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 93.080.30 P 66 DB13 河 北 省 地 方 标 准 DB 13/T 2951—2019 高速公路路基加宽变形剖面沉降管、沉降杯 观测技术规程 2019 - 03 - 25 发布 河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2019 - 04 - 25 实施 发 布 DB13/T 2951—2019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河北省交通运输厅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河北省高速公路石安改扩建筹建处、石家庄铁道大学。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国彬、杨广庆、董辉、王伟、贾钢、李占锋、康博、赵瑞卿、王国伟、于 盛彬、王志杰、王贺、张宏、林向楠、孙毅、张欢、王希。 I DB13/T 2951—2019 高速公路路基加宽变形剖面沉降管、沉降杯观测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规程规定了高速公路改扩建路基加宽沉降与水平位移观测的术语和定义、一般规定、适用条件 及观测范围、观测断面布置与类型、观测元件埋设要求、观测频次与方法以及观测资料整理。 本规程适用于采用剖面沉降管、沉降杯等进行高速公路改扩建路基加宽沉降与水平位移观测。其 他等级公路改扩建可参照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规程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规 程。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含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2897 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 GB 50026 工程测量规范 JTG C10 公路勘测规范 JTG D30 公路路基设计规范 JTG F10 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 JTG F80/1 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第一册 土建工程 JTG/T D31-02 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细则 JTG/T L11 高速公路改扩建设计细则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沉降 settlement 高速公路路基在荷载作用下随时间产生的竖向变形,包括下沉和上升,其下沉值(正值)或上升 值(负值)称为沉降量。 3.2 观测点 observation point 布设在路基上能够反映其沉降与水平位移特征的测量点。 3.3 基准点 reference point 为进行沉降与水平位移观测而布设的、稳定的、需要长期保存的观测控制点。 3.4 工作基点 working reference point 为直接观测沉降与水平位移而在现场布设的相对稳定的测量控制点。 1 DB13/T 2951—2019 4 一般规定 4.1 一般技术要求 高速公路改扩建路基加宽沉降观测应以路基面沉降和路基基底沉降为主,路基水平位移观测根据 具体要求确定。 4.2 沉降观测网 4.2.1 沉降观测网建网方式 沉降观测网一般用分级布网等精度观测逐级控制的方法布设。布设方法为:在全线二等精度高程 控制测量布设的基岩点和基准点的基础上,按照国家二等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进一步加密基准点或设 置工作基点至满足沉降观测需要。加密后的基准点(含工作基点)间距一般不大于200 m。 4.2.2 沉降观测网主要技术要求 沉降观测网主要技术要求如表1所示。 表 1 沉降观测网主要技术要求 等级 相邻基准点高差中误差 每站高差中误差 往返较差或环线闭合差 检测已测高差较差 (mm) (mm) (mm) (mm) 1.0 0.3 三等 0.6 n 0.8 n 注:表中 n 为测站数。 4.3 水平位移观测网 4.3.1 水平位移观测网建网方式 水平位移观测网一般按独立建网考虑,与施工平面控制网进行联测,引入施工测量坐标系统,实 现水平位移观测网坐标与施工平面控制网坐标的相互转换。 4.3.2 水平位移观测网主要技术要求 水平位移观测一般按国家二等平面控制测量的要求施测,水平位移观测网主要技术要求如表2所 示。 表 2 水平位移观测网主要技术要求 等级 相邻基准点的点位中误差 平均边长 测角中误差 (mm) (m) (") ≤ 400 1.0 ≤ 1/200000 ≤ 200 1.8 ≤ 1/100000 ≤ 450 1.8 ≤ 1/100000 ≤ 350 2.5 ≤ 1/80000 二等 3.0 三等 6.0 4.4 测量点的布置要求 4.4.1 基准点 2 测边相对中误差 DB13/T 2951—2019 应建立在沉降与水平位移区以外的稳定区域,基准点应使用全线的基岩点、深埋基准点或一般基 准点,增设时按照国家二等水准测量的相关要求执行。 4.4.2 工作基点 应埋设在稳定区域,在观测期间稳定不变,测定沉降与水平位移时作为高程和坐标的传递点,增 设时按照国家二等水准测量的相关要求执行。 4.4.3 观测点 直接埋设在要测定的沉降与水平位移体上。点位应设立在能反映其沉降与水平位移的特征部位, 不但要求设置牢固、便于观测,还要求形式美观、结构合理,且不破坏沉降与水平位移体的外观和使 用。 5 适用条件及观测范围 加宽路基沉降与水平位移观测应根据工程的重要性、地基的特殊性以及观测对施工的影响程度等 确定。本规程适用条件及观测范围如表3所示。 表 3 适用条件及观测范围 地基条件 路堤高度 观测要求 软土地基路段 -- 按 JTG/T D31-02 相关要求执行 软弱土、湿陷性黄土等 ≤ 3 m 可不进行沉降与水平位移观测 特殊土地基路段 > 3 m 应按本规程进行沉降与水平位移观测 ≤ 5 m 可不进行沉降与水平位移观测 > 5 m 应按本规程进行沉降与水平位移观测 其他地基路段 6 观测断面布置与类型 6.1 布置原则 加宽路基沉降与水平位移观测断面在考虑工程地质条件、地基处理方法、路堤结构形式及高度、 荷载大小、结构物特征、周边环境及经济条件等因素的情况下,应按照以下要求进行布置: a) 地基条件均匀良好地段且路堤高度大于 5 m、软弱土等特殊土地基路段且路堤高度大于 3 m, 沉降与水平位移观测断面宜每 100 m 布设一处; b) 路桥过渡段范围内沉降与水平位移观测断面可适当加密; c) 其他路段沉降与水平位移观测断面可适当放宽。 6.2 观测断面类型 6.2.1 路基加宽沉降与水平位移观测断面包括Ⅰ、Ⅱ、Ⅲ型三种类型。 6.2.2 Ⅰ型观测断面主要用于一般地段加宽路基(地基条件均匀良好地段且路堤高度大于 5 m、软弱 土等特殊土地基路段且路堤高度大于 3 m)沉降观测,如图 1 所示。Ⅰ型观测断面观测元件包括沉降 观测标和沉降杯。 3 DB13/T 2951—2019 观测标 观测标 沉降杯 沉降杯 a) 横断面图 沉降杯 沉降杯 观测标 b) 观测标 平面图 图 1 加宽路基沉降观测断面元件布置示意图(Ⅰ型) 6.2.3 Ⅱ型观测断面仅在观测范围内的桥头路堤段布置,如图 2 所示。Ⅱ型观测断面观测元件只包括 剖面沉降管。 剖面沉降管 剖面沉降管 a) 横断面图 剖面沉降管 剖面沉降管 b) 平面图 图 2 加宽路基沉降观测断面元件布置示意图(Ⅱ型) 6.2.4 Ⅲ型观测断面用于地基条件均匀良好地段且路堤高度大于 8 m、软弱土等特殊土地基路段且路 堤高度大于 5 m 的地段,如图 3 所示。Ⅲ型观测断面观测元件包括沉降观测标、沉降杯、剖面沉降管 以及水平位移观测桩。 观测标 观测标 剖面沉降管 水平位移观测桩 剖面沉降管 沉降杯 沉降杯 a) 4 横断面图 水平位移观测桩 DB13/T 2951—2019 水平位移观测桩 沉降杯 沉降杯 观测标 水平位移观测桩 观测标 剖面沉降管 剖面沉降管 b) 平面图 图 3 加宽路基沉降变形观测断面元件布置示意图(Ⅲ型) 7 观测元件埋设要求 7.1 沉降观测标 沉降观测标选用Φ20 mm钢筋或不锈钢棒,测点端头应磨圆、防锈,埋设在距离既有高速公路护栏 内侧1 m范围内,埋置深度0.3 m,周围0.15 m范围内用水泥砂浆浇筑,完成埋设后按二等水准测量施测。 沉降观测标埋设示意图如图4所示。 Φ20mm钢筋或不锈钢棒 路基面 现浇水泥砂浆 10 级配碎石 ≥250 300 150 图 4 沉降观测标埋设示意图(单位:mm) 7.2 沉降杯 沉降杯测量系统包括沉降水杯、连接管以及测量系统;沉降水杯底部设有进水管、出水管以及排 气管;进水管与测量管连接,出水管与抽真空装置连接,排气管与外界空气连通。 沉降杯测量系统埋设要求为:在路基被测点位置沿横断面开挖沟槽,沟槽开挖应设置沿坡脚方向 向下3 %~5 %的坡率,先将沉降水杯和连接管放入沟槽内,而后将测量系统固定设置于路基坡脚外侧 的观测墩上;接着将连接管的一端均分别与进水管、出水管以及排气管密封连接,连接管的另一端伸 出沟槽外侧,分别通过阀门与测量管、抽真空装置以及外界空气连通,最后回填并压实沟槽。沉降杯 测量系统埋设方法如图5所示。 5 DB13/T 2951—2019 伸缩管 保护管1 保护管2 沉降杯 测量管 管路 填土面 测量室 观测墩 图 5 沉降杯测量系统埋设示意图 7.3 剖面沉降管 首先在原地面上形成压实30 cm以上的路基,然后开挖30 cm深的槽,槽的宽度根据测管和回线管的 直径确定,并在挖好的槽内铺设5 cm~10 cm厚的细砂,以防止测管发生剪切破坏。其次,在U形管两端 分别密封连接回线管和测管,并在回线管、U形管和测管内穿设通长的测绳,回线管和测管平行设置、 且两者轴线与线路延伸方向垂直。最后将连接为一体、且内部穿设测绳的测管、U形管和回线管放入开 挖好的槽内。 7.4 水平位移观测桩 水平位移观测桩一般采用钢筋混凝土预制,断面可采用15 cm×15 cm正方形,长度不小于1.5 m, 并在桩顶预埋不易磨损的测头。水平位移观测桩的埋置深度在地表以下不小于1.4 m,桩顶露出地面高 度不应大于10 cm。在埋设观测桩时可以采用打入或开挖的方法,桩周用混凝土浇筑固定,以确保观测 桩埋置稳固。水平位移观测桩埋设示意图如图6所示。 不锈钢测头 15 钢筋混凝土柱 150 15 15 图 6 水平位移观测桩埋设示意图(单位:cm) 8 观测频次与方法 8.1 观测精度及频次 8.1.1 观测精度 路基沉降与水平位移观测水准测量的精度为1.0 mm,读数应取位至0.1 mm;剖面沉降观测的精度应 不低于8 mm / 30 m,横剖面沉降仪最小读数不得大于0.1 mm。 6 DB13/T 2951—2019 8.1.2 观测频次 路基沉降与水平位移观测的频次不应低于表4的规定。 表 4 加宽路基沉降与水
DB13-T 2951-2019 高速公路路基加宽变形剖面沉降管、沉降杯观测技术规程 河北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7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7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22 07:39:53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