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 93.080.20 P 66 DB37 山 东 省 地 方 标 准 DB 37/T 2978—2017 表面活性剂型温拌沥青混合料技术规程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Warm-mix Asphalt Mixture with Surfactant Additive 2017 - 10 - 25 发布 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2017 - 11 - 25 实施 发 布 DB37/T 2978—2017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山东省交通运输厅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山东省交通规划设计院、山东省交通科学研究院、山东益高环保节能技术有限公 司、山东省公路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烟台市公路管理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毕玉峰、马士杰、樊亮、纪传麟、刘伟、张婉、胡家波、马川义、李永振、李 涛、王健、李琳、刁宠基、邓静。 I DB37/T 2978—2017 表面活性剂型温拌沥青混合料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规程规定表面活性剂型温拌沥青混合料术语和代号、材料、混合料设计、生产与施工、施工质 量管理与检查验收。 本规程适用于山东省内采用表面活性剂型温拌沥青混合料施工的新改建公路沥青路面,因其有害 气体低排放和改善压实的技术特点,特别适用于如下情况:低温条件下沥青路面施工、长大隧道沥青 路面施工、超薄沥青路面施工、穿过人口密集城镇沥青路面施工、废轮胎橡胶沥青路面施工等环境要 求较高的沥青路面。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30596 温拌沥青混凝土 JTG E20 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 JTG E42 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 JTG E60 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 JTG F40 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JTG F80/1 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第一册土建工程 JT/T 798 公路工程废胎胶粉橡胶沥青 JT/T 860.5 沥青混合料改性添加剂 第5部分:天然沥青 DB37/T 1161-2009 大粒径透水性沥青混合料应用技术规程 ASTM D6373 Standard Specification for PerformanceGraded Asphalt Binder 3 术语及定义 3.1.1 表面活性剂型温拌剂 Warm Mix Surfactant Additive 一种含有特定浓度的表面活性剂水溶液,能显著降低沥青混合料施工温度。 3.1.2 温拌沥青混合料 Warm Mix Asphalt Mixture 在基本不改变沥青混合料配合比和施工工艺的前提下,通过掺入温拌添加剂,使沥青混合料的 拌合、碾压温度比同类热拌沥青混合料相应降低30 ℃以上,且路用性能符合本标准要求的沥青混 合料。 3.1.3 表面活性剂型温拌沥青混合料 Surfactant Warm Mix Asphalt Mixture 采用表面活性剂型温拌剂,且能达到热拌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要求的温拌沥青混合料。 1 DB37/T 2978—2017 3.2 代号 本规程中的各种代号的意义见表1所示。 表 1 代号以及意义 代号 意义 SWMA 表面活性剂型温拌沥青混合料,Surfactant Warm Mix Asphalt Mixture 之缩写 WAC 密级配温拌沥青混合料,分为粗型和细型两类 WSMA 温拌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 WATB 温拌沥青稳定碎石 WLSPM 温拌沥青大粒径透水沥青混合料 注:本标准所涉及的温拌沥青混合料及其代号均指表面活性剂型。 3.3 一般规定 3.3.1 温拌沥青混合料使用的各种材料在运至现场后必须取样进行质量检验,经判定合格方可使用, 不得以供应商提供的检测报告或商检报告代替现场检测。 3.3.2 材料复验合格后,按规定进行贮存与管理。 3.4 表面活性剂型温拌剂 3.4.1 温拌剂分为 F 型和 H 型两种,其技术要求应符合表 2 的规定。温拌剂的胺值和固含量的检测方 法见附录 A。 表 2 表面活性剂添加剂技术标准 类型 pH 值 胺值(mg/g) 固含量(%) F型 7.5±1 170~230 实测值 H型 9.5±1 400~560 实测值 3.4.2 表面活性剂型温拌剂的储存和应用应满足如下要求: a) 温拌剂在制备、储存及使用过程中,应符合施工安全和环保的要求。必须在密闭容器中避光保 存,使用前溶液必须保持均匀状态,没有悬浮物和沉淀物。 b) 与同类型热拌沥青混合料相比, 加入温拌剂后可使沥青混合料的拌和温度及碾压温度降低 30 ℃以上;温拌剂的使用剂量应依据试验结果确定,并保证满足降温幅度的要求。 c) 加入温拌剂的沥青混合料,其技术性能应达到同类型热拌沥青混合料的指标,并满足现行沥青 路面施工技术规范的要求。 d) 表面活性剂型温拌沥青混合料的生产与施工过程中不得产生额外的有毒、有害气体。 3.5 沥青 3.5.1 温拌沥青混合料可采用道路石油沥青、聚合物改性沥青,其性质及相应指标应符合 JTG F40 的 相关规定。 3.5.2 当采用高黏沥青、天然沥青等特殊改性沥青时,应参考相关标准和成功经验,并经试验路验证 后方可使用。 2 DB37/T 2978—2017 3.6 其它材料 3.6.1 粗集料、细集料、填料、纤维稳定剂等的技术要求均应符合 JTG F40 的相关规定。 4 混合料设计 4.1 一般规定 4.1.1 温拌沥青混合料按集料公称最大粒径、矿料级配、空隙率等进行分类,常见类型见表 3。 表 3 温拌沥青混合料类型(删掉 OGFC) 密级配 混合料类型 特粗式 连续级配 开级配 间断级配 连续级配 公称最大粒径,cm WAC WATB WSMA WLSPM — WTB-40 — — 37.5 — WTB-30 — WLSPM-30 31.5 WAC-25 WTB-25 — WLSPM-25 26.5 WAC-20 — WSMA-20 — 19.0 WAC-16 — WSMA-16 — 16.0 WAC-13 — WSMA-13 — 13.2 WAC-10 — WSMA-10 — 9.5 WAC-5 — WSMA-5 — 4.75 3~5 3~6 3~4 13~18 — 粗粒式 中粒式 细粒式 砂粒式 a 设计空隙率 (%) 注:空隙率可按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要求进行适当调整。 4.1.2 用于各结构层的温拌沥青混合料,应满足所在层位的功能要求,便于施工,不易离析。各层宜 连续施工并联结成为一个整体,以保证沥青路面的使用性能。 4.1.3 温拌沥青混合料面层的集料最大粒径宜从上至下逐渐增大,并应与厚度相匹配。采用密级配沥 青混合料的各层压实厚度不宜小于集料公称最大粒径的 3 倍;采用 SMA 等嵌挤型混合料的各层压实度不 宜小于公称最大粒径的 2.5 倍。 4.1.4 温拌沥青混合料设计需根据混合料组成特点和温拌工艺选择适宜的成型方法和温度,并与施工 碾压工艺相匹配。 4.2 矿料级配要求 4.2.1 温拌沥青混合料的矿料级配应符合工程规定的设计级配范围。对于密级配的 WAC 宜根据道路等 级、气候及交通条件选择采用粗型(C 型)或细型(F 型)混合料。其它级配可参考 JTG F40 或通过试 验分析确定。WSMA-5 的级配范围见表 4。 3 DB37/T 2978—2017 4.2.2 温拌沥青混合料的矿料级配宜根据道路等级、使用场合以及交通条件等来选取。在不同的场合 所适用的温拌沥青混合料级配类型参见表 5。 表 4 WSMA-5 型温拌沥青混合料级配范围 通过下列筛孔(mm)的质量百分率(%) 筛孔尺寸 9.5 4.75 2.36 1.18 0.6 0.3 0.15 0.075 级配上限 100 90 28 22 18 15 13 12 级配下限 100 100 65 36 28 22 18 15 级配中值 100 95 46.5 29 23 18.5 15.5 13.5 表 5 常用温拌沥青混合料类型与推荐结构层位 结构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城市快速路、主干路 层位 三层式沥青路面 上面层 中面层 下面层 其它等级公路 一般城市道路及其它工程 两层式沥青路面 沥青路面 沥青路面 WAC-13 、WAC-16 WAC-13 、WAC-16 WAC-13 WSMA-10 WSMA-13 WSMA-10 WSMA-13 WAC-16 WAC-16、WAC-20 — — WAC-25、WAC-30、 WAC-20、WAC-25、 WATB-25 WATB-25 WAC-13 — WAC-20、 WAC-20、WAC-25、WATB-25 WATB-25 4.2.3 温拌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应遵循 JTG F40 中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的目标配合比、生产 配合比及试拌试铺验证的三个阶段,确定矿料级配及最佳温拌剂的用量。 4.3 室内试件制作温度 4.3.1 温拌沥青应用经验不足或采用其它类型沥青胶结料时,可以按照附录 B 中等效体积指标法进行 施工温度的确定,进行混合料成型工作。 4.3.2 普通石油沥青加热及沥青混合料室内试件制作温度宜符合表 6 的规定。 表 6 普通沥青温拌混合料的室内试件制作温度 沥青标号 成型工序 50 号 70 号 沥青加热温度,℃ 145~165 140~160 集料加热温度,℃ 120~140 120~140 拌合温度,℃ 130~135 120~130 成型温度,℃,不低于 100 100 4.3.3 聚合物改性沥青混合料的室内试件制作温度宜较普通温拌沥青混合料的制作温度提高 20 ℃左 右。基于 SBS 改性沥青制备的温拌沥青混合料的室内试件制作温度宜符合表 7 的规定。 表 7 改性沥青温拌混合料的室内试件制作温度 成型工序 SBS (I-D) 沥青加热温度,℃ 160~175 4 DB37/T 2978—2017 表 7 改性沥青温拌混合料的室内试件制作温度 (续) 成型工序 SBS (I-D) 集料加热温度,℃ 145~155 拌合温度,℃ 140~150 成型温度,℃,不低于
DB37-T 2978-2017 表面活性剂型温拌沥青混合料技术规范 山东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21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21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22 07:56:33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