ICS 27.010 F 0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39091—2020 工业余热梯级综合利用导则 Guidelines for industrial waste heat comprehensive cascade utilization 2020-09-29发布 2021-04-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发布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GB/T39091—2020 目 次 前言 1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4余热分类 4.1按载体分类 4.2按品位分类 5梯级综合利用基本原则与规划方法 5.1梯级综合利用基本原则 5.2梯级综合利用规划方法 6梯级综合利用主要步骤 6.1 概述 6.2 确定系统边界 6.3 余热资源和热用户需求现状调查 6.4 余热梯级利用方案确定 6.5 方案的实施 6.6 余热利用绩效后评估 7项目节能量与节能效益评估 7.1 项目节能量评估 7.2项目节能经济效益评估 附录A(资料性附录) 余热利用的典型设备 附录B(资料性附录)通用工业企业系统余热梯级利用基本方法 附录C(资料性附录) 典型钢铁企业余热梯级利用总体思路与案例 附录D(资料性附录)典型石化企业余热梯级利用总体思路与案例 12 附录E(资料性附录)典型建材企业余热梯级利用总体思路与案例: 15 附录F(资料性附录) 典型火电企业余热梯级利用总体思路与案例 19 GB/T390912020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全国能量系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459)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国能合纵(北京)能源电力技术中心、天津健威泽节能环保科 技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宝钢节能环保技术有限公司、中国石化工程建设有限公司、中国国际工程咨询有 限公司、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北京工业大学、中节能科技投资有限公司、南京凯盛开能环保能源有限公 司、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四川国立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华泰永创(北京)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大唐东北 电力试验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油田事业部、上海工业节能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 盟、广州盈运节能科技有限公司、广东东实开能能源有限公司、中国循环经济协会、上海交通大学、青岛 捷能汽轮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江苏东九重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关村现代能源环境服务产业联盟、南瑞 电力设计有限公司、福建三能节能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天津华赛尔传热设备有限公司、杭州哲达科技股 份有限公司、山西西山煤电股份有限公司、广州智光节能有限公司、杭州联投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山西国 公司、华北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猛、曹先常、郭云高、唐兆伟、王剑波、闫树芳、李建锋、吴玉庭、刘健平、丁晴、 刘韧、成建宏、兰文龙、屠正瑞、桂其林、王文君、徐列、高岩松、孟凡中、赵志立、梁国强、方明、赵凯、 吴静怡、于海、刘咏梅、方亮、陈池、齐欣、李清举、张晓龙、郭建涛、宋秉棠、王小华、岳东旭、乔兴宏、 鲍献忠、吴康东、刘强、夏卫华、王凤军、张岩、刘蔚蔚、杨洁。 1 GB/T39091—2020 工业余热梯级综合利用导则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工业余热分类及其梯级综合利用基本原则、规划方法、主要步骤以及项目节能量与节 能效益评估。 本标准适用于工业企业的余热资源利用,其他相关领域可参照本标准执行 2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SAG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028—2018工业余能资源评价方法 GB/T13234用能单位节能量计算方法 GB/T28750节能量测量和验证技术通则 GB/T31346节能量测量和验证技术要求 水泥余热发电项目 GB/T32045节能量测量和验证实施指南 3术语和定义 GB/T1028一2018、GB/T13234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4余热分类 4.1按载体分类 气态载体余热:包括烟气、放散蒸汽、气体工艺物流及不可燃性废气的余热资源 液的余热资源。 余热资源。 混合态载体余热:指含有以上两种形态或以上的余热资源。 4.2按品位分类 根据不同的载体类型,以温度为表观特征,综合考虑回收利用的技术经济性,进行品位划分。见 表1。 1 GB/T39091—2020 表1工业余热资源的分类 载体 等级 气态载体余热 液态载体余热 固态载体余热 ≥300℃ 高品位 >200℃ >700℃ 中品位 200℃~300℃ 95℃~200℃ 400℃~700℃ 低品位 <200℃ 0. S6> <400℃ 5梯级综合利用基本原则与规划方法 5.1梯级综合利用基本原则 余热梯级利用基本原则为量热度需、热尽其用,温度对口、梯级利用。即在确保安全可靠、不降低所 在系统现有性能的前提下,在考虑余热特性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余热的规模和品位,综合考虑需求情况, 合理采用余热利用措施,实现余热的充分高效利用。 5.2梯级综合利用规划方法 5.2.1概述 余热利用的方法分为回用、替代、提质、转换四类,根据梯级利用基本原则,综合考虑能源利用效率 的高低,余热的利用规划宜优先考虑排序靠前的利用措施,实现余热“热尽其用、梯级利用”。 5.2.2回用 以用能设备为中心,通过热量传递或交换,将余热返回到原有设备中,减少用能设备外部高品位能 量输入的过程或方法。 5.2.3替代 通过热量储存、传递或交换,将余热返回到设备所在的工艺或周边系统中,替换外部能量输入,实现 区域能量自平衡的过程或方法。 5.2.4提质 以中高品位能量为驱动,通过直接或间接热量交换或热力循环,将余热由较低品位提升为较高品 位,使其与用热需求匹配利用的过程或方法。 5.2.5转换 将余热资源转变为机械能、电能、冷能等其他形式能量的过程或方法。 6梯级综合利用主要步骤 6.1概述 工业余热梯级综合利用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步骤: 2 SAG GB/T39091—2020 a) 确定系统边界; b) 余热资源和热用户需求现状调查; c) 余热梯级利用方案确定; d)方案实施; e) 余热利用绩效后评估。 6.2不 确定系统边界 应确保边界内包括受到余热梯级综合利用直接影响的过程或流程、装置、设备等。 6.3余热资源和热用户需求现状调查 应对系统边界内的余热资源和热用户需求现状进行调查和相关数据资料收集,包括但不限于以下 内容: · 系统用能和生产现状及相关数据,应包括使用能源种类、数量,生产产品或提供服务的种类和 数量。 识别产出余热系统的生产工艺及能源利用流程,测量记录该系统的现状能耗。包括记录能源 和耗能工质的种类、数量等。 载体相态、流量、温度、压力等,以及用能设备的能耗、能效、产量或其他有效输出的数量等 测量记录系统内产出余热的设备的能耗、能效、产量或其他有效输出的数量等,包括记录余热 资源的种类、载体相态、流量、温度、压力等。 6.4余热梯级利用方案确定 余热梯级利用方案的确定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基于系统余热资源和热用户需求现状,筛选相关余热梯级利用的典型设备、通用技术、单项技 术,在技术梳理的基础上结合工艺特点,形成梯级综合利用方案。其中,针对典型设备的选取 应根据项目具体情况而定,可参照但不限于附录A,通用技术的选取可参照附录B,钢铁、石化、 建材、火电企业余热梯级利用方案总体思路可对应参照但不限于附录C~附录F。 ·应对方案的环保性能、等效节能量、余能利用率、经济性进行评估,并作为确定方案的重要 依据。 6.5 5方案的实施 应按照6.4所确定的方案组织实施。 6.6余热利用绩效后评估 可参照第7章对项目节能量与节能效益进行评估。 7项目节能量与节能效益评估 7.1项目节能量评估 项目节能量评估方法按照GB/T13234、GB/T28750和GB/T32045执行,水泥余热发电项目节能 量计算应按照GB/T31346执行。 3 GB/T39091—2020 7.2 项目节能经济效益评估 进行计算,具体项目实际评估可基于项目相关方一致认定的节能量和经济效益评估方法及参数对节能 经济效益进行评估。 4
GB/T 39091-2020 工业余热梯级综合利用导则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25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25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04 14:40:13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