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标准网
ICS 65.020.20 B 20 DB41 河 南 省 地 方 标 准 DB41/T 1894—2019 居住用地附属绿地植物配置技术规范 2019 - 09 - 30 发布 河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2019 - 12 - 30 实施 发 布 DB41/T 1894—2019 目 次 前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基本原则 .......................................................................... 1 4 控制性要求 ........................................................................ 1 5 分类绿地配置 ...................................................................... 2 附录 A(资料性附录) 居住用地附属绿地植物配置常用植物名录 ............................ 6 I DB41/T 1894—2019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河南省园林绿化协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的主要起草单位:河南省濮阳市戚城文物景区管理处。 本标准的主要起草人:元合玲、王建发、元施平、翟艺卓、徐晋、钱蕾、胡赛丽、胡亚丽、董廷俊、 张英、朱改俊、陈琦、李默涵、李伟元、元德江、楚子峰、李金广。 II DB41/T 1894—2019 居住用地附属绿地植物配置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居住用地附属绿地植物配置技术规范的基本原则、控制性要求、分类绿地配置。 本标准适用于河南省居住用地附属绿地的植物配置。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50180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 CJJ 75 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 3 基本原则 3.1 功能性原则 应结合居住用地周边环境配置植物,满足生态、绿化、美化、方便居民使用功能。 3.2 植物造景原则 合理选择植物种类,运用自然式、规则式、混合式等配置方式,突出植物造景的科学性、艺术性、 经济性。 3.3 生态适应性原则 3.3.1 根据居住用地附属绿地的气候、土壤条件、生态气候和植物生长特性进行植物品种配置。 3.3.2 应避免生态习性相克的植物配置。 3.3.3 选用引入新植物种类(品种)时,应避免有害物种入侵。 3.4 植物群落原则 3.4.1 3.4.2 3.4.3 3.4.4 应以乔木为主、亚乔木、灌木、地被相结合,宜常绿、落叶、速生、慢生植物合理配置。 应利用植物的季相、色彩及枝、花、叶、果等形态,合理搭配植物种类。 居住用地附属绿地内原有生长较好树木,应予保留;新配置植物应与原有树木相互协调。 应有近、远期不同的植物观赏特性。 3.5 与其他要素相协调原则 与建筑、小品、水体、山体等要素的关系处理得当。 4 控制性要求 1 DB41/T 1894—2019 4.1 绿地率 绿地率最小值应符合GB 50180的要求。 4.2 配置比例 4.2.1 数量比 应以观赏亚乔木为主,占苗木数量的50%,高大乔木数量占20%,乔木数量达到70%。常绿乔木与落 叶乔木数量比例不低于3:7,常绿灌木与落叶灌木数量比例不低于4:6。 4.2.2 面积比 绿化覆盖面积中乔木、灌木占总绿地面积70%以上,非林下草坪、地被植物覆盖面积比例宜控制在 30%以下。道路、硬化铺装广场乔木遮荫面积宜分别不小于70%、50%。 4.3 规格 乔木胸径宜不小于8 cm、胸径大于15 cm的速生乔木和胸径大于12 cm的慢生乔木树种数量占乔木总 数比不得大于10%,灌木类不小于三年生, 宿根花卉不小于二年生。应配置全冠苗木,不应配置无树冠 乔木。 4.4 郁闭度 片植、丛植、群植郁闭度不应大于0.5,带植郁闭度不应大于0.6。 4.5 乔木灌木配置位置与建筑及各类地上或地下市政设施的距离 应符合CJJ 75的规定。 5 分类绿地配置 5.1 道路绿地 5.1.1 居住区级道路 5.1.1.1 植物选择 行道树宜选择抗逆性强、易管理、生态效益明显、寿命长、病虫少、无飞絮、无毒、发芽早、落叶 迟、根深、冠大、干直的种类。应选择落叶乔木为主,花灌木和草本植物陪衬;消防车道两侧应选择灌 木和片状色块植物。区级道路两侧宽阔位置宜选择速生阔叶树、常绿树为主,片植乔木、灌木和植物色 带。行道树选择应符合CJJ 75的规定。 5.1.1.2 配置要点 行道树配置不应与居住区路灯和架空线的位置、高度相互干扰,株行距5 m~7 m,乔木中心距路缘 应大于0.75 m。交叉口与转角处宜配置大树和造型树、不超过0.6 m高的低矮花灌木、彩带模纹色块、 低矮型竹类、花卉、草坪,其枝叶不应深入到路面空间内,做到结构层次丰富。主入口宜配置规格相对 大的乔木和点景树桩,适当配置彩色树种,具体结合不同形式的入口而定。道路无遮荫人行道长度不应 超过居住区内人行道路长度的25%。 5.1.2 居住小区道路 2 DB41/T 1894—2019 5.1.2.1 植物选择 宜选择大规格乔木、小乔木、常绿或彩叶灌木、开花灌木、叶色季节变化的树种。宜选择三季开花、 冬季常绿的宿根地被或一、二年生花卉组合。 5.1.2.2 配置要点 配置灌木距离路缘不小于0.5 m,宜自然式配置、常用花镜形式,植物枝叶不宜影响自行车、电动车、 人行通行。车库入口应配置常绿灌木色带、常绿灌木球和宿根地被组合。入户口宜配置时令花草、珍稀 花草,或对植、列植、丛植整形盆栽植物,或标志性的大树。路两侧宜配置多层次复合结构或带状或间 植。 5.1.3 宅前小路 5.1.3.1 植物选择 不宜选择有刺激气味并产生过多花粉的开花植物,宜选择观花、观果、观干及彩叶植物,同时兼顾 保健植物、鸟嗜植物、香源植物、蜜源植物、固氮植物等。 5.1.3.2 配置要点 宜配置绿色期长的地被植物、时令花卉、一二年生草花组合、木本或宿根花卉。无障碍坡道两侧不 宜配置硬质叶片的丛生型植物。配置的绿篱、色块形式宜简洁。 5.2 公共绿地 5.2.1 集中绿地 5.2.1.1 植物选择 以乔木为主,宜选择大规格苗木,严禁选用危及居民生命安全的有毒植物,不宜选用枝叶有硬刺或 枝叶形状呈尖硬剑、刺状以及有浆果或分泌物坠地的种类,宜选择不同品种的灌木类。 5.2.1.2 配置要点 宜混合式配置、密度合理、层次丰富、空间相对开敞,不宜杂乱配置、任意堆砌植物。宜分解为小 尺度的组团配置,突出组团的主次,一般中间区域宜成片、成线配置、形态简洁,一般边缘处宜错落有 致配置。乔木枝下净空高度应大于2.2 m,夏季乔木遮荫面积大于活动范围50%。 5.2.2 广场及游园 5.2.2.1 植物选择 应选择深根性、无根孽、落叶整齐、生长适中或速生落叶乔木,树干宜通直。宜选择管理粗放、耐 修剪、耐践踏的地被植物,周围不宜选择遮挡视线的树木;不应选择枝叶有锋利尖角、枝叶花果具有毒 液、较易引发过敏的植物。 5.2.2.2 配置要点 应以乔木为骨架、藤、灌、花、草复层配置,注重植物的群体美和林冠线的节奏变化,局部可配置 适当的开敞空间,周边宜配植阔叶遮荫树。休息廊架旁宜配置攀缘植物,休息座椅旁宜配置落叶大乔木。 5.2.3 停车场 3 DB41/T 1894—2019 5.2.3.1 植物选择 应选择根深、杆直、冠大的落叶乔木,花繁叶茂、花期长、生长健壮、易管理的花灌木,萌芽力强、 枝繁叶密、耐修剪的绿篱、色块,耐践踏的地被。 5.2.3.2 配置要点 周边宜配置隔离防护绿地和车位间隔绿带,绿带宽度均应大于1.2 m,高度应大于2.2 m。配置植物 间距应满足车位、通道、转弯、回车半径的要求;停车场地面宜配置嵌草铺装。 5.2.4 公共建筑与住宅之间 5.2.4.1 植物选择 宜选择乔木为主,灌木、藤本、地被植物为辅。 5.2.4.2 配置要点 配置浓密绿色屏障隔离防噪声防污染,但不能影响住宅的采光、通风、隔热、私密等功能。 5.3 宅旁绿地 5.3.1 建筑周边 5.3.1.1 植物选择 应选择抗逆性强、管理便利的乔灌木,有经济价值的果树类植物、香源植物、保健植物、色叶植物、 观赏性蔬菜,花灌木、宿根花卉、草花组合、地被、藤本植物、水生植物、竹类。 5.3.1.2 配置要点 配植乔木距离建筑不得小于5 m,窗下不宜配置高大乔灌木和攀缘植物,宅前宜配置2~3层植物群 落结构、宜配置亚乔木、不宜配置大乔木。建筑北面宜配置耐阴、耐寒、抗风、抗逆性强常绿乔灌木, 西面宜配置高大阔叶乔木和藤本攀缘植物,建筑南宜配置喜阳、耐旱、花、叶、果、枝优美乔灌木,建 筑东面宜配置落叶大乔木,风口建筑西北侧应配置抗风耐寒植物,地势低洼区域应配置即可水生又可旱 生的水生植物及耐短期水淹食物陆生植物。高于1.0 m的各种隔离围墙、栏杆、花架、廊架,宜配置藤 本、攀缘植物立体绿化。 5.3.2 构筑物小品周边 5.3.2.1 植物选择 宜选择形体优美的花灌木、地被、落叶乔木,常绿或彩叶植物。 5.3.2.2 配置要点 依照构筑物形态确定规则式、自然式配置方式,以草坪或地被为主,乔、灌、藤复层混交,结构层 次丰富、清晰,利用植物的观赏特性进行色彩组合,达到三季有花、四季有绿。 5.3.3 景墙小品边缘 5.3.3.1 植物选择 4 DB41/T 1894—2019 应选择彩叶亚乔木、造型树、低矮的观叶观花观果的灌木、竹类、藤本植物、宿根地被、一二年生 花卉、草花组合。 5.3.3.2 配置要点 根据景墙风格、形式配置相关植物,景墙后宜配置高大蓬形舒展的乔木、亚乔木、竹类、藤本植物 做背景,景墙前宜配置造型树、低矮灌木、常绿地被为主景,适当配置花卉。 5.4 公共设施绿地 5.4.1 公共建筑四周 满足公共建筑的功能要求,与周围环境相互协调。 5.4.2 公共设施绿地 居住用地附

pdf文档 DB41-T 1894-2019 居住用地附属绿地植物配置技术规范 河南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5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5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41-T 1894-2019 居住用地附属绿地植物配置技术规范 河南省 第 1 页 DB41-T 1894-2019 居住用地附属绿地植物配置技术规范 河南省 第 2 页 DB41-T 1894-2019 居住用地附属绿地植物配置技术规范 河南省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22 07:47:58上传分享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