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标准网
(19)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 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 号 20212341670 6.0 (22)申请日 2021.12.31 (73)专利权人 苏州威尔达 焊接设备有限公司 地址 215144 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北桥 街 道生态路8号A栋 3楼304室 (72)发明人 赵建  (74)专利代理 机构 上海创开专利代理事务所 (普通合伙) 31374 专利代理师 马正红 (51)Int.Cl. H05K 7/20(2006.01) H05K 5/02(2006.01) (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防尘式逆变 焊接电源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 逆变电源技术领域, 且公开 了一种防尘式逆变焊接电源, 包括逆变电源、 防 护外壳、 除尘机构、 第一散热机构和第二散热机 构, 所述防护外壳位于逆变电源的外部, 所述除 尘机构位于防护外壳的内部, 所述第一散热机构 位于防护外壳的内部, 所述第二散热机构位于防 护外壳的外端。 该防尘式逆变焊接电源, 通过设 置清洁刷, 驱动电机带动传动轴、 第一传动轮以 及第三传动轮转动, 在第一皮带和第二皮带的作 用下, 可以带动第二传动轮和第四传动轮转动, 进而可以带动第一螺纹杆以及第二螺纹杆同步 转动, 可以带动两个螺纹块和清洁刷沿着两个螺 纹杆左右移动, 从而可以对逆变电源的上下两端 和左右两端的灰尘进行清除, 防止灰尘在逆变电 源内部聚积。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 附图3页 CN 216566117 U 2022.05.17 CN 216566117 U 1.一种防尘式逆变焊接电源, 包括逆变电源(1)、 防护外壳(2)、 除尘机构(3)、 第一散热 机构(4)和第二散热机构(5), 其特征在于: 所述防护外壳(2)位于逆变电源(1)的外部, 所述 除尘机构(3)位于防护外壳(2)的内部, 所述第一散热机构(4)位于防护外壳(2)的内部, 所 述第二散热机构(5)位于防护外壳(2)的外端, 所述第二散热机构(5)包括通风槽(501)和过 滤网(502), 所述通风槽(501)固定设置在防护外壳(2)的前后两端, 所述过滤网(502)固定 安装在通 风槽(501)的内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尘式逆变焊接电源, 其特征在于: 所述除尘机构(3)包 括驱动电机(301)、 传动轴(302)、 第一传动轮(303)、 第一皮带(304)、 第二传动轮(305)、 第 一螺纹杆(306)、 第三传动轮(307)、 第二皮带(308)、 第四传动轮(309)、 第二螺纹杆(310)、 第一螺纹块(311)、 第二螺纹块(312)、 第一清洁刷(313)、 第二清洁刷(314)、 集尘抽屉(315) 和把手(316), 所述驱动电机(301)固定安装在防护外壳(2)的左端, 所述传动轴(302)固定 安装在驱动电机(301)传动端的右端, 所述第一传动轮(303)固定安装在传动轴(302)的外 端, 所述第一皮带(304)旋转连接在第一传动轮(303)的外端, 所述第二传动轮(305)旋转安 装在第一皮带(304)内端的前端, 所述第一螺纹杆(306)固定安装在第二传动轮(305)的右 端, 所述第三传动轮(307)固定安装在传动轴(302)的外端, 所述第三传动轮(307)位于第一 传动轮(303)的左侧, 所述第二皮带(308)旋转连接在第三传动轮(307)的外端, 所述第四传 动轮(309)旋转安装在第二皮带(308)内端的后侧, 所述第二螺纹杆(310)固定安装在第四 传动轮(3 09)的右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防尘式逆变焊接电源,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螺纹块 (311)螺纹连接在第一螺纹杆(306)的外端, 所述第二螺纹块(312)螺纹连接在第二螺纹杆 (310)的外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防尘式逆变焊接电源,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清洁刷 (313)固定安装在第一螺纹块(311)的外端, 所述第二清洁刷(314)固定安装在第二螺纹块 (312)的外端, 所述第一清洁刷(313)与第二清洁刷(314)呈对称分布, 所述第一清洁刷 (313)、 第二清洁刷(314)与逆变电源(1)相贴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防尘式逆变焊接电源, 其特征在于: 所述集尘抽屉(315) 活动安装在防护外壳(2)的下 方, 所述把手(316)固定安装在集尘抽屉(315)的外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防尘式逆变焊接电源,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散热机构 (4)包括第五传动轮(401)、 第三皮带(402)、 第六传动轮(403)、 从动轴(404)、 第一伞齿轮 (405)、 第二伞齿轮(406)、 旋转轴(407)和扇叶(408), 所述第五传动轮(401)固定安装在传 动轴(302)的外端, 所述第三皮带(402)旋转安装在第五传动轮(401)的外端, 所述第六传动 轮(403)旋转连接在第三皮带(402)内端的上方, 所述从动轴(404)固定安装在第六传动轮 (403)的右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防尘式逆变焊接电源,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伞齿轮 (405)固定安装在从动轴(404)的右端, 所述第二伞齿轮(406)活动安装在第一伞齿轮(405) 的右端, 所述第一伞齿轮(405)与第二伞齿轮(406)相啮合, 所述旋转轴(407)固定安装在第 二伞齿轮(406)的轴端, 所述旋转轴(407)与防护外壳(2)活动 连接, 所述扇叶(408)固定安 装在旋转轴(407)的下端。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216566117 U 2一种防尘式逆变焊接电源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 涉及逆变电源技 术领域, 具体为 一种防尘式逆变 焊接电源。 背景技术 [0002]利用晶闸管电路把直流电转变成交流电, 这种对应于整流的逆向过程, 定义为逆 变。 [0003]在公开号为CN213754304U的中国专利中, 公开了一种逆变电源用的防护装置, 解 决了逆变电源数据线与连接口连接不稳定的问题, 该专利中的逆变电源箱 不具备同时散热 和防尘除尘的功能, 因此外部的灰尘从散热口进入装置内部, 会造成灰尘的堆积, 且散热的 效率不高, 容易毁坏装置 。 实用新型内容 [0004](一)解决的技 术问题 [000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尘式逆变焊接电源, 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 出在公开号为CN213754304U的中国专利中, 公开了一种逆变电源用的防护装置, 解决了逆 变电源数据线与连接口连接不稳定的问题, 该专利中的逆变电源箱 不具备同时散热和防尘 除尘的功能, 因此外部的灰尘从散热口进入装置内部, 会造成灰尘的堆积, 且散热的效率不 高, 容易毁坏装置的问题。 [0006](二)技术方案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 本 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防尘式逆变焊接电源, 包括 逆变电源、 防护外壳、 除尘机构、 第一散热机构和第二散热机构, 所述防护外壳位于逆变电 源的外部, 所述除尘机构位于防护外壳的内部, 所述第一散热机构位于防护外壳的内部, 所 述第二散热机构位于防护外壳的外端, 所述第二散热机构包括通风槽和过滤网, 所述通风 槽固定设置在防护外壳的前后两端, 所述过 滤网固定安装在通 风槽的内端。 [0008]优选的, 所述除尘机构包括驱动电机、 传动轴、 第一传动轮、 第一皮带、 第二传动 轮、 第一螺纹杆、 第三传动轮、 第二皮带、 第四传动轮、 第二螺纹杆、 第一螺纹块、 第二螺纹 块、 第一清洁刷 、 第二清洁刷 、 集尘抽屉和把手, 所述驱动电机固定安装在防护外壳的左端, 所述传动轴固定安装在驱动电机传动端的右端, 所述第一传动轮固定安装在传动轴的外 端, 所述第一皮带旋转连接在第一传动轮的外端, 所述第二传动轮旋转安装在第一皮带内 端的前端, 所述第一螺纹杆固定安装在第二传动轮的右端, 所述第三传动轮固定安装在传 动轴的外端, 所述第三传动轮位于第一传动轮的左侧, 所述第二皮带旋转连接在第三传动 轮的外端, 所述第四传动轮旋转安装在第二皮带内端的后侧, 所述第二螺纹杆固定安装在 第四传动轮的右端, 通过设置驱动电机, 可以带动传动轴、 第一传动轮以及第三传动轮转 动, 在第一皮带和第二皮带的作用下, 可以带动第一螺纹杆以及第二螺纹杆同步 转动。 [0009]优选的, 所述第一螺纹块螺纹连接在第一螺纹杆的外端, 所述第二螺纹块螺纹连 接在第二螺纹杆的外端, 通过设置两个螺纹块, 在两个螺纹杆转动时, 可以带动两个螺纹块说 明 书 1/4 页 3 CN 216566117 U 3

.PDF文档 专利 一种防尘式逆变焊接电源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9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9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专利 一种防尘式逆变焊接电源 第 1 页 专利 一种防尘式逆变焊接电源 第 2 页 专利 一种防尘式逆变焊接电源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4-03-18 09:25:00上传分享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