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 29.240 F 29 DB41 河 南 省 地 方 标 准 DB41/T 1821—2019 架空输电线路防舞动技术规范 文稿版次选择 2019 - 06 - 17 发布 河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2019 - 09 - 17 实施 发 布 DB41/T 1821—2019 目 次 前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防舞动技术的基本原则 .............................................................. 2 5 新建(改建)线路的防舞设计准备 .................................................... 3 6 新建(改建)线路防舞设计方法 ...................................................... 3 7 运行线路防舞改造 .................................................................. 6 8 舞动区域分布图绘制及使用 .......................................................... 7 9 舞动区线路防舞运维要求 ............................................................ 7 附录 A(规范性附录) 螺栓的最佳防松条件及施工方法 ................................... 10 附录 B(规范性附录) 相间间隔棒安装及验收 ........................................... 11 附录 C(规范性附录) 舞动区域分布图 ................................................. 14 附录 D(资料性附录) 基于单目视觉分析的输电线路舞动监测方法 ......................... 15 附录 E(资料性附录) 舞动资料数据表格 ............................................... 17 I DB41/T 1821—2019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国网河南省电力公 司经济技术研究院、河南送变电建设有限公司、郑州祥和集团电气设备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清、张博、褚双伟、王超、伍川、郑伟、吕中宾、张健壮、卢明、陈上吉、 杨晓辉、谢凯、张宇鹏、张璐、庞锴、郭涵、潘辉、魏建林、李哲、马伦、叶中飞、齐道坤、胡鑫、郭 新菊、席小娟、宋高丽、任鹏亮、李梦丽、陶亚光、艾文君、白银浩、刘泽辉、张建斌、李忠民、郭慧 豪、杨威、张逸凡、刘博、李海峰、陈钊。 II DB41/T 1821—2019 架空输电线路防舞动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河南省架空输电线路防舞动技术的术语和定义、基本原则、新建(改建)线路防舞设 计方法、运行线路防舞改造、舞动区域分布图绘制及使用、舞动区线路防舞运维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110 kV~500 kV交流架空输电线路的防舞设计与运维,其它电压等级的交直流架空输 电线路也可参照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3098.2 紧固件机械性能 螺母 GB/T 50545 110kV~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 DL/T 741 架空输电线路运行规程 DL/T 1000.3 标称电压高于1000V架空线路用绝缘子使用导则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舞动 输电导线发生非圆截面覆冰后,在风激励下产生的一种低频率、大振幅自激振荡。舞动时的风速 一般在4 m/s~25 m/s,频率一般为0.1 Hz~3 Hz。 3.2 舞动区 指在冰、风共同作用下输电线路发生过舞动或具备发生舞动气象地理条件的地区。 3.3 舞动区等级 通过收集近10年舞动历史记录,计算近10年满足典型舞动气象条件的气象日数,结合地形修正、运 行经验修正,最终基于不同地区10年舞动修订日数将舞动区等级划分为3级、2级、1级、0级共四个等级, 分别对应舞动高概率区、舞动中概率区、舞动低概率区、舞动微概率区。舞动区等级是基于气象和地理 条件的区域舞动发生概率的一种表征。 3.4 舞动区域分布图 综合气象地理数据、历史舞动记录、运行经验绘制的用于表征不同区域舞动等级的地图。 3.5 舞动微气象、微地形地区 1 DB41/T 1821—2019 由于地形、气象原因而易于发生舞动的局部特殊地区,例如:山顶、垭口、跨越或靠近江河湖泊水 系的等易于覆冰且风速较大的地区。 3.6 防舞装置 指对线路舞动有抑制作用的装置,如线夹回转式间隔棒、相间间隔棒、双摆防舞器、失谐摆等。 3.7 组合防舞装置 指多种防舞装置组合安装形成的防舞装置系统,包括相间间隔棒与相地间隔棒、相间间隔棒与线夹 回转式间隔棒、线夹回转式间隔棒及双摆防舞器等多种型式组合。 3.8 相间间隔棒 安装在两相导线间,用于限制两相导线间隔距离的绝缘间隔棒。一般由复合材料芯棒和绝缘伞套构 成,包含刚性相间间隔棒、柔性相间间隔棒、分段式间隔棒三类。 3.9 相间间隔棒的配套金具 相间间隔棒的配套金具指配合相间间隔棒连接于线路的压接金具、连接过渡金具、保护金具等,如 挂环、连板、U型环、均压环、导线间隔棒等。 3.10 加强型抗舞间隔棒 通过增加子间隔棒夹头橡胶垫凸台数量、优化框板与线夹比例、改进扣合式框板和无刚性碰撞连接 等结构,并适当提升相关结构的材料强度的一种新型间隔棒。 3.11 线夹回转式间隔棒 一种基于常规子间隔棒结构改进的防舞装置。该装置改变分裂导线个别子导线与间隔棒之间连接方 式,允许子导线轴向一定角度范围自由扭转,用于减轻导线覆冰不均匀度和改善导线动力特性。 3.12 双摆防舞器 一种基于常规子间隔棒的防舞装置。该装置在常规间隔棒基础上安装了双摆锤结构,用于提升分裂 导线动力稳定性,降低舞动发生的可能性。 3.13 防舞鞭 一种用耐腐蚀的非金属材料预绞成型的防舞装置。该装置具有刚性和热塑性,能够改变舞动气流的 方向,使导线变成非圆截面,破坏其舞动条件,从而达到降低幅值、舒缓舞动强度的作用。 3.14 失谐摆 一种安装在导线或间隔棒上用于分离导线扭转固有频率和横向振动固有频率、防止耦合的防舞动的 摆锤装置。 4 防舞动技术的基本原则 4.1 防舞设计 2 DB41/T 1821—2019 应根据舞动区域分布图,结合线路重要性,综合考虑线路路径、导线、金具、绝缘子串、杆塔、基 础、防舞装置安装等因素,选择安全可靠、经济适用的防舞技术方案,减少舞动造成线路跳闸和机械损 坏,提高输电线路抵御舞动灾害的能力。 4.2 防舞运维 应根据舞动预警预测信息,结合线路重要性、舞动区域分布图、线路特点等,加强入冬前巡视、冬 季恶劣天气巡视,及时开展覆冰和舞动后巡视,冬季过后巡视检修。 4.3 舞动基础资料收集 应重视并加强舞动基础资料收集。设计单位应及时开展线路设计前的调研和勘测。运维单位基于冬 季舞动预警信息,结合舞动微气象、微地形地区,分区域、分区段、有重点的开展舞动和覆冰的观测、 监测,及时收集气象、地形、线路本体状态等数据。 4.4 舞动区域分布图 舞动区域分布图是区域舞动发生概率的表征,是开展防舞设计的基本依据。设计单位应以最新版舞 动区域分布图为依据开展设计。运维管理单位应及时更新舞动区域分布图,及时跟踪不同线路或区段的 舞动等级的变化,特别是重要交叉跨越线路、走向与冬春季节主导风向夹角大于45°的线路,及时完成 线路防舞技术改造。 5 新建(改建)线路的防舞设计准备 5.1 线路防舞动资料收集 5.1.1 a) b) c) 5.1.2 a) 应对线路经过地区开展勘测并及时调研收集舞动相关资料,重点包括: 舞动区域分布图; 区域的覆冰、风速、风向资料,特别是微地形微气象地区的相关资料; 附近其它线路的运行经验资料。 应从三个方面对勘测和调研结果进行梳理: 覆冰:重点梳理覆冰形态、覆冰形状、等值覆冰厚度、最大覆冰厚度、历史覆冰频次及与其它 临近区域的对比情况; b) 风激励:重点梳理线路与冬季主导风向的夹角、冬季主导风下的 10 min 或 1 min 平均风速的 分布特征; c) 线路结构参数:近发生舞动线路和新建线路的导线分裂数、布置方式、重要性等。 5.2 线路舞动强度分析 应根据覆冰、风激励、线路的结构参数性等三方面特征,结合附近线路运行情况,利用理论和仿 真分析等手段,在以舞动区等级为特征的概率描述方法基础上,进一步分析线路发生大幅值舞动的概 率,明确线路可能的舞动强度信息,如舞动幅值、舞动张力等。 6 新建(改建)线路防舞设计方法 6.1 合理选择线路走向和路径 3 DB41/T 1821—2019 应在舞动区域勘察和调查的基础上,综合地质、环境、生态、造价等条件,选择合理的线路走向 和路径: a) 新建线路宜避开舞动多发区,宜避开或少穿越雨淞或冻雨高发区,宜避免横穿风口、垭口等微 地形、微气象地带; b) 通过平原开阔地带时,宜减小线路走向与冬季主导风向夹角,一般宜小于 45°; c) 通过山区时,宜沿覆冰背风坡或山体阳坡面走线; d) 临近水库、江河湖面等水域时,宜选择主导风向上风侧走线; e) 跨越主干铁路、高速公路等重要跨越物时,应采用独立耐张段跨越的方式,跨越物两侧的杆塔 宜采用直线塔。 6.2 提高线路电
DB41-T 1821-2019 架空输电线路防舞动技术规范 河南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21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21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22 07:52:50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