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 65.020.20 B 61 江 DB32 苏 省 地 方 标 准 DB32/T 3533-2019 梨树单主枝连体型栽培技术规程 Technical regulation for pear production using joint-tree with single main branch 2019-2 -28 发布 2019- 3- 30 实施 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32/T 3533-2019 前 言 本标准按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定起草。 本标准由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业科学研究所提出及归口。 本标准由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业科学研究所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糜林、万春雁、霍恒志、李金凤、陈丙义、陈雪平、狄华涛、刘吉祥、陈成、 王成。 I DB32/T 3533-2019 梨树单主枝连体型栽培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梨树单主枝连体型栽培技术规程的术语与定义、建园、棚架搭建、苗木培育与定植、 嫁接、整形修剪、花果管理、土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等。 本标准适用于单主枝连体型栽培的梨生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标准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NY/T 442 梨生产技术规程 NY 5010 无公害食品 种植业产地环境条件 NY/T 5102 无公害食品 梨生产技术规程 DB32/T 470 梨生产技术规程 DB32/T 667 无公害农产品 砂梨生产技术规程 DB32/T 1142 梨果实采摘技术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单主枝连体型栽培 Joint-tree with single main branch production 在水平棚架下方将梨树主枝在同一高度,向同一方向弯曲成水平状后依次首尾靠接连为一体,再在 呈一直线状的主枝两侧直接配置结果枝组的栽培方法。 4 建园 4.1 产地环境 符合NY 5010的规定。 4.2 园地选择 宜选择土层深厚、排水较好,地下水位0.8 m以下的平地或坡度小于5°的缓坡,土壤pH 6.0~7.5。 4.3 园地规划 4.3.1 面积 每个作业小区以长度 100 m、宽度 50 m 为宜,小区间留作业道。 1 DB32/T 3533-2019 4.3.2 行向 平坦地建园,行向应选择与作业道垂直的南北向;坡度小于 5°的缓坡,行向应选择排水方便的顺 坡方向;坡度大于 5°的陡坡,行向选择与等高线平行的方向。 4.3.3 防风林 在园地四周建防风林,园地面积较大时,每条小区道路两侧再建防风林,防风林树种以乔木为主, 应避免选择与梨树共生梨锈病的柏树。 5 棚架搭建 5.1 角柱固定 四个角的角柱,用规格为3.3 m×0.14 m ×0.14 m的水泥柱,在角平分线上一端埋入地下,另一端向 外倾斜45°,柱顶离地面高度1.9 m,用铁丝与地面预埋件连接固定;角柱与角柱间用8号镀锌铁丝或钢 绞线连接收紧形成周边线。 5.2 边柱固定 在行向两端周边线上,对应定植行用规格为2.7 m×0.10 m ×0.10 m的边柱,以45°倾角一端固定在周 边线上,另一端埋入地下;柱顶距离地面1.8 m,用铁丝与地面预埋件连接固定;两端边柱用8号镀锌铁 丝对拉收紧。在垂直于行向的另两侧周边线上,每隔 3 m~4 m用相同的方法对应固定边柱。 5.3 顶柱支撑 相邻边柱对拉线的每个交叉点,用规格为2.0 m×0.06 m×0.06 m的顶柱,一端顶在交叉点上,另一端 垂直埋入地下0.2 m,地上留1.8 m高。 5.4 固定主枝铁丝 对应行向的两端边柱上,在距离柱顶对拉线的下方0.2 m,用8号镀锌铁丝连接收紧,作为固定主枝 的铁丝。 5.5 固定侧枝铁丝 对应行向边柱的周边线上,平行于边柱对拉线,每隔0.4 m间距对拉一道14号镀锌铁丝,固定结果 枝组。 6 6.1 苗木培育与定植 砧木选择 按 NY/T 442 的要求执行。 6.2 苗木培育 培育苗高为 3.5 m~4.0 m 的大苗,梢顶剪口直径大于 1.0 cm;芽体饱满;枝干无病虫害;根系完整。 6.3 苗木消毒 定植前苗木根系采用70%甲基托布津700倍液消毒,苗木用3 波美度~5 波美度石硫合剂消毒。 2 DB32/T 3533-2019 6.4 定植 6.4.1 挖定植沟 挖深 0.5 m、宽 0.8 m~1.2 m 的定植沟,沟向顺坡并与外围排水沟相通。 6.4.2 定植时间 11 月下旬~12 月上旬秋植或翌年 2 月上、中旬春植。 6.4.3 定植密度 株距1.5 m~2.0 m、行距3.0 m~3.5 m,定植株数667 m2为96株~148株。 6.4.4 定植方法 定植沟肥土混合填平后,将苗直接放在垄面上使根系向四周舒展,覆土至嫁接口位置以下。栽后浇 透水,再覆盖长、宽各 1 m 的黑地膜。 7 嫁接 7.1 嫁接时间 在树液开始流动后至萌芽前的 3 月中、下旬。 7.2 嫁接技术 7.2.1 主枝水平固定 7.2.1.1 平坦梨园 将苗梢头统一朝向行的某一方向,在固定主枝的铁丝下,苗干顺势弯曲后水平绑缚到铁丝上。使相 邻树的苗干与苗干首尾相交。 7.2.1.2 坡度梨园 将苗梢头统一朝向行的上坡方向或等高线方向,在固定主枝的铁丝下,苗干顺势弯曲后绑缚到固定 主枝的铁丝上。使相邻树的苗干与苗干首尾相交。 7.2.2 主枝连体嫁接 7.2.2.1 嫁接位置 依次将后一株树的苗干先端做穗木,前一株树的苗干做基砧,在苗干弯曲相交到固定主枝铁丝的水 平位置进行靠接。 7.2.2.2 嫁接方法 嫁接时先将用作基砧的主枝弯曲诱引接近水平状部位的正上方削成长 8 cm~10 cm、深达木质部的 水平切面,再将用作穗木的主枝弯曲水平后在其正下方削一条与基砧对应的切面,两切面吻合后用嫁接 带绑扎严实,使苗干与苗干嫁接后连成一体呈一直线。 7.2.3 接后管理 随着嫁接口不断愈合、主枝长粗,当发现嫁接带有勒陷痕迹时要及时解缚,同时用嫁接带适度松紧 重新裹绑,以防接口脱落。等到接口充分愈合牢固后方能彻底解除绑扎带。 8 整形修剪 8.1 结果枝组配置 8.1.1 结果枝培养 主枝的背上芽、侧上位芽及嫁接口以下树干上萌发的新梢在 5 月份统一留 3~5 叶摘心,留主枝两 3 DB32/T 3533-2019 侧的横侧芽及侧下芽萌发成枝,萌发的新梢长到 6 月下旬时,利用固定侧枝的铁丝,将新梢诱引到与水 平夹角呈 30°仰角位置,促进花芽分化,育成一年生的长果枝。 8.1.2 配置密度 冬季修剪时,按主枝同侧间隔 30 cm~40 cm 配置一根结果枝或预备枝,疏剪结果枝或预备枝,疏 剪时留一小段桩或基部芽。结果枝密度不足时,来年利用主枝两侧的短果枝或隐芽萌发成枝。 8.1.3 结果枝组培养 长果枝结果后,当年便可形成着生短果枝的结果枝组;预备枝适度修剪后,也可形成着生短果枝 的结果枝组。 8.2 结果枝组修剪 8.2.1 腋花芽结果品种 当年生腋花芽分化良好的新梢可剪去先端的 1 芽~2 芽或不剪,水平绑缚后结果。第二年,在结果 枝组先端继续选留一根延长枝,剪去先端的 1/2,水平绑缚后,利用二年生部分短果枝和一年生部分腋花 芽枝继续结果。 8.2.2 短果枝结果品种 当年冬季剪去新梢先端 1/3~1/4;第二年,在侧枝先端选一根生长健壮的延长枝,剪去先端的 1/2; 第三年,在侧枝先端继续选一根生长健壮的延长枝,剪去先端的 2/3。每个果苔只保留 1 个~2 个健壮 短果枝,疏除过密短果枝及细弱短果枝、二次生长短果枝。 8.3 结果枝组更新 8.3.1 更新年限 以腋花芽为主结果的品种,结果枝组的使用年限不超过 3 年;以短果枝为主结果的品种,结果枝 组的使用年限不超过 5 年。 8.3.2 更新方法 利用结果枝组基部芽萌发的新梢进行更新,也可利用主枝两侧短果枝或隐芽萌发的新梢进行枝组 更新。 8.4 新梢管理 8.4.1 抹芽 萌芽期抹除多余的隐芽、不定芽、竞争芽,分 2 次~3 次进行。 8.4.2 摘心 主枝背面萌发的新梢,在长到 8 张~10 张叶片时留 3 叶~5 叶摘心;结果枝组除先端留 1~2 根新 梢延长生长外,其后面部分萌发的新梢,在长到 8 张~10 张叶时统统留 3 叶~5 叶摘心。 8.4.3 新梢诱引 萌发的新梢长到 6 月下旬时,利用固定侧枝的铁丝,将新梢诱引到与水平夹角呈 30°仰角位置,促 进花芽分化,育成一年生的长果枝。 9 花果管理 按 DB32/T 667 的要求执行。 10 土肥水管理 4 DB32/T 3533-2019 按 DB32/T 667 的要求执行。 11 病虫害防治 按 NY/T 5102 的要求执行。 12 果实采收 按 DB32/T 1142 的要求采收。 5
DB32-T 3533-2019 梨树单主枝连体型栽培技术规程 江苏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7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7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23 01:28:31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