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标准网
ICS 65.020 B 04 DB34 安 徽 省 地 方 标 准 DB 34/T 1606—2018 代替 DB34/T 1606-2012 乌菜杂交制种技术规程 Hybrid seed production technical rules for Wucai 文稿版次选择 2018 - 12 - 29 发布 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2019 - 01 - 29 实施 发 布 DB34/T 1606—2018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 DB34/T 1606-2012《乌菜杂交制种技术规程》。本标准与 DB34/T 1606-2012 相比, 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删除了上一版本“3 术语和定义”; ——修改了隔离的表述内容;(见第 3 章) ——增加了播种育苗的种子质量要求和播种量;(见 4.2) ——修改了采种田准备;(见 5.1) ——修改定植密度及父母本栽植行比的相关内容;(见 5.2) ——增加了田间管理中的温度管理、肥水管理和去顶摘心;(见 6.1、6.2 和 6.3) ——修改了去杂去劣的表述;(见 7.1) ——增加了杂交制种中的授粉内容;(见 7.2) ——增加了病虫害防治内容;(见第 8 章) ——修改了种子收获的表述及种子质量要求。(见 10.1) 本标准由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提出。 本标准由安徽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霍山县农委 菜篮子工程办公室。 本标准起草人:王明霞、董言香、严从生、江海坤、刘茂、王艳、马绍鋆、方凌、张其安、俞飞飞、 金建芳、孙学良、许自文。 本标准所替代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DB34/T 1606-2012。 I DB34/T 1606—2018 乌菜杂交制种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乌菜杂交种子生产的选地与隔离、播种育苗、定植与定苗、田间管理、杂交制种、病 虫害防治、田间记录、种子收贮。 本标准适用于乌菜杂交种子的生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3543(所有部分) 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 GB/T 7414 主要农作物种子包装 GB/T 7415 农作物种子贮藏 GB 16715.2 瓜菜作物种子 第2部分:白菜类 GB/T 23416.5 蔬菜病虫害安全防治技术规范 第5部分:白菜类 3 选地与隔离 3.1 选择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富含有机质、保水保肥力强、排灌良好、前茬未种植过同科作物的地 块。 3.2 露地采种田空间隔离距离 1000 m 以上(若周围有屏障物,隔离要求可适当放宽)。 3.3 采种田乌菜开花后,隔离区内不能存在除制种父本以外的花期相遇的十字花科特别是芸薹属白菜 类作物。 3.4 网室采种的,其防护网周围 50 m 以内应无花期相遇的十字花科特别是芸薹属白菜类作物生长。 4 4.1 播种育苗 苗床准备 2 前茬收获后应尽早翻耕晒垡,结合整地,每 667m 苗床施 2000 kg~3000 kg 经无害化处理的有机 肥及适量的速效氮、磷、钾肥,整平作畦。 4.2 播种 4.2.1 种子质量应符合 GB 16715.2 中亲本大田用种以上的规定。 4.2.2 9 月上、中旬育苗,或 1 月~2 月直播。播种应掌握匀播与适当稀播,育苗播种量为 750 g/667m 2 2 2 2 ~1000 g/667m ,苗床面积与制种田面积比为 1:(10~12);直播播种量为 100 g/667m ~150 g/667m 。 根据父本、母本的品种特性,利用播种期调节花期相遇。 1 DB34/T 1606—2018 4.3 苗期管理 保持土壤湿润,浇水应轻浇勤浇;及时防治病、虫、草害。 5 定植与定苗 5.1 采种田准备 2 5.1.1 前茬收获后及时深耕晒垡,结合整地施足基肥,每 667m 施经无害化处理的有机肥 3000 kg~ 4000 kg、45%的三元复合肥 30 kg~50 kg,整平作畦。 5.1.2 早春直播的需提前将采种田扣好棚膜。 5.2 定植与定苗 5.2.1 苗龄 35 d~45 d 时定植或定苗。 5.2.2 定植的株行距(30~35)cm×(30~35)cm,起苗前苗床浇透水,使苗根多带土坨,定植时将 全部根茎埋入土中。 5.2.3 早春直播的在幼苗出齐后,及时间苗、补苗,按株行距(18~20)cm×(18~20)cm 定苗。 5.2.4 利用两个自交不亲和系进行杂交制种且正反交差异不大或雄性不育两用系制种的,父本、母本 栽植比例为 1:1。 5.2.5 利用两个自交不亲和系且只收正交种子或利用自交不亲和系和自交系或雄性不育系进行杂交制 种,父本、母本栽植比例为 1:(3~5)。 5.2.6 父本、母本的植株每行均应做明显标记。 6 田间管理 6.1 温度管理 低温季节注意防寒,早春直播的设施内气温保持白天 10℃~22℃,夜间 4℃~5℃,注意通风换气。 6.2 肥水管理 6.2.1 6.2.2 防寒。 6.2.3 肥。 6.2.4 6.3 早春直播的,在春季气温回升后,应勤锄地,少浇水;植株抽薹时,依据其生长状况,酌情施 整个花期应保持地面湿润。谢花后,应控制水分。 去顶摘心 6.3.1 6.3.2 7 加强肥水管理,应适当减施氮肥,增施磷、钾肥。 定植后浇足定根水,花期加强肥水管理,叶面喷施 0.3%磷酸二氢钾和 0.2%硼砂,注意冬季 早春直播的当植株主薹长至 10 cm~12 cm 时,应摘去主薹,并培土或支架。 在开花后期,应摘去末稍花序。 杂交制种 7.1 2 去杂去劣 DB34/T 1606—2018 7.1.1 根据植株形态、叶色、长相及整体表现、株型、叶形等于苗期、生长中期及开花前拔除所有不 符合品种典型性状的植株及可疑株、病株、劣株。现蕾后,进行一次全面去杂检查,彻底拔除非典型植 株,并检查采种田周围是否有花期相遇的白菜近缘植物生存。 7.1.2 早春直播制种的应由专业人员进行检查,及时间去不符合品种典型性状的植株。 7.1.3 雄性不育两用系中的可育株于开花初期上午拔除。 7.2 授粉 若花期野外蜂源不足,应放养蜜蜂,有条件的地方,尽量人工放蜂辅助授粉,对增产大有益处。每 亩使用量在一箱以上。放蜂前应将蜂群放在无白菜类近缘植物的环境中隔离一周以上。 8 病虫害防治 8.1 在种株生长期间,应注意防治菌核病、霜霉病和病毒病等病害,以及蚜虫、小菜蛾、菜青虫等害 虫。开花前要有效防治蚜虫、菜青虫、小菜蛾等,为保护昆虫传粉,尽量避免花期打药。 8.2 具体防治方法应符合 GB/T 23416.5 的规定。 9 田间记录 建立田间观察记载档案,参见附录 A。 10 种子收贮 10.1 收获 10.1.1 当 80%种荚黄熟,籽粒呈褐色或黄色时,在清晨露水未干时收割,防止机械混杂。种子脱粒、 晒干、扬净,检验合格后入库。脱粒前,应将脱粒场所、用具等清扫干净。 10.1.2 所生产的种子质量应符合 GB 16715.2 所规定的杂交种大田用种以上的规定。 10.2 种子包装与贮藏 按 GB/T 7414 和 GB/T 7415 的规定进行,严防机械混杂,包装物内外各加标签。 10.3 种子的质量检验 按 GB/T 3543 的规定进行。 3 DB34/T 1606—2018 AA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乌菜杂交制种田间记录卡片 生 产 单位 品 种 名称 生产地点 2 生 产 面积 m 总 产 量 kg 隔 东 m 年 月 日 离 南 m 母 本 年 月 日 西 m 父 本 年 月 日 北 m 收 获 期 播 种 期 行 比 情 况 被检株数 苗 期 成 株 期 母 本 母 本 杂 株 数 怀疑株数 被检株数 父 本 怀疑株数 纯度,% 纯度,% 被检株数 被检株数 杂 株 数 怀疑株数 父 本 纯度,% 杂 株 数 杂 株 数 怀疑株数 纯度,% 被检株数 收 获 期 杂 株 数 苗 期 情况病虫害 纯度,% 花 期 收 获 期 备 注 生产单位负责人(签名) 生产单位技术人员(签名) 检验员(签名) 填报日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年 月 日

pdf文档 DB34-T 1606-2018 乌菜杂交制种技术规程 安徽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8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8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34-T 1606-2018 乌菜杂交制种技术规程 安徽省 第 1 页 DB34-T 1606-2018 乌菜杂交制种技术规程 安徽省 第 2 页 DB34-T 1606-2018 乌菜杂交制种技术规程 安徽省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23 01:21:20上传分享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