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标准网
ICS 65.020 B 16 DB34 安 徽 省 地 方 标 准 DB 34/T 3343—2019 悬铃木方翅网蝽监测与防治技术规程 Technical regulation of monitoring and controlling for Corythucha ciliate Say 文稿版次选择 2019 - 07 - 01 发布 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2019 - 08 - 01 实施 发 布 DB34/T 3343—2019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安徽农业大学、合肥市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提出。 本标准由安徽省林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安徽农业大学、合肥市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安徽省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局、 安徽田林康病虫害防控科技有限责任公司、霍山县竹产业发展局。 本标准起草人:张龙娃、汤宗斌、顾玉霞、蔡如胜、黄绪翠、费鹏飞、高乾奉、丁德贵、吴丹丹、 黄长春、赵文博、唐燕平、马元山、张宏、孙倩、张凌云、康克、孙龙、吕国昌、许维康、王腾隆、李 田、刘志文。 I DB34/T 3343—2019 悬铃木方翅网蝽监测与防治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悬铃木方翅网蝽(Corythucha ciliate Say)的虫情监测、防治策略、防治措施和防 治效果检查等技术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悬铃木方翅网蝽的监测与防治。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8321(所有部分)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LY/T 2516 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报技术规范 LY/T 2518 喷雾防治林业有害生物技术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悬铃木方翅网蝽 Corythucha ciliate Say 属半翅目网蝽科,是危害悬铃木等树种的刺吸性害虫,为我国危险性林业有害生物。 3.2 树冠喷雾 采用喷雾器械将一定剂量的药剂雾化喷射到树木的冠层,以达到控制有害生物的方法。 3.3 树干打孔注药 采用打孔器械在树干钻孔并将一定剂量的药剂注射进入树干,以达到控制有害生物的方法。 3.4 药剂灌根 将一定剂量的药剂灌注在树木根部周围的土壤,以达到控制有害生物的方法。 1 DB34/T 3343—2019 3.5 树干喷雾 采用喷雾药械将一定剂量的药剂雾化喷射到树干部,以达到控制有害生物的方法。 4 虫情监测 4.1 监测树种与范围 针对行道树、片林、四旁树、苗圃地等范围内的悬铃木属植物进行监测。悬铃木方翅网蝽形态特征、 寄主与危害状分别参见附录A、附录B。 4.2 监测时期 悬铃木方翅网蝽全年发生与危害时期划分:始见期(4月上旬至5月中旬)、始盛期(5月下旬至6 月下旬)、高峰期(7月上旬至9月中旬)、盛末期(9月下旬至10月下旬)、休眠期(11月初至翌年3 月下旬)等。其中,始见期为监测关键期。 4.3 监测方法 4.3.1 线路踏查 按照 LY/T 2516 的线路踏查方法进行。选取有代表性的林地类型(行道树、四旁树、苗圃地、片 林等)设定踏查路线。调查株数不少于 20 株,每株分别从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剪取一个 50 cm 长的标准枝,统计标准枝上的悬铃木方翅网蝽的有无、数量等信息,判断悬铃木方翅网蝽的危害情况。 调查结果填入踏查线路记录表,样式参见附录C 中的表C.1。 4.3.2 标准地调查 踏查中确认有悬铃木方翅网蝽发生或者新传入的林地(小班)应设置标准地进行详查。标准地设立 按 LY/T 2516 的规定进行。每个标准地调查株数不少于 20 株。调查方法采取标准枝法,即在树冠的 上、中、下层,分别从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剪取一个 50 cm 长的标准枝,统计标准枝上的虫口密 度。调查时,分别记录每个样点的有虫株率、虫口密度,调查结果填入标准地记录表,样式参见附录C 中的表C.2。 4.4 悬铃木方翅网蝽发生程度 悬铃木方翅网蝽发生程度划分见附录D。调查时,依据上述等级划分标准,将调查结果填入标准地 记录表,样式见附录C中的表C.2。 5 防治策略 5.1 依据悬铃木方翅网蝽不同发生区域采取不同防治策略,发生区划分与防治策略见附录 E。 5.2 防治应遵循早防早治的原则,每年始见期(4 月上旬至 5 月中旬)、始盛期(5 月下旬至 6 月下旬) 为防治关键期。悬铃木方翅网蝽防治历见附录 F。 6 防治措施 2 DB34/T 3343—2019 6.1 检疫措施 6.1.1 产地检疫 在苗木引种前,在原产地进行的检疫调查、除害处理,确保引种的苗木不携带悬铃木方翅网蝽虫体。 6.1.2 调运检疫 在苗木调出原产地之前,运输途中及到达新的种植或使用地点之后,对调运的悬铃木属植物及其运 载工具应采取严格的检疫处理措施,发现疫情就地采取除害处理措施,避免人为传播扩散。 6.2 营林措施 6.2.1 刮皮清叶 秋季刮除疏松树皮层并及时收集落叶集中销毁。 6.2.2 浇水冲刷 春季网蝽出蛰期以及秋季,对悬铃木树冠叶片浇水冲刷。 6.2.3 适时修剪 悬铃木初春新叶萌生前后,有针对性地修剪清除有虫枝条。春末及夏季适当减少修剪。对于受危害 较为严重的枝条,直接剪除并销毁。 6.3 6.3.1 化学防治 树冠喷雾 用于控制始见期、始盛期、高峰期的悬铃木方翅网蝽。树冠喷雾宜于早晨无风时进行,使用内吸性 农药,使药液穿透冠层并湿润叶片下表面。始见期(4月上旬至5月上旬)是防治的最佳时间。始盛期仍 有虫口在 6月上中旬继续防治。具体防治次数依据虫情决定。 选用药剂及使用方法参见附录G;使用时还应按照 GB/T 8321、LY/T 2518 中相关规定;下同。 6.3.2 打孔注药 用于控制始盛期、高峰期的悬铃木方翅网蝽。对于不便采取喷雾防治的林分,可以采取树干打孔注 药进行防治。操作时事先在树干上钻孔,一般选择树干距离地面 30~100 cm 范围内,用 6~8 mm 打 孔器,向下倾斜约 45 度打孔。打孔深度控制在 5 cm 左右。打孔数量按照树木胸径计算,每 10 cm 1 个孔;每孔注射原药 10 ml(依据药剂不同酌情增减)。注射药液后,注射孔用伤口愈合剂及时封堵。 6.3.3 药剂灌根 用于控制始盛期、高峰期的悬铃木方翅网蝽。尤其是悬铃木方翅网蝽已经转移到树冠中层和中上层 叶片危害的阶段。一般选择内吸性强的药剂灌根。药剂灌在植株根部周围投影内,以每株 15~20 kg 药 液量为宜。灌根时,在根系集中区围环形堰,灌入药液后覆土。 6.3.4 树干喷雾 用于控制盛末期和休眠期的悬铃木方翅网蝽,尤其是针对即将进入越冬期的成虫。树干喷雾范围要 求覆盖树木主干,操作时直接对着树皮裂缝喷雾,用药量以药液浸透整个树干。药剂以触杀剂为佳。 3 DB34/T 3343—2019 6.3.5 树干涂白 主要用于控制休眠期的悬铃木方翅网蝽越冬成虫。使用涂白剂对树干基部 0.6~1.0 m 范围进行涂 刷。可以单独使用涂白剂或者中性涂白剂与化学杀虫剂混合使用。树干涂白常与刮除疏松树皮层结合进 行。 7 防治效果检查 7.1 检查内容 检查防治后虫口减退率,并用虫口减退率表示防治效果。 7.2 检查时间 树冠喷雾防治一般在药剂防治后3天至7天检查;药剂灌根、打孔注药一般在药剂防治后 10 天至 15 天进行。具体时间根据不同防治方法和药剂类型可做相应调整。 7.3 检查方法 在防治区选择有代表性林分设立临时标准地,每块标准地设标准株。检查时,抽查标准枝,调查防 治前后的活虫数。标准地的设置及调查方法见 4.3.2。 7.4 计算公式 虫口密度按公式(1)计算,虫口减退率按公式(2)计算 D Dh ....................................... (1) Nt 式中: D——虫口密度,头/50cm 枝; Dh——总虫数,头; Nt——调查总标准枝数,条。 P Db  Da ×100% .................................. (2) Db 式中: P——虫口减退率,%; Db——防前虫口密度,头/50cm 枝; Da——防后虫口密度,头/50cm 枝。 4 DB34/T 3343—2019 AA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悬铃木方翅网蝽形态特征 A.1 成虫 整体外观为乳白色,扁平;头兜盔状发达,前翅显著超过腹部末端,前缘基部强烈上卷并外突,使 得前翅近长方形。前翅具一个明显的“X”斑(由前缘域前后 2 个黑斑﹑中域端部的 1 个黑斑及膜域 中央的纵黑斑形成)。头兜、中纵脊、侧纵脊、侧背板及前翅的网肋上密布直立小刺,侧背板和前翅前 缘见明显刺列。腹部宽短,后部强烈收缢。雌雄成虫的区别除了个体稍小外,雌虫的腹部肥大,末端圆 锥形;而雄虫腹部明显比较瘦长,腹末有 1 对爪状抱握器(见图A.1)。 b a-成虫背面 b-雌虫腹面 图A.1 A.2 c c-雄虫腹面 悬铃木方翅网蝽成虫形态 若虫 共 5 龄,形似成虫;1 龄~2 龄若虫无明显刺突;3 龄以后翅芽初现,中胸小盾片 2 刺突明显; 末龄若虫前胸背板出现头兜和中纵脊,头部、头兜前缘与后缘、刺突、中胸小盾片、腹部两侧刺突明显 (见图A.2)。 5 DB34/T 3343—2019 b a a-若虫(局部观) 图A.2 A.3 b-若虫(聚集危害状) 悬铃木方翅网蝽若虫形态与危害状 卵 长 0.4 mm、宽 0.2 mm,乳白色,茄形,顶部有卵盖,卵盖椭圆形,褐色, 中部稍拱突(见图A.3)。 图A.3 6 悬铃木方翅网蝽产卵状与卵形态 DB34/T 3343—2019 BB 附 录 B (资料性附录) 悬铃木方翅网蝽寄主与危害状 B.1 寄主植物 悬 铃 木 方 翅 网 蝽 主 要 危 害 一 球 悬 铃 木 ( Platanus occidentalis ) , 二 球 悬 铃 木 ( Platanus acerifolia)和三球悬铃木(Platanus orienfalis)等悬铃木属植物。 B.2 危害状 悬铃木方翅网蝽主要危害悬铃木。其以成虫和若虫群集于寄主叶片背面刺吸汁液取食,受害叶正面 形成许多密集的黄白色褪绿斑点,叶片初期仅叶背主脉,侧脉附近呈现黄白色花斑,后期全叶黄白色, 背面满布锈褐色虫粪和分泌物,呈现锈黄色斑,抑制叶片光合作用,影响植株生长,

pdf文档 DB34-T 3343-2019 悬铃木方翅网蝽监测与防治技术 规程 安徽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7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7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34-T 3343-2019 悬铃木方翅网蝽监测与防治技术 规程 安徽省 第 1 页 DB34-T 3343-2019 悬铃木方翅网蝽监测与防治技术 规程 安徽省 第 2 页 DB34-T 3343-2019 悬铃木方翅网蝽监测与防治技术 规程 安徽省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22 07:36:03上传分享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