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标准网
ICS 65.020.30 B 47 DB41 河 南 省 地 方 标 准 DB41/T 1853—2019 桑蚕一代杂交种繁育技术规程 2019 - 06 - 17 发布 河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2019 - 09 - 17 实施 发 布 DB41/T 1853—2019 目 次 前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繁育制度 .......................................................................... 2 5 生产条件 .......................................................................... 2 6 养蚕制种 .......................................................................... 3 7 蚕种保护 .......................................................................... 7 8 冷藏与浸酸 ........................................................................ 9 I DB41/T 1853—2019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河南省农业农村厅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河南省蚕业科学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卜黎明、崔自学、马欣、宋松、朱绪伟、张静、张耀亭、刘中文、潘茂华、王 英民、孙永生、任阔。 II DB41/T 1853—2019 桑蚕一代杂交种繁育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桑蚕一代杂交种的繁育制度、原蚕饲育、蚕种保护、冷藏与浸酸、整理包装与运输等技 术规范。 本标准适用于桑蚕一代杂交种繁育。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9178—2003 桑蚕原种检验规程 GB 19179—2003 桑蚕原种 NY 326—1997 桑蚕一代杂交种 NY/T 327—1997 桑蚕一代杂交种检验规程 NY/T 1093—2006 桑蚕一代杂交种繁育技术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种茧育 经过国家或省级审定、按审定的杂交组合进行交配制种。 按照国家或省级审定的杂交组合进行交配制种。 3.2 越年种 第一年生产,以蚕卵形式保护到第二年使用的蚕种。 3.3 繁育系数 生产的子代蚕种数量与饲养的亲代蚕种或蚕茧数量的比值。 3.4 框制种 一定数量的制种母蛾各自独立地产卵于一定规格的蚕连纸上的蚕种。 3.5 早采茧 以吐丝终了尚未化蛹,即盛上蔟后60 h~72 h为采茧适期进行的采茧。 4 繁育制度 4.1 繁育原则 1 DB41/T 1853—2019 蚕种繁育实行三级繁育四级制种的制度,即原原母种繁育原原种、原原种繁育原种、原种繁育一代 杂交种(又称普通种)。 4.2 饲育形式 原种为框制种,原蚕饲育采用分区蚁量育,每张原种为一个饲育区。同一卵圈的蚕只能在同一饲育 区内饲养。 4.3 制种形式 生产一代杂交种以张为单位,良卵数25000粒±500粒。 5 生产条件 5.1 一代杂交种场基本条件 大气环境洁净、交通方便、水电充足,有足够的专用桑园、蚕室、制种室及其他必需的附属室和设 备;布局合理,生产区与生活区分开,一代杂交种生产区应与商品茧生产区严格分开,房屋结构、环境 及地面便于药物消毒。 5.2 设施 2 2 2 2 2 单批生产1万张蚕种的主要生产用房为:蚕室700 m ~800 m ,贮桑室100 m ~300 m ,附属室100 m , 2 保护室100 m ;具备能控制温度的蚕种冷库、浸酸设备、蒸汽消毒灶等。 5.3 桑园基本条件 5.3.1 桑品种 选择适宜优良桑品种,注意早、中、晚生桑品种合理搭配,兼顾春、秋及稚蚕、壮蚕的用叶要求。 稚蚕专用桑园占桑园面积15%。 5.3.2 栽植密度 2 每667 m 栽植600株~750株,行距1.8 m~2.2 m,南北朝向,株距为0.4 m~0.6 m。 5.3.3 施肥 2 氮、磷、钾配合施用,其比例为5:3:4,全年每667 m 纯氮施用量不少于35 kg~40 kg,同时应根 据土壤性质和养分含量补充缺少的元素。桑园氮素肥料要求60%以上来自有机质肥料。 5.3.4 人员 按蚕种生产规模配备技术人员,每个种场至少配备1名中级职称以上的技术负责人,1名专职蚕种质 量检验员;单批生产1万张蚕种至少配备1名技术员。 6 养蚕制种 6.1 原蚕饲育 根据生产条件、品种繁育系数和生产数量,确定原种数量,制定原蚕饲育计划。 6.2 养蚕前准备 6.2.1 组织落实生产任务。 2 DB41/T 1853—2019 6.2.2 做好养蚕前的物质准备和防病消毒。 6.3 蚕种催青 6.3.1 蚕种出库日期 春期出库日期应根据当年桑树发芽情况,当地气象预报,历年出库日期和对交品种之间的发育开差 等情况确定。一般以中晚生桑开4叶~5叶为宜。 秋期出库日期应根据早秋、中秋两期生产布局和用种时间,兼顾蚕期自然温度,桑叶质量等情况而 定。早秋以7月上旬为宜;中秋以8月上中旬为宜,宜早不宜迟。 6.3.2 催青 二化性品种原种催青要求见表1。 表1 二化性品种原种催青要求 季别 春期 秋期 催青时间/d 胚胎发育阶段 目的温度/℃ 相对湿度/% 光照 第1~4 丙2~戊2 22.0 75~80 自然光照 第 5~10 戊 3~已 5 25.5~26.0 80 第 11~12 孵化 26.0 85 收蚁前 3 h 感光 第 1~4 丙2~戊2 24.0 75~80 自然光照 第 5~10 戊 3~已 5 25.5~26.0 80 第 11~12 孵化 26.0 85 戊 3~已 4 每日感光 18 h, 已 5 黑暗保护 戊 3~已 4 每日感光 18 h, 已 5 黑暗保护 收蚁前 3 h 感光 6.3.3 催青要点 6.3.3.1 蚕卵胚子发育至丙 2 时,是催青加温的起点胚胎,蚕种出库后在外库(17.0 ℃)调节至起点 丙 2 胚胎,进催青室催青。 6.3.3.2 一昼夜换气 2 次,调种 2 次。 6.3.3.3 卵圈内有 1%~2%的点青卵,即为见点卵圈,全批见点卵圈达 20%即为见点时间,蚕卵见点 6 h~ 10 h 后,为转青卵时(已 5 胚胎)黑暗保护 36 h。 6.3.3.4 特殊情况需推迟收蚁时,可进行转青卵的冷藏抑制,抑制温度为 5.0 ℃,抑制时间以 2 d~ 3 d 为限。进入抑制温度和抑制结束时,都应有 4 h~6 h 的中间温度 10.0 ℃~13.0 ℃过渡。 6.4 收蚁 原蚕采用蛾区蚁量育,网收法或棉纸引蚁法,每区 4 g~5 g 蚁量。同一卵圈孵化的蚁蚕应在同一 饲育区内饲育。 6.5 饲育 6.5.1 饲育 原蚕饲育要求见表2。 表2 原蚕饲育要求 3 DB41/T 1853—2019 龄 给桑 目的温度/℃ 相对湿度/% 1 26.0~27.0 90 4 2 26.0~27.0 85~90 4 3 25.0~26.0 80~85 4 4 24.5~25.0 75~80 4 片叶 5 24.0~25.0 70~80 4 片叶或条叶 别 次数 切桑大小 蚕体长度2 倍见方 除沙次数 蚕体消毒次数 眠除1次 收蚁、将眠各1次 蚕体长度2 起除、眠除各1 倍见方 次 蚕体长度2 起除、中除、 倍见方 眠除各1次 每克蚁最大蚕 座面积/㎡ 收蚁时0.03, 最大0.12 起蚕、将眠各1次 0.33 起蚕、将眠各1次 1.00 起除、眠除, 起蚕、盛食、将眠 中除每日1次 各1次 起除1次,中除 起蚕、见熟各1次, 每日1次 龄中每日1次 2.00 4.50~5.00 注1:多丝量品种1龄~3龄饲育温度适当偏高,采用塑料薄膜覆盖育。5龄根据饲育形式确定除沙次数。 注2:各龄眠中降低1.0 ℃保护。 6.5.2 用叶要求 各龄用叶要求见表3。 表3 各龄用叶要求 期别 春期 秋期 龄别 收蚁当日 1龄期 2龄期 3龄期 4龄期 5龄期 叶色 黄绿色 嫩绿色 绿色 绿色 绿色 绿色 叶位 生长芽第 2~3叶 生长芽第 3~4叶 生长芽第 4~5叶 止芯芽叶或 成熟叶 止芯芽叶或 成熟叶 全部采摘 叶色 黄绿色 嫩绿色 浅绿色 绿色 绿色 绿色 叶位 生长芽第 2~3叶 最大光叶或 上1叶 最大光叶或 下1叶 成熟叶 成熟叶 除顶部3叶 外均可 注:春蚕条桑育需摘芯,在用叶前8 d~10 d摘去桑树生长芽新梢的芯叶。 6.5.3 饲育管理 6.5.3.1 各级原蚕按规定实行分区饲育。蚕期中发育明显不齐,或暴发蚕病,或农药废气中毒等导致蚕 体健康严重下降的蛾区应淘汰。 6.5.3.2 各龄期每个饲育区均应抽取迟眠蚕进行微粒子孢子预知检查,淘汰有微粒子孢子的饲育 区。 6.5.3.3 认真做好卵期、幼虫期、茧(蛹)期和成虫期(蛾)的选择工作,淘汰不符合品种固有性状的 蛾区与个体,防止品种、品系混杂。 6.6 上蔟采茧和种茧保护 6.6.1 上蔟 6.6.1.1 蔟具 选用塑料折蔟,蔟下垫吸水性强的草纸。上蔟时须加覆蔟网,待形成茧壳后,揭去覆蔟网,抽去铺 垫材料。 6.6

pdf文档 DB41-T 1853-2019 桑蚕一代杂交种繁育技术规程 河南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2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2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41-T 1853-2019 桑蚕一代杂交种繁育技术规程 河南省 第 1 页 DB41-T 1853-2019 桑蚕一代杂交种繁育技术规程 河南省 第 2 页 DB41-T 1853-2019 桑蚕一代杂交种繁育技术规程 河南省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22 06:46:00上传分享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