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标准网
文库搜索
切换导航
文件分类
频道
仅15元无限下载
联系我们
问题反馈
文件分类
仅15元无限下载
联系我们
问题反馈
批量下载
ICS 73.040 D 21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31427—2015 煤灰熔融性测定仪技术条件 Specification for determinator of coal ash fusibility 2015-05-15发布 2015-07-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发布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GB/T 31427—2015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国煤炭工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煤炭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42)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检测研究分院、神华销售集团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隋艳、毛光剑、陈宝华、刘焕坤。 I GB/T31427—2015 煤灰熔融性测定仪技术条件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煤灰熔融性测定仪(以下简称测定仪)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识和包装、 运输和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煤灰熔融性测定仪。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91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T 219 煤灰熔融性的测定方法 GB/T2828.1计数抽样检验程序第1部分:按接收质量限(AQL)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计划 GB4793.1 测量、控制和实验室用电气设备的安全要求第1部分:通用要求 GB/T13384 机电产品包装通用技术条件 GB/T 15479 工业自动化仪表绝缘电阻、绝缘强度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 GB/T 30726 固体生物质燃料灰熔融性的测定方法 3技术要求 3.1测定仪类型和结构 煤灰熔融性测定仪包括人工监测试样形态变化并判定的测定仪、配有观测记录仪能够自动记录试 样形态变化的测定仪等,性能应符合GB/T219的有关规定。 图1为一种卧式测定仪的基本结构。 说明: 1 高温炉; 观测记录仪; 3 控温仪。 图1卧式煤灰熔融性测定仪结构示意图 GB/T31427—2015 3.2工作环境条件 煤灰熔融性测定仪的工作环境应满足以下条件: 温度:5℃~40℃; 一相对湿度:不大于85%; 电源:AC220V±22V.50Hz±1Hz。 3.3零部件 外购、外协件应有合格证;所有零件、部件经检验合格后方能使用 3.4高温炉 3.4.1能加热到1500℃以上。 3.4.2有足够覆盖灰锥托盘的恒温区(各部位温差小于5℃)。 3.4.3能按GB/T219规定的程序加热:900℃以下,升温速度15℃/min~20℃/min;900℃以上,升 温速度4℃/min~6℃/min;按GB/T30726规定的程序加热:700℃以下,升温速度15℃/min~ 20℃/min;700℃以上,升温速度4℃/min~6℃/min。 3.4.4炉内气氛可控制为弱还原性气氛或氧化性气氛。 3.4.5若为封碳法,生产厂家宜使用同一品种和规格的炉膛管,并提供封碳控制炉内弱还原性气氛的 参考方法。 3.4.6有观察口,能在试验过程中清晰观察试样形态变化。 3.4.7外壳温度:在高温炉工作温度下,不大于70℃,并有高温警示标志。 3.5控温仪 3.5.1 测温范围0℃~1500℃,分辨率1℃。 3.5.2 测温误差不大于5℃。 3.5.3 能按3.4.3规定控制升温速度, 3.6观测记录仪 3.6.1 能如实记录试验过程中温度变化及相应温度下的试样形态变化, 3.6.2能回放带有实时温度显示的试验过程。 3.6.3能人工监测试验过程。 3.75 外观要求 金属镀层及化学处理表面应色泽均匀,不得有露底、起皮、起泡、斑痕或有擦伤和划痕,具有较好的 防腐、防锈性能。 3.8绝缘电阻和绝缘强度 测定仪独立供电部分的电源接线端与机壳间的绝缘电阻不小于20MQ2。能承受1500V,50Hz交 流电,历时1min无飞弧和击穿。 4检验方法 4.1高温炉 4.1.1最高加热温度测定:高温炉按升温程序升温达到最高温度,应符合3.4.1的要求。 2 GB/T31427—2015 4.1.2恒温区的测定:将炉温控制在1000℃,恒温10min,用另一组标准铂-铂热电偶高温计测定高 温炉中恒温区的位置及区域,应符合3.4.2的要求。 4.1.3升温速度的测定:接通高温炉电源,按升温程序升温到最高温度,通过温度指示仪表,每5min记 录一次温度,计算900℃或700℃前后的升温速度,每10min内的平均升温速度应符合3.4.3的要求。 4.1.4气氛的检查:按GB/T219规定检查炉内气氛,应符合3.4.4的要求。 4.1.5观察口的检查:采用目测的方式从观察口观察试样形态变化,应符合3.4.6的要求。 4.1.6外壳温度的测定:将炉温升至1500℃,按GB4793.1规定,测量高温炉外壳中部温度,应符合 3.4.7的要求。 4.2 控温仪 4.2.1 控温范围和升温速度的测定:按4.1.1和4.1.3方法测定,其结果应符合3.5.1和3.5.3的要求。 4.2.2测温误差的测定:高温炉按升温程序升温,分别在700℃、800℃、900℃、1000℃、1100℃、 1200℃.1300℃,1400℃和1500℃时,用另一组标准铂-铂热电偶高温计测定高温炉炉膛中与仪 器热电偶尽量接近的位置的温度,控温仪的显示温度值与实测温度值之差应符合3.5.2的要求。 4.3 观测记录仪 观测记录过程的检查:采用目测的方式检查,应符合3.6.1、3.6.2和3.6.3的要求。 4.4外观要求 外观要求的检查:采用目测和感官触摸的方式检查,应符合3.7的要求, 4.5丝 绝缘电阻和绝缘强度 绝缘电阻和绝缘强度的测定:按GB/T15479方法测定,其结果应符合3.8的要求。 5检验规则 5.1总则 测定仪应进行出厂检验和型式检验,检验项目见表1。 表1 出厂检验和型式检验项目表 检验类别 序号 检验项目 技术要求条文号 出厂 型式 1 高温炉最高加热温度 3.4.1 A 2 高温炉恒温区 3.4.2 △ 3 高温炉升温速度 3.4.3 4 高温炉炉内气氛 3.4.4 △ 观察口 3.4.6 5 6 高温炉外壳温度 3.4.7 △ 7 控温仪 3.5 △ △ 8 观测记录仪 3.6 △ 3
GB-T 31427-2015 煤灰熔融性测定仪技术条件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7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赞助2.5元下载(无需注册)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7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赞助2.5元下载
本文档由 思安 于
2023-02-01 17:31:47
上传分享
举报
下载
原文档
(928.1 KB)
分享
友情链接
GB-T 20009-2019 信息安全技术 数据库管理系统安全评估准则.pdf
tc260 网络安全标准实践指南 数据分类分级指引 2022 .pdf
SN-T 0761.1-2011 进出口危险品打火机检验规程.pdf
GB-T 39329-2020 增材制造 测试方法 标准测试件精度检验.pdf
T-CACM 001—2018 古本易筋经十二势导引法技术规范.pdf
GB-T 7921-2008 均匀色空间和色差公式.pdf
NB-T 10936-2022 电加热锅炉技术条件.pdf
GM-T 0004-2012 SM3密码杂凑算法.pdf
GB-T 32918.1-2016 信息安全技术 SM2椭圆曲线公钥密码算法 第1部分:总则.pdf
GB-T 12985-1991 在产品设计中应用人体尺寸百分位数的通则.pdf
T-QGCML 106—2021 生物基热拌用高性能沥青再生剂.pdf
GB-T 21023-2007 中文语音识别系统通用技术规范.pdf
GB-T 17798-2007 地理空间数据交换格式.pdf
GB-T 40482-2021 城市发展质量评价指标.pdf
工业和信息化领域数据安全风险信息报送与共享工作指引(试行).pdf
GB-T 32371.2-2015 低溶剂型或无溶剂型胶粘剂涂敷后释放特性的短期测量方法 第2部分: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测定.pdf
ISO 17987-8-2019.pdf
DB3212-T 1117—2022 政务数据安全风险评估规范 泰州市.pdf
GB-T 41680-2022 起重机 抗震设计通则.pdf
T-CACM 1352—2021 慢性溃疡气虚毒滞证诊断标准.pdf
1
/
3
7
评价文档
赞助2.5元 点击下载(928.1 KB)
回到顶部
×
微信扫码支付
2.5
元 自动下载
官方客服微信:siduwenku
支付 完成后 如未跳转 点击这里 下载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
微信(点击查看客服)
,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