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 65.020.30 B 43 DB11 北 京 市 地 方 标 准 DB 11/T 150.3—2019 代替 DB11/T 150.3―2002 奶牛饲养管理技术规范 第 3 部分:饲养与饲料 Specification of dairy cattle feeding management technology— Part 3:Feeding and feedstuff 2019 - 06 - 18 发布 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2019 - 10 - 01 实施 发 布 DB11/T 150.3—2019 目 前 次 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营养需要 .......................................................................... 1 4 管理 .............................................................................. 1 5 饲料 .............................................................................. 4 6 饲料供应 .......................................................................... 6 附录 A(资料性附录) 奶牛体况评分和不同生理阶段体况评分推荐值 ........................ 8 附录 B(规范性附录) TMR 颗粒度评价方法 .............................................. 9 附录 C(资料性附录) 几类季节性储备饲料的年需要量 ................................... 10 参考文献 ............................................................................ 11 I DB11/T 150.3—2019 前 言 DB11/T 150《奶牛饲养管理技术规范》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第 1 部分:育种; ——第 2 部分:繁殖; ——第 3 部分:饲养与饲料; ——第 4 部分:卫生防疫。 本部分为DB11/T 150的第3部分。 本部分根据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部分代替DB11/T 150.3—2002《奶牛饲养管理技术规范 第3部分:饲养与饲料》,与DB11/T 150.3 —2002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修改了规范性引用文件清单,将国务院令和农业部等国家相关规定作为参考文献(见参考文献, 见 2002 版前言的主要文件和参考文献); ——删除了术语和定义(见2002年版的3); ——增加了奶牛营养需要量参照 NY/T 34 执行(见 3.1) ; ——修改了奶牛的分群标准及每一阶段的饲养管理要求(见 4,见 2002 版的 4.1.1,5) ; ——增加了奶牛全混合日粮(TMR)的制作要求、奶牛各阶段 TMR 的营养需要以及品质评价(见 5.3 和附录 B) ; ——增加了断奶期犊牛的管理(见 4.3.2) ——删除了奶牛精料补充料、青绿饲料、青贮饲料和干草的质量和检测要求(见 2002 年版的 6) 。 本部分由北京市农业农村局提出并归口。 本部分由北京市农业农村局组织实施。 本部分起草单位: 北京农学院、北京奶牛中心。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蒋林树、熊本海、赵凤茹 方洛云、屠焰、郭江鹏、韩广文、杨红建、王天堃、 童津津。 本部分所代替标准历次版本发布情况: ——DB/T 150.3—2002。 II DB11/T 150.3—2019 奶牛饲养管理技术规范 第 1 部分:饲养与饲料 1 范围 本部分规定了奶牛营养需要、管理、饲料与饲料供应的要求。 本部分适用于北京地区中国荷斯坦牛的饲养管理,其他奶牛品种可参照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6435 饲料中水分和其他挥发性物质含量的测定 GB 13078 饲料卫生标准 NY/T 34 奶牛饲养标准 NY/T 2203 全混合日粮制备机 质量评价技术规范 NY/T 3049 奶牛全混合日粮生产技术规程 NY 5032 无公害食品 畜禽饲料和饲料添加剂使用准则 3 营养需要 3.1 奶牛的营养需要量应按照 NY/T 34 的规定执行。 3.2 奶牛日粮应以青贮和各类干草等粗饲料为主,合理搭配精料补充料和其它饲料以满足奶牛不同生 理阶段和生产水平的营养需要。 3.3 日粮应适口性好、安全高效、经济合理、生态环保。 3.4 日粮营养成分应以干物质为基础进行计算与表述。 3.5 除犊牛外,宜采用全混合日粮(TMR)饲喂方式。 4 管理 4.1 一般要求 4.1.1 对牛群应实施按生理阶段分群管理,牛群分群标准见表 1。 1 DB11/T 150.3—2019 表1 奶牛分群标准 群别 后备母牛 成年母牛 生长阶段 分群标准 哺乳期犊牛 断奶期犊牛 育成牛 妊娠青年母牛 干乳期 围产后期 泌乳前期 泌乳中期 泌乳后期 0~2 月龄 3~6 月龄 7~14 月龄 15~24 月龄 干奶~产犊,预产期前 21 d 为围产前期 产犊~产后 21 d 产后 22 d~120 d 产后 121 d~210 d 产后 211 d~干奶 4.1.2 饲喂时应不堆槽、不空槽、不喂发霉变质、冰冻的饲料。注意捡出饲料中的异物。 4.1.3 应保持日粮的相对稳定。需更换日粮时,应循序渐进,保证 5 d~7 d 的过渡期。 4.1.4 运动场或牛舍应设饮水槽,保证足够的新鲜、清洁、适温的饮水。必要时,可设置矿物质等补 饲槽。 4.1.5 做好冬季防寒、夏季防暑工作,注意牛舍通风和穿堂风袭牛。 4.1.6 保持牛舍、运动场清洁卫生,及时清粪,实施雨污分离,保证排水顺畅。 4.1.7 保持牛体清洁卫生。 4.1.8 保持各生产环节环境及用具的清洁卫生。 4.1.9 饲养管理人员应熟悉牛群的基本情况,对牛只异常变化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并配合 技术人员做好检疫、治疗、配种、测定、建档记录等工作。 4.1.10 不具备 TMR 饲喂条件的奶牛场,应按照 TMR 的配制要求进行饲喂与管理。 4.2 产房管理 4.2.1 产房应昼夜设专人值班。 4.2.2 做好产房、产间清洗消毒及产前的准备工作。 4.2.3 待产牛提前 15 d 左右转入产房,临产前 1 h~6 h 进入产间,并对后躯消毒。 4.2.4 尽量让牛自然分娩,需要助产时应在兽医指导下进行;分娩时应保持环境安静。 4.2.5 母牛产后宜灌服补充液,清理产间,更换褥草。由兽医检查牛体,必要时单独护理。 4.2.6 母牛产后 0.5 h~1 h 内应进行第一次挤奶,尽可能挤净,并鉴定初乳质量,合格初乳应及时灌 服犊牛,剩余初乳冷冻保存。 4.2.7 应及时观察母牛产后胎衣的脱落情况。如脱落不全或胎衣不下,应及时记录并通报相关人员。 4.2.8 母牛出产房应经兽医和产房负责人检查并签字确认。 4.2.9 母牛出产房时应测体重,并将产奶量记录和基本情况流动卡片移交至泌乳牛车间。有信息化管 理系统的奶牛场,应及时录入该母牛的产犊信息及泌乳数据。 4.3 犊牛管理 4.3.1 哺乳期犊牛 4.3.1.1 犊牛出生后应立即清除口、鼻、耳内等部位的粘液,断脐。断脐时应挤出脐内污物并用 5%碘 酒消毒,擦干牛体,称重,填写出生记录,打耳号,放入犊牛栏。 4.3.1.2 新生犊牛在出生 1 h 内应灌服初乳 4 kg 左右(或出生体重的 10%),必要时 12 h 内再灌服 2 kg,24 h 内灌服总量应达到 8 kg。初乳温度:夏天 34℃~36℃ ,冬天 36℃~38℃。 4.3.1.3 随时观察犊牛的精神、粪便及脐带状况,以月为单位,测定并记录犊牛体重。 2 DB11/T 150.3—2019 4.3.1.4 犊牛应以月龄、断奶等情况为依据实施分群管理。 4.3.1.5 犊牛的生活环境应宽敞、清洁、干燥、通风,避免穿堂风袭扰,阳光充足、冬暖夏凉。 4.3.1.6 饲喂犊牛时应做到五定:定质、定时、定量、定温、定人。每次喂完奶后应擦干犊牛嘴部及 其周围奶渍。 4.3.1.7 犊牛栏使用前后应清洁消毒,栏内褥草应松软干燥并每班更换,粪便应每班清除。 4.3.1.8 出生一周后宜及时训练采食固体饲料。投放固体饲料时应做到少量多次,并随日龄增长逐渐 增加喂量。 4.3.1.9 20 日龄前去角,42 d 内去副乳头。 4.3.1.10 犊牛产后 2 个月或头日精料补充料采食量达到 1.5 kg~2 kg,体重达到 80 kg~100 kg,可实 施断奶。 4.3.2 断奶期犊牛 4.3.2.1 4.3.2.2 4.3.2.3 4.3.2.4 4.3.2.5 4.3.2.6 营养来源主要是精饲料,随着月龄增长,逐渐增加优质粗饲料的喂量。 4 月龄前不宜饲喂青贮等发酵饲料。 干物质采食量应逐步达到每头每天 4.5 kg,其中,精料喂量为每头每天 1.5 kg~2 kg。 日增重应不低于 600 g。 按月龄、体重分群散放饲养,自由采食。 应保持犊牛圈舍清洁卫生、干燥,定期消毒,预防疾病发生。 4.4 育成牛管理 4.4.1 应按 7~10 月龄、11~14 月龄分群管理。 4.4.2 育成牛应合理饲喂,日增重 0.8 kg/d~1.0 kg/d 为宜,定期进行体况评分,不可过肥或过瘦。 4.4.3 12 月龄后应注意观察发情并做好初情期记录和牵引调教。对长期不发情的牛,由人工授精员和 兽医检查并做相应处理。 4.4.4 配种要求: ——年龄:13 月龄~14 月龄; ——体重:不低于 380 kg; ——体
DB11-T 150.3-2019 奶牛饲养管理技术规范 第3部分:饲养与饲料 北京市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5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5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22 07:30:40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