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标准网
ICS 65.020.01 B 15 DB23 黑龙江省地方标准 DB 23/T 2424—2019 马铃薯早疫病检测技术规程 2019 - 07 - 23 发布 2019 - 08 - 22 实施 黑 龙 江 省 市 场 监 督 管 理 局      发 布 DB23/T 2424—2019 前  言 本标准依据 GB/T 1.1-2009 的编写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黑龙江省农业农村厅提出。 本标准由黑龙江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马铃薯研究所、中国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胡林双、王晓丹、闵凡祥、高云飞、王文重、杨帅、魏琪、董学志、郭梅、盛 万民、白艳菊。 I DB23/T 2424—2019 马铃薯早疫病检测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马铃薯早疫病田间检测和室内检测。 本标准适用于马铃薯植株和块茎早疫病检测。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7331-2003 马铃薯种薯产地检疫规程 GB 8855 新鲜水果和蔬菜的取样方法 GB 6682 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 3 田间检测 3.1 抽样 抽样参照 GB 7331-2003 中 5.1.1.2 规定的方法执行。 3.2 田间症状鉴别 田间病株和薯块症状,以肉眼观察为主(参见附录A)。 4 室内检测 4.1 取样方法 取样方法参照 GB 8855 中规定执行。 4.2 实验用水 实验用水应符合 GB 6682 的规定。 4.3 试剂 NaClO、盐酸、75 % 酒精、无菌水、马铃薯葡萄糖琼脂(PDA培养基),所用试剂级别均为分析纯。 4.4 仪器和器具 培养箱、生物显微镜、无菌操作台、载玻片和盖玻片、培养皿、酒精灯、手术刀、灭菌锅等。 4.5 操作步骤 1 DB23/T 2424—2019 4.5.1 直接镜检 若样品发病部位已有霉层存在,可挑取其霉层直接镜检。若无霉层,则按以下步骤进行:将待检叶 片用蒸馏水清洗晾干后,放入保湿器皿中,放在 25 ℃ 培养箱内培养 1 d~4 d 后,挑取霉层直接镜检;将 待检块茎用自来水清洗后,用 1 % NaClO 溶液表面消毒 3 min~5 min,再用无菌水清洗 3 次,晾干,将块 茎切片或直接放入保湿器皿中,放在 25 ℃ 培养箱中暗培养 3 d~5 d 。挑取霉层直接镜检。 4.5.2 分离培养后镜检 用无菌刀片切取病健交界处的叶片或块茎病组织,面积约为 5 mm×5 mm 大小,放入 75 % 的酒精中进 行组织表面消毒 2 min ,用无菌水冲洗 3 次,再用无菌滤纸将叶片表面的水分吸干,放入无菌的 PDA 培 养基上。每个培养基上一般放置 3~4 片,在 25 ℃ 下恒温培养。3 d~4 d 后,在无菌条件下挑取病组织 周围长出的尖端菌丝,移入 PDA 培养基进行纯化培养。在 25 ℃ 光(光照强度大于 3000 lux,16 h)和暗 (8 h)交替恒温培养 4 d 左右,挑取少量菌丝,镜检。 4.6 结果判定 将压好的玻片放在生物显微镜下观察病原菌形态特征,如果镜下的分生孢子形态符合茄链格孢菌的 形态特征,则判定为马铃薯早疫病菌(参见附录B)。 2 DB23/T 2424—2019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马铃薯早疫病主要典型症状 A.1 马铃薯早疫病叶片症状 在植株下部叶片或老叶上产生小的、近圆形、褐色至深褐色病斑,病斑可迅速扩大,其上产生黑色 同心轮纹和少量黑色霉层。严重时,整个病斑相互连接,但受叶脉限制成三角形或不规则形,最后穿孔, 叶片变黄,干枯,甚至脱落。见图A.1 。 图A.1 马铃薯早疫病叶片症状 A.2 马铃薯早疫病茎部症状 叶柄受害多发生于分枝处,病斑褐色,线条形,稍凹陷,扩大后呈灰褐色长椭圆形病斑,有轮纹。 见图A.2 。 3 DB23/T 2424—2019 图A.2 马铃薯早疫病茎部症状 A.3 马铃薯早疫病块茎症状 块茎被侵染后,产生暗褐色,稍凹陷,圆形或近圆形病斑,大小不等,有的病斑,直径可达 2 cm 。 边缘明显,皮下呈浅褐色、海绵状干腐,深度一般不超过 6 mm ,在老化的病斑上,可以产生裂缝。在 贮藏期间病斑可增大,块茎皱缩。见图A.3 。 图A.3 马铃薯早疫病块茎症状 4 DB23/T 2424—2019 AA 附 录 B (资料性附录) 茄链格孢菌 Alternaria solani 形态特征 B.1 马铃薯早疫病病原茄链格孢菌形态特征 马铃薯早疫病的病原为茄链格孢[Alternaria solani (E. & M.) Sorauer]。茄链格孢菌属于半知菌 ( Deuteromycota ),丝孢纲( Hyphomycetes ),丛梗孢目( Moniliales ),暗色孢科( Dematiaceae )。 分生孢子梗单生或丛生,长不超过 110 µm,宽 6 µm~10 µm 。分生孢子单生,倒棍棒形至长椭圆形, 淡金黄褐色至榄褐色,具长喙,表面光滑,9~11 个横隔膜,0 至数个纵隔膜,150 µm~300 µm×15 µm~ 19 µm 。喙长等于或长于孢身,有时有分枝,喙宽 2.5 µm~5 µm 。见图B.1 。 图 B.1 显微镜下马铃薯早疫病病原 Alternaria solani 分生孢子形态特征 5

pdf文档 DB23-T 2424—2019 马铃薯早疫病检测技术规程 黑龙江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7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7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23-T 2424—2019 马铃薯早疫病检测技术规程 黑龙江省 第 1 页 DB23-T 2424—2019 马铃薯早疫病检测技术规程 黑龙江省 第 2 页 DB23-T 2424—2019 马铃薯早疫病检测技术规程 黑龙江省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22 07:46:49上传分享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