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标准网
ICS 65.020.20 B 31 河 DB41 南 省 地 方 标 准 DB41/T 792—2018 代替 DB41/T 792—2013 露地绿芦笋生产技术规程 2018 - 11 - 12 发布 河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2019 - 02 - 12 实施 发 布 DB41/T 792—2018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DB41/T 792—2013《露地绿芦笋生产技术规程》,与DB41/T 792—2013相比,主要技术 变化如下: ——修改了种植环境质量要求; ——修改了田间管理措施及病虫害防治方法; ——修改了农药安全使用要求; ——修改了产品质量安全要求; ——增加了产品包装、贮运和生产档案管理要求。 本标准由河南省农业厅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安阳市农作物良种试验示范站、安阳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安阳市殷都区 农林水牧局、安阳市饲草饲料管理站、安阳市种子质量监督检验站、安阳市农村经济管理站、安阳市植 保植检站、安阳市农业环境监测站、郑州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秀平、刘秀霞、李明亮、万金红、郝俊杰、张明秀、王海明、李文欣、李广 明、支贝贝、王圆圆、王燕峰、熊瑞冰、张少华、朱艳芳、胡晓锋。 本标准于 2013 年 5 月首次发布,2018 年 11 月第一次修订。 I DB41/T 792—2018 露地绿芦笋生产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露地绿芦笋生产的产地环境、栽培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包装与贮藏运输和生产 档案。 本标准适用于露地绿芦笋的生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276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农药残留限量 GB 276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污物限量 GB 3095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T 8321(所有部分)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NY/T 49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通则 NY/T 1276 农药安全使用规范 NY/T 5010 无公害农产品 种植业产地环境条件 限制使用农药名录 3 产地环境 选择地势平坦、灌排方便、土质肥沃的壤土或沙壤土。环境空气质量应符合GB 3095—2012规定, 灌溉用水质量、土壤质量应符合NY/T 5010规定。 4 栽培管理 4.1 品种选择 选择嫩茎深绿、肥大整齐、优质丰产的抗病、抗逆杂交一代新品种。种子纯度≥98.0%,发芽率≥ 90%,水分≤10%。 4.2 4.2.1 育苗 种子消毒 种子清洗后,在55 ℃温水中烫种15 min~20 min,或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浸泡消毒 20 min,随后清洗净种子。 4.2.2 浸种 1 DB41/T 792—2018 在室温水中浸泡36 h,期间搓洗换水1~2次。 4.2.3 催芽 浸种后于25 ℃~30 ℃条件下保温保湿催芽,每12 h清洗1~2次,30%以上的种子露白后即可播种。 4.2.4 育苗方式 采用50~72孔穴盘育苗,育苗基质按3份草炭、1份蛭石、1份珍珠岩的比例配制,或采用商品基质。 2 每667 m 可育苗160000~180000株,苗床设在小拱棚或大棚内。 4.2.5 播种 春季4~5月份当10 cm地温达到10 ℃时播种;秋季8~9月份当气温25 ℃左右时播种。提前一天将 穴盘浇足底水,每孔播1粒种子,覆盖基质。 4.2.6 苗期管理 播种后在穴盘上覆盖一层薄膜保温保湿(秋季11~14时棚架上需盖遮阳网),出苗50%时揭膜。要 求白天25 ℃~28 ℃,夜间15 ℃~18 ℃,保持基质温润。苗期喷施0.3%尿素、0.3%磷酸二氢钾加入50% 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每10 d~15 d施用一次。 4.2.7 壮苗标准 春天苗龄60 d~70 d,秋天苗龄30 d~40 d,株高20 cm~25 cm,3~5根地上茎,5~8根一级侧根, 无病残叶。 4.3 定植 4.3.1 定植密度 2 行距130~150 cm、株距25 cm~30 cm,每667 m 种植1500~2000株。 4.3.2 整地施肥 深翻地35 cm~40 cm、耙平。按130 cm~150 cm沟距开挖50 cm宽、40 cm深种植沟。种植沟宜南北 向开挖,挖沟时上、下层泥土分开,先将表土翻向一侧,再将底土翻到另一侧,沟挖好后,先将表土的 一半填回沟内,施入有机肥,再将剩余一半表土回填,再施入复合肥混合,浇水踏实种植沟。回填土距 2 地表10 cm左右。每667 m 施腐熟有机肥3000 ㎏~5000 ㎏,复合肥50 ㎏。肥料施用按NY/T 496规定执 行。 4.3.3 定植 定植前一天将穴盘浇透水,带基质移栽。将笋苗地下茎延伸的方向与沟向一致,其它根与沟向垂直, 均匀展开,先盖少量土按实苗坨,再覆土4 cm~5 cm,边定植边浇水沉实沟面。 4.4 4.4.1 田间管理 水肥管理 定植期至始收期:定植后,每隔半个月覆土一次,最后覆土与地面相平。浇水遵循“少浇勤浇、不 2 2 旱不浇”的原则。6月份每667 m 条施尿素8 kg~10 kg、氯化钾10 kg;8月份轻施秋发肥,每667 m 沟 施尿素10 kg、复合肥40 kg。 2 DB41/T 792—2018 2 始收期和丰产期:每年3月份前垄间耕翻培土施催芽肥,每667 m 施有机肥1000 ㎏~2000 ㎏、复 合肥50 kg。采笋期保持土壤湿润,5月底前浇一次透水,隔行浇灌,不可大水漫灌。汛期应注意排除涝 2 渍。8月份重施秋发肥,每667 m 沟施有机肥1000 ㎏~2000 ㎏、复合肥40 kg~50 kg、尿素20 kg~ 25 kg、氯化钾10 kg~15 kg。 春季培土后,在定植行一侧铺设滴灌带一条。 进入休眠期前浇一次透水,不施肥。 4.4.2 中耕覆土 结合追肥中耕除草,保持土壤疏松。中耕时应避免伤及地下嫩茎和根系,适量覆土。 4.4.3 留母茎 定植后第一年,根据根盘大小适量留母茎2~4枝;定植后第二年采春笋后根据根盘大小适量留母 茎3~5枝;进入丰产期后,春季的6~7月和秋季的8~9月采收嫩茎结束后根据根盘大小适量留母茎5~ 10枝。6月下旬,当新茎发生后割除老母茎,11月秋采收结束后割除全部母茎,储存营养为第二年做准 备。 4.4.4 防倒伏 当植株长至70 cm~80 cm时,适时摘心。田间可打木桩、拉铁丝把株丛围住,确保植株不倒伏。 4.4.5 整枝清园 采笋期间及冬季地上部枯萎后应及时将病枯枝及残茬清除,并带离笋田集中处理。 5 病虫害防治 5.1 防治原则 坚持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无害化治理原则。 5.2 防治方法 5.2.1 农业防治 选用抗病优良杂交品种;生长期间经常检查笋田,及时清除病株残茬;保持田间通风透光,加强中 耕除草,降低病虫源数量;可采用滴灌技术合理浇水施肥,培育无病虫害壮苗。 5.2.2 生物、物理防治 注意保护天敌,选用生物制剂防治病虫害。利用频振杀虫灯、性诱剂诱杀害虫。 5.2.3 药剂防治 5.2.3.1 药剂使用要求 使用化学农药时,应合理混用、轮换、交替用药,农药的使用按GB/T 8321、NY/T 1276—2007及《限 制使用农药名录》规定执行。 5.2.3.2 主要病害防治 3 DB41/T 792—2018 主要病害为茎枯病、褐斑病、锈病。茎枯病宜在母茎新枝展开前开始防治,用0.5%~0.7%波尔多液、 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50%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或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1500 倍液每7 d~10 d喷药1次,连续喷3~4次;褐斑病防治可参照茎枯病的防治方法;锈病用25%三唑酮可 湿性粉剂800倍液喷雾1~2次。 5.2.3.3 主要虫害防治 虫害有斜纹夜蛾、蓟马、蚜虫、地老虎等。斜纹夜蛾用50% 辛硫磷乳油1500倍液喷雾;蓟马、蚜虫 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3000~4000倍液喷雾;地老虎用90%敌百虫50 g加水250 g~500 g喷拌碎青菜3 kg 傍晚撒于行间。 6 采收 6.1 采收标准 新鲜嫩绿,鳞片抱合紧密,无虫蛀和霉烂。产品质量安全要求符合GB 2762和GB 2763的规定。 6.2 采收时间 采收时间在上午9:00以前,采收后及时将垄土复原拍平,采收筐下铺上盖塑料薄膜或湿布。 6.3 采收方法 用锋利且清洁卫生无污染的刀片,在土下2 cm处割下将茎部切齐。 7 包装与贮藏运输 7.1 包装 包装容器应整洁、干燥、牢固、美观、无污染、无异味,内壁无尖突物,纸箱一般采用波纹厚纸。 芦笋包装应根据客户要求分级,并将芦笋茎部切齐,将弯曲笋尖理向中部,在切口处向上2 cm处、笋尖 向下10 cm处用封胶带捆扎,每捆重量为1 kg。按等级规格进行分级。加工产品的采收长度为20 cm~ 21 cm,正常上市为15 cm~30 cm。 7.2 贮藏运输 芦笋包装后,应进入0 ℃~2 ℃冷库进行预冷。长途运输及贮藏过程中,温度应控制在2 ℃~5 ℃, 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90%~95%。运输工具应清洁、卫生、无污染。装运时应做到轻装、轻卸,严防机械 损伤,在运输过程中,严防日晒、雨淋,注意防冻、放高温和通风,严禁与有毒有害物质混装。 8 生产档案 建立生产技术档案,记录产地环境、栽培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包装与贮藏运输等相关内容。 档案保存2年以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pdf文档 DB41-T 792-2018 露地绿芦笋生产技术规程 河南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8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8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41-T 792-2018 露地绿芦笋生产技术规程 河南省 第 1 页 DB41-T 792-2018 露地绿芦笋生产技术规程 河南省 第 2 页 DB41-T 792-2018 露地绿芦笋生产技术规程 河南省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23 01:44:44上传分享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