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标准网
(19)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 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 号 202210921843.X (22)申请日 2022.08.02 (71)申请人 吉林大学 地址 130012 吉林省长 春市长春高新技术 产业开发区前进大街269 9号 (72)发明人 刘岩松 齐迎春 邹猛 周剑飞  韩娜 曹洪涛 孙浩 宋祥文  (74)专利代理 机构 长春吉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 公司 22201 专利代理师 邵铭康 朱世林 (51)Int.Cl. F16F 7/12(2006.01) G06F 30/17(2020.01) G06F 30/20(2020.01) G06F 119/14(2020.01) (54)发明名称 一种具有生物脊椎骨结构的仿生吸能管 (57)摘要 一种具有生物脊椎骨结构的仿生吸能管属 吸能结构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中心管、 内圈圆管 组件和外圈圆管组件自内而外顺序排列, 并位于 方管中; 内圈圆管组件和外圈圆管组件的圆管均 呈正方形排布, 圆管之间、 中心管与内圈圆管组 件的圆管之间、 外圈圆管组件的圆管与内圈 圆管 组件的圆管和方管的内壁之间均通过筋板连接; 本发明的结构采用CNC和3D打印加工而成; 本发 明采取优选筋板与圆管半径的配比, 来最大限度 地实现耐撞 性能的提升, 又巧妙地利用中心管与 内圈圆管之间的变形缓冲层来避免结构内部挤 压造成刚度过大而变形不连续和承压能力不稳 定现象的发生。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 附图5页 CN 115289160 A 2022.11.04 CN 115289160 A 1.一种具有生物脊椎骨结构的仿生吸能管, 其特征在于: 由方管(A)和管心组件(B)组 成, 从吸能管的横截面观 察, 所述的管心组件(B)由中心管(1)、 横筋板对(2)、 纵筋板对(3)、 筋板组Ⅰ(4)、 筋板组 Ⅱ(5)、 内圈圆管组件(C)和外圈圆管组件(D)组成, 其中内圈圆管组件 (C)由圆管组 Ⅰ(6)的16个圆管和筋板组 Ⅲ(7)的16个筋板组成, 且16个圆管呈正方形排列, 并经16个筋板固接; 外圈圆管组件(D)由圆管组 Ⅱ(8)的24个圆管和筋板组 Ⅳ(9)的24个筋 板组成, 且24个圆管呈正方形排列, 并经24个筋板固接; 中心管(1)、 内圈圆管组件(C)和外 圈圆管组件(D)自内而外顺序排列, 中心管(1)经横筋板对(2)的两个横筋板和纵筋板对(3) 的两个纵筋板分别与内圈圆管组件(C)中圆管组 Ⅰ(6)的4个圆管内侧固接; 内圈圆管组件 (C)的16个圆管的外侧经筋板组 Ⅱ(5)的20个筋板与外圈圆管组件(D)中圆管组 Ⅱ(8)的20 个圆管内侧固接; 外圈圆管 组件(D)中圆管组 Ⅱ(8)的24个圆管外侧经筋板组 Ⅰ(4)的28个筋 板固接于方管(A)的内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生物脊椎骨结构的仿生吸能管,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心管 (1)的半径r3与方管(A)的外壁边长L的关系为: 圆管组Ⅰ(6)的16个圆管的半径 r1和圆管组 Ⅱ(8)的24个圆管的半径r2相同, 且 圆管组Ⅰ(6)中相邻二圆管 的圆心距l1和圆管组 Ⅱ(8)中相邻 二圆管的圆心距l2相同, 且 中心管(1)的 圆心与圆管组 Ⅰ(6)中圆管的圆心距l3与L的关系为: 圆管组Ⅰ(6)中圆管的圆心 与圆管组 Ⅱ(8)中圆管的圆心距l4与L的关系为: 圆管组Ⅱ(8)中圆管的圆心与 方管(A)的纵壁间距l5和横壁间距l6相同, 且 方管(A)的外壁边长L为40 ~90mm; 方管(A)、 中心管(1)、 圆管组 Ⅰ(6)中各圆管、 圆管组 Ⅱ(8)中各圆管、 横筋板对(2)、 纵筋板对(3)、 筋板组 Ⅰ(4)、 筋板组 Ⅱ(5)、 筋板组 Ⅲ(7)、 筋板组 Ⅳ(9)中筋板的厚度t相同, 均为0.4~1.0m 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生物脊椎骨结构的仿生吸能管,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方管 (A)和管心组件(B)材 料为7075铝合金。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生物脊椎骨结构的仿生吸能管,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方管 (A)和管心组件(B)采用CNC或3D打印加工而成。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115289160 A 2一种具有生物脊椎骨结构的仿生吸能管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吸能结构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具有生物脊椎骨结构的仿生吸能 管。 背景技术 [0002]金属薄壁结构因具有良好的承载能力和吸能特性, 所以一直以来被用作防撞装 置, 现有的薄壁管受冲击时变形 大, 且吸能效果 不佳。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吸能结构比吸能比较小的问题, 而提供一种比吸能 大的仿生物脊椎骨结构的仿生吸能管。 [0004]本发明灵感来源于生物脊椎骨的结构特征, 这些脊椎骨靠着脊椎之间椎间盘、 椎 间关节、 椎间韧带以及肌肉连接而成, 构成脊柱连续 性和稳定性。 [0005]本发明的一种具有生物脊柱骨结构的仿生吸能管, 由方管A和管心组件B组成, 从 吸能管的横截面观 察, 所述的管心组件B由中心管1、 横筋板对2、 纵筋板对3、 筋板组 Ⅰ4、 筋板 组Ⅱ5、 内圈圆管组件C和外圈圆管组件D组成, 其中内圈圆管组件C由圆管组 Ⅰ6的16个圆管 和筋板组 Ⅲ7的16个筋板组成, 且16个圆管 呈正方形排列, 并经16个筋板固接 。 [0006]外圈圆管组件D由圆管组 Ⅱ8的24个圆管和筋板组 Ⅳ9的24个筋板组成, 且24个圆 管呈正方形排列, 并经24个筋板固接 。 [0007]中心管1、 内圈圆管组件C和外圈圆管组件D自内而外顺序排列, 中心管1经横筋板 对2的两个横筋板和纵筋板对3的两个纵筋板分别与内圈圆管组件C中圆管组 Ⅰ6的4个圆管 内侧固接 。 [0008]内圈圆管组件C的16个圆管的外侧经筋板组 Ⅱ5的20个筋板与外圈圆管组件D中圆 管组Ⅱ8的20个圆管内侧固接 。 [0009]外圈圆管组件D中圆管组 Ⅱ8的24个圆管外侧经筋板组 Ⅰ4的28个筋板固接于方管A 的内壁。 [0010]所述中心管1的半径r3与方管A的外壁边长L的关系为: 圆管组Ⅰ6的16 个圆管的半径r1和圆管组 Ⅱ8的24个圆管的半径r2相同, 且 圆管组Ⅰ6中相 邻二圆管的圆心距l1和圆管组 Ⅱ8中相邻二圆管的圆心距l2相同, 且 中心管 1的圆心与圆管组 Ⅰ6中圆管的圆心距l3与L的关系为: 圆管组Ⅰ6中圆管的圆心与 圆管组Ⅱ8中圆管的圆心距l4与L的关系为: 圆管组Ⅱ8中圆管的圆心与方管A的 纵壁间距l5和横壁间距l6相同, 且 方管A的外壁 边长L为40~90mm。说 明 书 1/4 页 3 CN 115289160 A 3

.PDF文档 专利 一种具有生物脊椎骨结构的仿生吸能管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1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1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专利 一种具有生物脊椎骨结构的仿生吸能管 第 1 页 专利 一种具有生物脊椎骨结构的仿生吸能管 第 2 页 专利 一种具有生物脊椎骨结构的仿生吸能管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4-03-18 08:43:24上传分享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