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标准网
ICS 65.150 B 51 吉 DB22 林 省 地 方 标 准 DB 22/T 2961—2019 淡水小球藻室内快速培养技术规范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indoor culture of freshwater Chlorella vulgaris 2019 - 05 - 27 发布 吉林省市场监督管理厅 2019 - 06 - 17 实施 发 布 DB22/T 2961—2019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吉林省水利厅提出。 本标准由吉林省农村农业厅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吉林农业大学。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东鸣、陈玉珂、王秋举、王森、蔺丽丽、刘洪健、郭志欣、高永生。 I DB22/T 2961—2019 淡水小球藻室内快速培养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淡水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培养的术语和定义,环境、设备及水,室内培养, 采收及注意事项。 本标准适用于淡水小球藻室内培养。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1607 渔业水质标准 NY 5073 无公害食品 水产品中有毒有害物质限量 NY/T 5361 无公害农产品 淡水养殖产地环境条件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指数生长期 exponential growth phase 在藻细胞达到一定密度后,藻细胞以指数生长的方式快速增殖的时期。 3.2 稳定期 stablephase 在指数生长期之后,藻细胞新生数与死亡数持平,藻细胞数保持稳定状态。 3.3 批次培养 batch culture 培养至稳定期后进行一次性采收所有藻液,清洗设备后进行重新接种再次培养。 3.4 连续培养 continuous culture 培养至稳定期后,采收部分藻液,采收体积不大于总培养体积的80%,之后通过添加培养基进行继 续增殖培养。 4 4.1 环境、设备和水 环境 应符合 NY/T 5361 的规定。 1 DB22/T 2961—2019 4.2 仪器设备 4.2.1 4.2.2 4.3 酸度计、光度计、显微镜和分光光度计。 微孔曝气、光照及二氧化碳供应设备、塑料桶、水族箱、玻璃钢桶、水泥池等。 水 应符合 GB 11607 的规定。 5 室内培养 5.1 消毒 容器未注水之前用10 mg/L~20 mg/L高锰酸钾浸泡20 min ~30 min,消毒后用大量清水充分清洗, 保证设备内壁无高锰酸钾残留。 5.2 配置培养基 5.2.1 培养基按照表 1 要求配制。 表1 贮存液 BG11 培养基 配置体积 成分 (mL) 1000 1 NaNO3(+N)/NaCl(-N) 30.00/20.60 K2HPO4·3H2O 0.8000 Na2CO3 0.4000 柠檬酸 0.3000 柠檬酸铁铵 0.3000 EDTA-Na2 0.05000 100 2 含量 (g) 3 100 CaCl2·2H2O 1.800 4 100 MgSO4·7H2O 3.750 H3BO3 2.860 MnCl2·4H2O 1.810 CuSO4·5H2O 0.0790 Na2MoO4·2H2O 0.3910 Co(NO3)2·6H2O 0.04947 ZnSO4·7H2O 0.2220 1000 5 6 1000 羟乙基哌嗪乙硫磺酸 注1:贮存液2容易滋生细菌,高压灭菌后保存于4℃。 注2:贮存液6为保种时用,平时培养可不添加。 5.2.2 5.3 5.3.1 2 配制好的培养基用 2 mol/L 的 NaOH 调 pH 到 7.4~8.0,置于 4℃下保存。 保种培养 容器 119.15 DB22/T 2961—2019 用10 L容器进行保种培养。 5.3.2 条件 光照强度2000 Lx~3000 Lx,培养温度为(25±1)℃,连续充CO2气体。 5.3.3 管理 5.3.3.1 生长监测 每天检测藻密度。采用血球计数板法计算藻细胞密度,计算出藻液藻细胞密度;或采用分光光度法 在680 nm波长下测量分光光度值,绘制标准曲线后换算出藻液藻细胞密度。 5.3.3.2 更换培养基 稳定期末更换1/2体积培养基。 5.4 规模培养 5.4.1 容器 容器容积控制在1 m³~2 m³,深度不大于80 cm。可选用塑料桶、水族箱、玻璃钢桶、水泥池等适 合在室内使用的设备,设备应方便进水和排水。 5.4.2 接种 按培养体积的20%接种。 5.4.3 光照 光照强度3000 Lx~5000 Lx。 5.4.4 温度 生长温度为10℃~35℃,最适生长温度为25℃~30℃。 5.4.5 充气 通过微孔曝气设施不断外源补充CO2气体。充气量≥ 2 L/min。 5.4.6 水质控制 5.4.6.1 每天监测水质 1 次~2 次,主要监测温度、pH、氨氮和亚硝酸盐等指标。及时补加预先过滤 消毒的新水。 5.4.6.2 小球藻在培养期间的有毒有害物质含量应严格低于 NY 5073 的规定。 5.4.7 生长监测 见5.3.3.1。 6 6.1 采收 条件 3 DB22/T 2961—2019 当藻细胞密度到达稳定期后进行采收。 6.2 方法 6.2.1 6.2.2 7 批次培养可一次性彻底采收小球藻。 连续培养采用少量多次的方式,每次收获量不能超过培养体积的 80%。 注意事项 严格控制轮虫等浮游动物。若在培养初期轮虫等浮游动物出现,应当舍弃,重新培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pdf文档 DB22-T 2961-2019 淡水小球藻室内快速培养技术规范 吉林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8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8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22-T 2961-2019 淡水小球藻室内快速培养技术规范 吉林省 第 1 页 DB22-T 2961-2019 淡水小球藻室内快速培养技术规范 吉林省 第 2 页 DB22-T 2961-2019 淡水小球藻室内快速培养技术规范 吉林省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23 01:46:16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