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07.140
CCSA9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19267.1—2023
代替GB/T19267.1—2008
法庭科学 微量物证的理化检验
第1部分:红外吸收光谱法
Forensicsciences—Physicalandchemicalexaminationoftraceevidence—
Part1:Infraredabsorptionspectrometry
2023-11-27发布 2024-06-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是GB/T19267的第1部分。GB/T19267已经发布了以下部分:
———第1部分:红外吸收光谱法;
———第2部分: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
———第3部分:分子荧光光谱法;
———第4部分:原子发射光谱法;
———第5部分:原子吸收光谱法;
———第6部分: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能谱法;
———第7部分:气相色谱-质谱法;
———第8部分:显微分光光度法;
———第9部分:薄层色谱法;
———第10部分:气相色谱法;
———第11部分:高效液相色谱法;
———第12部分:热分析法。
本文件代替GB/T19267.1—2008《刑事技术微量物证的理化检验 第1部分:红外吸收光谱
法》,与GB/T19267.1—2008相比,除结构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更改了标准名称(见封面,2008年版的封面);
———更改了适用领域,将“刑事技术”改为“法庭科学”(见第1章,2008年版的第1章);
———增加了术语“基线”“高压金刚石池”(见3.1、3.3),更改了“衰减全反射法”“漫反射法”“镜面反
射法”“光声光谱法”(见3.4~3.7,2008年版的3.12~3.15),删除了部分术语(见2008年版的
3.1~3.7、3.9~3.11、3.16~3.19);
———更改了仪器和材料并重新归类(见第5章,2008年版的第5章),增加了“附属装置”(见5.3)和
“联用装置”(见5.4);
———更改了“仪器校正”的部分内容(见第6章,2008年版的5.2.1);
———更改了“检测”方面的内容,并进行了细化(见第8章,2008年版的7.1);
———增加了“定性分析”的相关内容(见第9章);
———增加了“结果表述”方面的内容(见第10章)。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全国刑事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79)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山东省公安厅物证鉴定研究中心、公安部鉴定中心、泰安市公安局刑事科学技术
研究所。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郝愫媛、高宏、王萍、李海燕、周正、李文海。
本文件及其所代替文件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2003年首次发布为GB/T19267.1—2003,2008年第一次修订;
———本次为第二次修订。
ⅠGB/T19267.1—2023
引 言
GB/T19267是关于法庭科学微量物证检验的专业基础性标准,旨在提高鉴定质量,统一鉴定结
论,增加鉴定意见的可信度,为法庭科学微量物证检验提供规范和指导。
GB/T19267拟由12个部分构成。
———第1部分:红外吸收光谱法。
———第2部分: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
———第3部分:分子荧光光谱法。
———第4部分:原子发射光谱法。
———第5部分:原子吸收光谱法。
———第6部分: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能谱法。
———第7部分:气相色谱-质谱法。
———第8部分:显微分光光度法。
———第9部分:薄层色谱法。
———第10部分:气相色谱法。
———第11部分:高效液相色谱法。
———第12部分:热分析法。
本文件对微量物证中油漆、塑料、橡胶、纤维、黏合剂、墨粉、火炸药、油脂、毒物、毒品等检材的理化
检验具有重要作用。GB/T19267.1上一版发布至今已逾13年,由于法庭科学微量物证的红外光谱检
验技术的发展,期间产生了许多新的分析技术和方法,也发现了许多需要补充和删除的内容,例如由于
仪器性能的提高引起的技术参数的修改,新方法的增加,过时方法的删除,结果分析表述的修改等,这些
都与技术发展和当前实践有所差异,确有必要修订完善。鉴于此,本文件于2021年正式立项进行再次
修订。
ⅡGB/T19267.1—2023
GB-T 19267.1-2023 法庭科学 微量物证的理化检验 第1部分 红外吸收光谱法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5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5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5-02-19 13:11:48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