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标准网
ICS 65.020 B 16 DB41 河 南 省 地 方 标 准 DB41/T 1806—2019 麦田高效低风险农药使用技术规程 2019 - 03 - 19 发布 河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2019 - 06 - 19 实施 发 布 DB41/T 1806—2019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河南省农业农村厅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河南省农药检定站、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河南绿保科技发展有限 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郭艳春、马俊峰、王全德、杨青云、高新菊、王恒亮、吉敏、许琦、吴仁海、 郭志刚、李波、邵欣欣、栾昉、刘凯、闫振领、包来仓、岳文英、丁征宇、王峰、张玉明。 I DB41/T 1806—2019 麦田高效低风险农药使用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麦田高效低风险农药使用的术语和定义、农药使用原则、药剂选择和使用方法、安全 防护、农药废弃物处置。 本标准适用于小麦田主要病、虫、草害防治中高效低风险农药的使用。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8321 (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GB 12475 农药贮运、销售和使用的防毒规程 NY 686 磺酰脲类除草剂安全使用准则 NY 1232 植保机械运行安全技术条件 NY/T 1276 农药安全使用规范 总则 NY/T 1997 除草剂安全使用技术规范 通则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高效低风险农药 单位面积使用量小,对标靶生物活性高,对人畜低毒,易降解,对环境有益生物安全的农药。 3.2 安全间隔期 农作物采收距最后一次施药的间隔天数。除草剂的安全间隔期,是指施药后药物残留量降至对后茬 作物安全的间隔时间。 3.3 农药标签 农药包装物上或者附于农药包装物的,以文字、图形、符号说明农药内容的一切说明物。 3.4 药害 因农药施用不当而引起的农作物非正常反应,包括组织损伤、生长受阻、植株变态、作物死亡等现 象。 3.5 农药包装废弃物 属于农药废弃物的一种类型,是指农药使用后被废弃的与农药直接接触或含有农药残余物的包装物 (瓶、罐、桶、袋等)。 1 DB41/T 1806—2019 4 农药使用原则 4.1 安全性原则 以保护人畜安全、生态安全、小麦正常生长为原则。 4.2 经济性原则 选择使用成本较低、防治效果好的农药品种。 4.3 适用性原则 在适宜的气候、环境下选用对症的农药,采用适宜的施药器械和施药方法。 4.4 高效性原则 在保证防效的前提下精准用药,减少用药量。 5 药剂选择和使用方法 5.1 药剂选择 5.1.1 根据防治对象选择 5.1.1.1 根据当地小麦病虫草害发生情况,按照防治对象(详见附录 A)选择合适的农药品种。 5.1.1.2 在小麦整个生育期应选择不同作用机理的农药品种交替使用或混合用药,以减缓农药抗性的 产生。 5.1.1.3 在小麦病虫草害单一发生时应选择专一性较强的农药药剂;混合发生时应选择防治对象有效 的广谱性药剂或合理复配混用或使用复配药剂。 5.1.2 符合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 5.1.2.1 所选农药品种应在小麦上取得农药登记证。 5.1.2.2 严禁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的农药品种,选用限用农药品种要从其规定。 5.1.3 根据生态环境要求选择 5.1.3.1 在保证防效的情况下,要选用风险较低的农药品种。 5.1.3.2 农药剂型宜选择悬浮剂、微囊悬浮剂、水剂、水乳剂等环境友好型。 5.2 常用药剂 5.2.1 小麦病害 5.2.1.1 锈病 发生初期用三唑类杀菌剂粉唑醇、烯唑醇、三唑酮、戊唑醇、丙环唑、氟环唑;复配制剂肟菌·戊 唑醇、氟环·嘧菌酯、唑醚·戊唑醇、甲硫·氟环唑、唑醚·氟环唑、啶氧·丙环唑等进行喷雾防治。 5.2.1.2 黄矮病 发病前或发病初期用烟碱类杀虫剂吡虫啉、噻虫嗪;吡啶类杀虫剂吡蚜酮等预防蚜虫传播病毒。 2 DB41/T 1806—2019 5.2.1.3 赤霉病 扬花初期用三唑类杀菌剂戊唑醇、氟环唑;咪唑类杀菌剂咪鲜胺;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嘧菌酯、 氰烯菌酯;复配制剂唑醚·氟环唑、丙唑·戊唑醇、氰烯·戊唑醇、戊唑·福美双、井冈·蜡芽菌、肟 菌·戊唑醇、戊唑·咪鲜胺、唑醚·氟环唑、苯甲·多抗、唑醚·戊唑醇等进行喷雾防治。 5.2.1.4 纹枯病 播种期用三唑类杀菌剂三唑醇、苯醚甲环唑;生物杀菌剂木霉菌;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醚菌酯; 吡咯类杀菌剂咯菌腈;复配制剂咯菌·嘧菌酯等进行拌种或种子包衣;发病前或发病初期用三唑类杀菌 剂氟环唑、丙环唑、戊唑醇、己唑醇、烯唑醇;嘧啶核苷类抗菌素井冈霉素、多抗霉素;噻唑酰胺类杀 菌剂噻呋酰胺;复配制剂井冈·蜡芽菌、氟环·多菌灵、丙环·嘧菌酯、肟菌·戊唑醇等进行喷雾防治。 5.2.1.5 白粉病 发病前或病害发生初期用三唑类杀菌剂戊唑醇、己唑醇、三唑醇、三唑酮、烯唑醇、氟环唑、丙环 唑、腈菌唑;咪唑类杀菌剂咪鲜胺;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烯肟菌胺、嘧菌酯、醚菌酯、氯啶菌酯、 吡唑醚菌酯;复配制剂肟菌·戊唑醇、戊唑·醚菌酯、环丙·嘧菌酯、唑醚·戊唑醇、甲硫·氟环唑、 醚菌·氟环唑、粉唑·嘧菌酯、戊唑·嘧菌酯等进行喷雾防治。 5.2.1.6 根腐病 播种期用吡咯类杀菌剂咯菌腈;复配制剂苯醚·咯·噻虫、咯菌·噻霉酮、嘧·咪·噻虫嗪等进行 种子包衣;在小麦返青期用三唑类杀菌剂丙环唑等进行喷雾防治。 5.2.1.7 全蚀病 播种期用酰胺类杀菌剂硅噻菌胺;三唑类杀菌剂苯醚甲环唑;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嘧菌酯;嘧 啶核苷类抗菌素申嗪霉素;生物源杀菌剂地衣芽孢杆菌、荧光假单胞杆菌;复配制剂吡虫·咯·苯甲、 井冈·枯芽菌等进行拌种或种子包衣;用苯甲·戊唑醇进行沟施;返青拔节期用地衣芽孢杆菌或三唑类 杀菌剂戊唑醇、烯唑醇、三唑酮进行喷雾防治。 5.2.1.8 黑穗病 播种期用三唑类杀菌剂苯醚甲环唑、灭菌唑;吡咯类杀菌剂咯菌腈;复配制剂唑醚·灭菌唑、苯醚·咯 菌腈等进行拌种或种子包衣。 5.2.2 小麦虫害 5.2.2.1 地下害虫 用有机磷类杀虫剂辛硫磷、毒死蜱;烟碱类杀虫剂噻虫胺、噻虫嗪等进行种子或土壤处理防治蛴螬, 用有机磷类杀虫剂辛硫磷、毒死蜱等进行种子或土壤处理防治蝼蛄,用有机磷类杀虫剂毒死蜱、烟碱类 杀虫剂噻虫嗪等进行种子或土壤处理防治金针虫。 5.2.2.2 小麦蚜虫 百株蚜量达到 500 头、百穗蚜量达到 800 头或蚜株率达到 15%时,用烟碱类杀虫剂吡虫啉、噻虫胺、 噻虫嗪、呋虫胺、啶虫脒;吡啶类杀虫剂吡蚜酮、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抗蚜威;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高 效氯氟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联苯菊酯;复配制剂阿维·噻虫嗪、联苯·噻虫胺、联苯·噻虫嗪等进 行喷雾防治。 3 DB41/T 1806—2019 5.2.2.3 麦红蜘蛛 小麦返青期,每33 cm单行麦垅有虫200头以上或上部叶片10%以上有被害斑点时用生物源杀虫剂类 阿维菌素;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联苯菊酯等进行喷雾防治。 5.2.2.4 麦吸浆虫 小麦抽穗初期用手扒开麦垅观察可见成虫1~2头时,用有机磷类杀虫剂毒死蜱、倍硫磷;拟除虫菊 酯类杀虫剂高效氯氟氰菊酯;复配制剂毒·辛、联苯·三唑磷、阿维·吡虫啉等进行喷雾防治。 5.2.3 小麦杂草 5.2.3.1 阔叶杂草 用磺酰脲类苯磺隆、噻吩磺隆、苄嘧磺隆、氟唑磺隆、酰嘧磺隆、甲基二磺隆、氯吡嘧磺隆;三唑 啉酮类唑草酮、双唑草酮;苯基吡唑类;二苯醚类乙羧氟草醚;吡啶类氯氟吡氧乙酸或酯;苯氧羧酸类 或苯甲酸类2甲4氯盐、麦草畏;磺酰胺类唑嘧磺草胺、双氟磺草胺、啶磺草胺;取代吡啶基酰苯胺类吡 氟酰草胺;复配制剂双氟·唑草酮、双氟·氟氯酯、氯吡·苯磺隆兑水茎叶喷雾防治。 5.2.3.2 禾本科杂草 防治节节麦、蜡烛草等用磺酰脲类除草剂甲基二磺隆、二磺· 甲基碘磺隆进行喷雾防治;防治雀 麦用磺酰脲类除草剂氟唑磺隆、磺酰胺类啶磺草胺进行喷雾防治;防治野燕麦、看麦娘、硬草、早熟禾 等其它禾本科杂草,用磺酰脲类除草剂甲基二磺隆;芳氧基苯氧基丙酸类除草剂精噁唑禾草灵、炔草酯; 苯基吡唑啉类除草剂唑啉草酯;复配制剂唑啉·炔草酯等进行喷雾防治。 5.2.3.3 禾本科和阔叶杂草混发 根据草相,用苯磺·炔草酯、苄·羧·炔草酯、啶磺·氟氯酯、二磺·双氟·炔、氟唑·唑草酮、 双氟·炔草酯、2甲·炔草酯进行茎叶喷雾防治,或氟噻·吡酰·呋等进行土壤封闭防治。 5.2.3.4 其它 植物生长调节剂可选用氨基寡糖素、芸苔素内酯、赤·吲乙·芸苔等。 5.3 使用方法 5.3.1 施药时期 根据小麦病虫害发生情况应结合病虫测报信息,药剂本身特性,确定防治适期。虫害应在卵孵化盛 期或幼虫3龄前防治;病害应在发病前或发病初期防治;草害应在冬前播种后3天趁墒土壤封闭,11月中 下旬进行茎叶喷雾,2月下旬至3月上旬补充用药。 5.3.2 施药剂量和次数 应按照农药产品标签或GB/T 8321和NY 686的规定推荐施药剂量和次数使用农药,标注有安全间隔 期要从起规定。 5.3.3 施药方法 应按照农药标签或说明书规定,根据农药剂型和防治对象选择合适的施药方法。包括喷雾、拌种、 种子包衣、土壤处理等。 4 DB41/T 1806—2019 5.3.4 安全用药 根据实际情况及防治对象安全使用农药,具体符合GB/T 8321、NY/T 1997、NY 686的规定,并做好 用药档案记录。 小麦病害选用药剂的使用方法见附录B和附录E,小麦虫害选用药剂的使用方法见附录C和附录E,小 麦杂草选用药剂的使用方法见附录D。 5.4 施药器械 根据防治对象、农药的特性及剂型、小麦生长时期、作业面积选择适宜的施药器械,具体符合NY 1232 的规定。 6 安全防护 6.1 施药安全防护 符合GB 12475、NY/T 1276中的规定。 6.2 施药安全防护 按照农药标签中毒急救方法处理或携带农药标签前往医院救治。 6.3 药害补救及事故处置 6.3.1 药害补救 发生药害及时查找原因,加强肥水管理,喷施解毒剂进行补救。 6.3.2 药害事故处理 发生药害事故时,应保护好现场,立即上报当地农业主管部门申请药害鉴定,并提供购买农药等相 关证据,做好事故处理工作。 7 农药包装废弃物处置 农药生产企业、农药经营者应当回收施药后农药包装废弃物,交由有相关资质的废弃物处置单位集 中处理,严禁随意丢弃、掩埋或焚烧。 5 DB41/T 1806—2019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麦田主要防治对象 麦田主要防治对象参见表A.1。 表 A.1

pdf文档 DB41-T 1806-2019 麦田高效低风险农药使用技术规程 河南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20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20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41-T 1806-2019 麦田高效低风险农药使用技术规程 河南省 第 1 页 DB41-T 1806-2019 麦田高效低风险农药使用技术规程 河南省 第 2 页 DB41-T 1806-2019 麦田高效低风险农药使用技术规程 河南省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22 08:04:01上传分享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