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标准网
ICS 65.020.20 B 22 备案号:XXXXX-2018 江 苏 DB32 省 地 方 标 准 DB32/ T 3441—2018 稻麦周年机械化生产技术要求 Technical requirements for rice-wheat cropping system mechanized production 2018 - 9 -6 发布 江苏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2018 - 9- 30 实施 发 布 DB32/T 3441—2018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南京农业大学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南京农业大学、扬州大学、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绍华、郭文善、陈留根、李刚华、杨四军。 I DB32/T 3441—2018 稻麦周年机械化生产技术要求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稻麦周年机械化生产的产地环境和种子准备、生产技术要求等技术。 本标准适用于稻麦两熟机械化生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GB 4404.1-2008 粮食作物种子 第1部分:禾谷类 GB 5084-2005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NY/T 496-2010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通则 NY/T 1276-2007 农药安全使用规范总则 NY/T 5010-2016 无公害食品 种植业产地环境条件 DB32/T 164-2005 无公害农产品 小麦生产技术规程 DB32/T 552-2009 无公害稻米生产技术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水稻机抛摆栽秧 rice seedling-throwing with machine 水稻采用钵体育苗盘培育根部带有营养土块、相互易于分散的水稻秧苗,通过机械将秧苗连同营养 土一起均匀抛栽或摆栽到田间的一种移栽技术。 3.2 水稻机插秧 rice transplanting with machine 水稻采用塑料盘填装营养土或基质或营养液,培育毯状秧苗,通过机械将秧苗栽插到田间的一种移 栽技术。 3.3 小麦机条播 wheat sowing in row with machine 使用条播机开出条状沟,将小麦种子均匀播种于沟内,并覆土盖籽的一种播种方式。 3.4 小麦机撒播 wheat broadcast sowing with machine 使用撒播机或植保迷雾机,将小麦种子均匀抛撒于田间的一种播种方式。 4 产地环境和种子准备 1 DB32/T 3441—2018 4.1 产地环境 产地水源充足,排灌方便,田块平整。灌溉水质符合 GB5084-2005 规定。产地环境条件应符合 NY/T 5010-2016 的规定。 4.2 种子要求 水稻、小麦种子质量符合 GB 4404.1-2008 的规定。 4.3 品种选择 4.3.1 苏北水稻宜选用徐稻 5 号、连粳 6 号、连粳 7 号、宁粳 4 号、中稻 1 号等生育期 150 天以内的早 熟或中熟中粳品种;小麦宜选用淮麦 33、淮麦 40、徐麦 30、徐麦 33、烟农 19、济麦 22、连麦 7 号等 生育期约 230 天的半冬性中熟品种。 4.3.2 苏中水稻宜选用南粳 9108、南粳 5055、宁粳 5 号、淮稻 5 号、武运粳 24、武运粳 27 等生育期 155 天左右的迟熟中粳品种;小麦宜选用扬麦 16、扬麦 23、宁麦 13、扬麦 20 等生育期 220 天左右的春 性中熟品种。 4.3.3 苏南水稻宜选用南粳 46、宁粳 3 号、武运粳 23 号、镇稻 16 等生育期 160 天左右的早熟晚粳品 种;小麦宜选用扬辐麦 4 号、镇麦 9 号、生选 6 号、宁麦 9 号等生育期 210 天左右的春性早熟品种。 5 生产技术要求 5.1 茬口安排 5.1.1 苏北水稻 5 月中旬落谷,塑料穴盘培育 5 叶~6 叶的中、大龄秧苗,每穴播种芽谷 3 粒~4 粒, 秧龄 30 天~35 天,6 月 15~25 日移栽,10 月下旬收获;小麦 10 月 15~30 日播种,6 月 10~20 日 收获。 5.1.2 苏中水稻 5 月下旬落谷,塑料盘培育毯状秧苗,秧龄 20 天~25 天,6 月 10~20 日移栽,10 月下旬收获;小麦 10 月 25 日至 11 月 10 日播种,6 月 5~10 日收获。 5.1.3 苏南水稻 5 月下旬落谷,塑料盘培育毯状秧苗,秧龄 18 天~20 天,6 月 5~15 日移栽,10 月 下旬至 11 月上旬收获;小麦 11 月 1 日至 11 月 15 日播种,5 月 25 日至 6 月 5 日收获。 5.2 播栽方式 5.2.1 苏北水稻宜采用机抛摆栽秧,小麦宜采用机条播。苏中水稻宜采用机插秧,小麦宜采用机条播。 苏南水稻宜采用机插秧,小麦宜采用机撒播。 5.2.2 小麦机撒播方法:将免耕条播机的部分或全部旋切刀、播种开沟(槽)器和排种管拆除,在播种 箱下方增加一倾斜的前置式挡板,种子经挡板均匀摆播于地表,播种、浅旋盖籽同步完成。 5.3 播栽密度 不同地区水稻移栽密度和小麦播种密度见表 1。 表1 不同地区水稻移栽密度和小麦播种密度 水稻 地区 小麦 行距 穴距 穴数 基本苗数 行距 基本苗数 (cm) (cm) (万/亩) (万/亩) (cm) (万/亩) 2 DB32/T 3441—2018 苏北 25~33 10~14 1.5~1.8 5~6 20 15~18 苏中 25~30 12~14 1.7~1.8 6~7 20~25 12~16 苏南 30 13~15 1.6~1.7 6~6.5 - 14~16 5.4 肥料运筹 不同地区水稻和小麦的氮、磷、钾施肥总量见表2。 表2 不同地区水稻和小麦氮、磷、钾肥施用总量 水稻 地区 小麦 氮肥 磷肥 钾肥 氮肥 磷肥 钾肥 (N kg/亩) (P205 kg/亩) (K20 kg/亩) (N kg/亩) (P205 kg/亩) (K20 kg/亩) 苏北 16~18 7~8 12~13 15~16 8~10 8~10 苏中 17~19 8~9 13~14 13~15 6~8 6~8 苏南 18~20 9~10 14~15 12~14 6~8 6~8 水稻氮肥按基肥、分蘖肥、促花肥 和保花肥分 4 次-5 次施肥,具体施肥时间和数量见表 3。 水稻磷肥全部作基肥一次性施用;或分基肥和促花肥 2 次施用,各占总施磷量的 50%。 水稻钾肥按基肥和促花肥 2 次施肥,各占施钾量的 50%。 表3 不同地区水稻氮肥施肥时间和数量 基肥 第一次分蘖肥 第二次分蘖肥 促花肥 保花肥 地区 时间 时间 50% 苏北 苏中 数量 移栽前 45% 移栽后 5~7天 数量 时间 数量 20% - - 移栽后 15% 15% 时间 7月底~ 8月初 8月上~ 8月中 数量 时间 数量 15% 8月中 15% 15% 8月下 10% 12~15 40% 苏南 15% 天 15% 8月中 8月下~ 15% 15% 9月初 注:表中施肥“数量”指占总施氮量的百分比。 小麦采用“施足基肥、重施拔节孕穗肥”法2次施肥,具体氮、磷、钾施肥时间和数量表4。 表4 不同地区小麦氮、磷、钾施肥时间和数量 基肥 拔节孕穗肥 地区 时间 氮数量 磷数量 钾数量 时间 氮数量 磷数量 钾数量 3 DB32/T 3441—2018 苏北 苏中 播种前 苏南 50%~60% 50% 50%~70% 55%~65% 55% 55%~65% 60%~70% 60% 60%~70% 3月下~ 4月中 3月中~ 4月上 3月上~ 3月下 40%~50% 50% 30%~50% 35%~45% 45% 35%~45% 30%~40% 40% 30%~40% 注:表中氮、磷、钾 “数量”指占总施氮量、总施磷量、总施钾量的百分比。 肥料种类:单元肥料宜选用尿素、过磷酸钙和氯化钾,复合肥料宜选用适合于当地土壤的缓控释复合肥。 肥料的使用方法符合 NY/T 496-2010 规定。 5.5 水分管理 5.6.1 水稻用水 5.6.1.1 苏北抛摆栽水稻,薄水抛摆秧,立苗后建立 2 cm~3 cm水层,促进返青活棵。 5.6.1.2 苏中、苏南机插水稻,无水层机插秧,薄水活棵。 5.6.1.3 水稻活棵后,浅水勤灌,灌水深度3 cm左右,待其自然落干 1天~2 天后再上新水,如此反复, 使分蘖早生快发。当茎蘖苗数达到预计穗数80%时,排水搁田,反复多次,由轻到重,搁至田中不陷脚, 叶色落黄明显褪淡,抑制无效分蘖并控制基部节间伸长,提高根系活力。孕穗期至抽穗扬花期建立浅水 层,保颖花分化和抽穗扬花。灌浆结实期间歇灌溉,干干湿湿,养根保叶,活熟到老。成熟前 7天~10 天断水,切忌断水过早,引起水稻早衰,也不宜断水过晚,养老稻,影响小麦耕种。 5.6.2 小麦用水 5.6.2.1 苏北小麦用好“三水”,即齐苗水、越冬水和拔节孕穗水。其中,齐苗水于播后 1天~2天使用, 田间相对含水量低于60%进行灌溉;越冬水在底墒不足或秋冬干旱时使用,采用洇灌,弱苗早灌,旺苗 迟灌;拔节孕穗水在3月下旬至4月中旬田间相对含水量低于60%时结合施拔节孕穗肥使用。 5.6.2.2 苏中小麦用好“两水”,即越冬水和拔节孕穗水。12月中下旬,田间相对含水量低于60%应灌溉 越冬水,3月中下旬若遇干旱,田间相对含水量低于60%时应灌溉拔节孕穗水。 5.6.2.3 苏南小麦无需灌溉,但要开好内外三沟,以开沟泥盖籽,排水降渍。要求隔水沟深 80 cm 以 上,排水沟深 100 cm 以上。每 2 m~3 m 开挖一条竖沟,沟深 20 cm~30 cm。距田两端横埂 2 m~3 m,各挖一条横沟,沟深 30 cm~40 cm,长度超过 100 m的田块应加挖腰沟,沟深 30 cm~40 cm,沟 宽 20 cm,内外沟相通。 5.6 收获腾茬 5.7.1 收割时间 水稻和小麦都掌握在籽粒蜡熟末期机械抢收,及时让茬给下一季作物。 5.7.2 收后整地 5.7.2.1 苏北、苏中砂土、壤土田块,水稻收割后抢墒深耕翻埋稻秸

pdf文档 DB32-T 3441—2018 稻麦周年机械化生产技术要求 江苏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7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7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32-T 3441—2018 稻麦周年机械化生产技术要求 江苏省 第 1 页 DB32-T 3441—2018 稻麦周年机械化生产技术要求 江苏省 第 2 页 DB32-T 3441—2018 稻麦周年机械化生产技术要求 江苏省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23 01:45:23上传分享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