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标准网
ICS 65.020 B 16 云 南 省 地 方 标 准 DB53/T 930—2019 杨梅果蝇测报技术规程 2019 - 09 - 23 发布 云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2019 - 12 - 23 实施 发 布 DB53/T 930—2019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 《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 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昆明市农业农村局提出。 本标准由云南省林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YNTC02)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昆明市植保植检站、云南省植保植检站、云南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富民 县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太一梅、张林、马雪涛、朱斌、李志敏、屈天尧、李秀芝、刘萍、何勇、贾雪 清、韩伟君。 I DB53/T 930—2019 杨梅果蝇测报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为害杨梅果蝇的系统调查、大田普查、计算和统计、发生预测。 本规范适用于为害杨梅主要果蝇的测报调查。 2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2.1 杨梅果蝇 为害杨梅果实的双翅目果蝇科昆虫,主要是铃木氏果蝇 Drosophila suzukii Matsumura 和黑腹果蝇 Drosophila melanogaster Meigen。形态特征参见附录 A、附录 B。 2.2 果蝇诱捕器 一种诱捕果蝇成虫个体的装置。诱捕器规格参见附录 C。 2.3 成虫诱集数 每个诱捕器中诱集到的果蝇成虫数量。 2.4 百果虫量 100 粒杨梅果实中的果蝇幼虫数量,以“头/百果”表示。 3 系统调查 3.1 成虫诱测 3.1.1 调查时间 从杨梅果实进入膨大期开始,至果实采收后1个月止。 3.1.2 调查样地选择 2 2 选择具有一定海拔差异的盛果期果园3个,每个果园面积在667 m 以上。在每个果园中部选择667 m ~ 2 2 000 m 作为调查样地。 3.1.3 诱剂配制 1 DB53/T 930—2019 按照水100 mL、红糖60 g、食醋30 mL、40-50度白酒10 mL、90% 晶体敌百虫0.4 g的比例配制成 诱剂。先将各配料按比例称量出,红糖和敌百虫用温水溶化,然后加入食醋、白酒拌匀即可。每个诱捕 器的诱剂深度一般在5 cm为宜。 3.1.4 诱捕器设置要求 每个调查样地内按对角线五点取样法,在样地的东、西、南、北、中五个方位各选择1株杨梅树, 于杨梅树避免阳光直射处悬挂诱捕器,诱捕器底面距离地面1.5 m。 3.1.5 成虫诱集数调查 加入诱剂后,每5 d统计诱捕器内的果蝇成虫数量,同时更换诱剂。调查结果记入附录D.1。 3.2 幼虫调查 3.2.1 调查时间 从果园内早熟品种进入转色期,或诱捕器内诱到成虫后,开始进行幼虫调查,至杨梅果实采收结束 止。 3.2.2 调查方法 在监测成虫的同一调查样地中,按东、西、南、北、中五个方位各选择距离悬挂诱捕器的植株20 m 以上的2株杨梅树,每株树分东、南、西、北、中五个方位,每个方位分树冠上部、下部各随机采集成 熟的杨梅果实5粒,带回室内用5%的盐水浸泡2 h, 记录逸出的幼虫数量。每5 d调查一次。调查结果 记入附录D.2。 4 大田普查 4.1 果园选择 选择不同海拔高度、连片种植区域的杨梅果园10个~15个。 4.2 调查时间 分别于系统调查幼虫数量突增时和果实采收结束前各普查1次。 4.3 调查方法 每个果园调查2株,在果园靠近边缘和中间部位各固定一株杨梅树,调查方法同幼虫系统调查3.2.2, 调查结果记入附录D.3。 5 计算和统计 2 DB53/T 930—2019 5.1 百果虫量计算 百果虫量按公式(1)计算: 调查的总虫数(头) 百果虫量(头/百果)= ———————————×100 调查的总果数(果) 5.2 ................. (1) 发生期预测 依据果园内开始诱到果蝇成虫的时间,预测果蝇发生始期。 5.3 发生为害程度划分 根据调查计算的百果虫量,划分果蝇发生程度,危害程度分级标准见表1。 表1 6 杨梅果蝇发生程度划分标准 发生级别 一 二 三 四 五 发生程度 轻 中偏轻 中等 中偏重 大发生 高峰期平均百果 早熟品种 ≤20 21~100 101~200 201~400 >400 虫量(头/百果) 晚熟品种 ≤50 51~200 201~400 401~800 >800 发生预测 6.1 测报资料定期报告 每5天1次填写杨梅果蝇模式报表,报上级测报部门。模式报表见附录E。 6.2 发生情况发布 对杨梅果蝇的预计发生期、发生程度进行发布,指导生产防治。 6.3 调查资料的归档 每次调查结束后,记录相关数据。每年年底将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填入附录 F.1 杨梅果蝇 发生防治基本情况记载表,总结发生特点,分析发生原因,整理资料、归档保存。 3 DB53/T 930—2019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铃木氏果蝇 Drosophila suzukii Matsumura 形态特征 又称斑翅果蝇。 体长:2.6-2.8 mm。体色:体色近黄褐色或 红棕色,腹部背面各节后缘黑带在中部不断开。 前翅:雄虫前翅透明,第2+3合径脉近末端处有大而清晰的黑斑。雌虫无此特征。 前足:雄虫前足第1分跗节(T1)和第2分跗节(T2)远端各有一个性梳。 腹部:各节背板颜色似Drosophila melanogaster(见附录A2)。 产卵器:雌虫产卵瓣整体骨化强,黄棕色、硬化有光泽;产卵瓣端部尖,腹缘及端部感觉毛呈排列 较紧密的黑色粗齿,整体呈锯齿状。 I. 杨梅上铃木氏果蝇;II. 雌、雄成虫侧面观;III. 雄成虫的翅及翅上的黑斑;IV. 前足以 及第 1 分跗节(T1)和第 2 分跗节(T2)上的性梳; V. 产卵瓣侧面观;VI. 产卵瓣腹面观。 图 A.1 4 铃木氏果蝇形态特征图 DB53/T 930—2019 附 录 B (资料性附录) 黑腹果蝇 Drosophila melanogaster Meigen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2.2-2.5 mm;体色:浅黄棕色,复眼红色,腹部背面各节后缘黑带不断开。 前翅:雄虫、雌虫前翅透明,无黑斑。 前足:雄虫前足第1分跗节端部有一性梳。 腹部:雄虫腹部第2-4节背板底色黄,后缘具黑色条纹,第5、6节背板全黑;雌腹部第2—6节背板 底色黄,后缘均具黑色条纹。 产卵器:骨化弱,中部背侧膜状,尾端圆括,边缘感觉毛钉状,不尖,前方的排列较疏,整体不呈 锯齿状。该种与拟果蝇Drosohila simulans Sturtevant近似,应注意区分。 I. 雌、雄成虫侧面观;III. 成虫的翅(无斑);III. 前足以及第 1 分跗节(T1)上的性梳; IV. 产卵瓣侧面观;V. 产卵瓣腹面观。 图 B.1 黑腹果蝇形态特征图 5 DB53/T 930—2019 附 录 C (资料性附录) 果蝇诱捕器 果蝇诱捕器为带盖的圆柱形瓶,瓶直径15 cm,瓶高30 cm,瓶壁开有4个大小相等,向内凹入的 长孔,长孔子外边宽5 cm,内边宽3 cm,外边长7 cm,内边长5 cm,长孔下缘距瓶底13 cm。开孔处加 上4目(筛孔尺寸:4.75 mm)的滤网。 图中长度单位:cm 30 13 15 3 5 5 图C.1 6 果蝇诱捕器规格图 7 DB53/T 930—2019 附 录 D (规范性附录) 杨梅果蝇调查资料表册 表D.1至表D.3给出了杨梅果蝇调查记载表格式。 表 D.1 调查 调查 日期 地点 海拔 (m) 样地 面积 (m2) 杨梅园果蝇成虫调查记载表 生 育 期 品种 诱捕器成虫诱集数量(头) 1号 2号 3号 4号 5号 期间 平均 气象要素 注1:“气象要素”包括调查日日均温度、日均空气湿度、降雨量等。 表 D.2 调查 调查 日期 地点 海拔 (m) 样地面积 (m2) 品种 杨梅园果蝇幼虫调查记载表 表 D.3 调查 日期 调查 地点 海拔 (m) 调查 2 面积(m ) 品种 生 育 期 调查 有虫株率 百果虫量 株数 (%) (头/百果) 杨梅园果蝇普查记载表 生 育 期 调查 果数 (果) 百果虫量 (头/百果) 防治情况 注 1:“防治情况”一栏注明:防治时间、防治措施和防治面积。 7 DB53/T 930—2019 附 录 E (规范性附录) 杨梅果蝇模式报表 表E.1给出了杨梅果蝇模式报表格式。 上报时间: 年 序号 8 表 E.1 杨梅果蝇模式报表 月 日(3-7 月每 5 天 1 次) 查 报 内 容 1 调查日期(月/日) 2 成虫始见期(月/日) 3 成虫始见期比上年早(+)晚(-)天数 4 平均成虫诱集数(头/诱捕器) 5 平均成虫诱集数比上年同期增减比率(+ % 或 - %) 6 最高成虫诱集数(头/诱捕器) 7 平均幼虫百果虫量(头) 8 平均幼虫百果虫量比上年同期增减比率(+ % 或 - %) 9 最高幼虫百果虫量(头) 10 预计下旬发生程度(级) 11 调查汇报单位 查报结果 DB53/T 930—2019 附 录 F (规范性附录) 杨梅果蝇发生防治情况报表 表 F.1 给出了杨梅果蝇发生防治基本情况报表格式。 上报时间: 年 表 F.1 杨梅果蝇发生防治基本情况报表 月 日(每年 11 月 20 日前上报) 调查地点: 杨梅种植面积(hm2) 主栽品种 1: 占总面积比率(%) 主栽品种 2: 占总面积比率(%) 发生面积(hm2) 占杨梅种植面积比率(%) 防治面积(hm2) 占杨梅种植面积比率(%) 发生程度 实际损失(万元) 挽回损失(万元) 发生和防治概况与原因简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DB53/T 930-2019

pdf文档 DB53-T 930-2019 杨梅果蝇测报技术规程 云南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4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4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53-T 930-2019 杨梅果蝇测报技术规程 云南省 第 1 页 DB53-T 930-2019 杨梅果蝇测报技术规程 云南省 第 2 页 DB53-T 930-2019 杨梅果蝇测报技术规程 云南省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22 08:23:44上传分享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