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 65.020.01 B 23 DB36 江 西 省 地 方 标 准 DB 36/T 1114—2019 红壤旱地食用木薯生产技术规程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edible cassava in upland red soil 2019 - 03 - 13 发布 江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2019 - 09 - 01 实施 发 布 DB36/T 1114—2019 目 前 次 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选地与整地 ......................................................................... 1 5 品种选择 ........................................................................... 2 6 栽培技术 ........................................................................... 2 7 采收与贮存 ......................................................................... 3 8 留种 ............................................................................... 4 I DB36/T 1114—2019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江西省农业农村厅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江西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与资源环境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林洪鑫、袁展汽、肖运萍、刘仁根、汪瑞清、吕丰娟、杨成春、张志华、魏林 根。 II DB36/T 1114—2019 红壤旱地食用木薯生产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红壤旱地食用木薯的术语和定义,选地与整地、品种选择、栽培技术、采收与贮存、 留种等。 本标准适用于红壤旱地食用木薯生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5084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T 8321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所有部分) NY/T 49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通则 NY/T 2046 木薯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规范 NY/T 5010 无公害农产品 种植业产地环境条件 DB36/T 715 木薯高产栽培技术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食用木薯 新鲜块根氢氰酸含量低于50 mg/kg、品质优良,且通过审定的木薯品种。 3.2 种茎 能够作为繁殖材料的木薯茎杆。 4 选地与整地 4.1 选地 种植基地应符合NY/T 5010的要求,选择土层深厚、灌排方便、肥力中上、坡度小于25°的缓坡地。 4.2 整地 土地空闲时,及时进行1次深耕,深度为30 cm~40 cm。次年2月下旬至3月上中旬,再次翻耕整地, 深度为25 cm~30 cm。 1 DB36/T 1114—2019 5 品种选择 选择适宜江西生态条件的耐寒性强、早熟、优质、高产、抗逆性强的食用木薯品种,如华南9号、 GR891、华南12号等。 6 栽培技术 6.1 种植时间 江西南部在3月中旬至4月上旬种植;江西中北部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种植。 6.2 种茎材料准备 6.2.1 种茎材料 选择充分成熟、粗壮密节、髓部充实、富含水分、芽点完整、不损皮芽和无病虫害的种茎作繁殖材 料。 6.2.2 砍种茎 种植时用利刀砍断种茎,种茎长度以15 cm~20 cm为宜,从木薯种茎基部砍起,切口平滑,保证种 茎无破裂、芽点完好。 6.2.3 用种量 2 每666.7 m 的种茎用量为130根~170根种茎,重约60 kg~80 kg。 6.2.4 种茎浸种 失水的种茎宜用清水浸种10 min~15 min。 6.2.5 种植方法 2 2 土壤肥力高则种植密度疏, 反之则密。 中等肥力土壤的种植密度为850穴/666.7 m ~950穴/666.7 m , 株行距为1.0 m×0.7 m~1.0 m×0.8 m。开8 cm~10 cm深的种植沟,采用平放方式种植木薯,种茎平放 后,盖土3 cm~4 cm。种植时,在田边预留5%~10%预备苗。 6.3 施肥 施用的肥料应符合NY/T 496的要求,遵循施足基肥,合理追肥,氮、磷、钾配合施用,钾肥宜用硫 2 酸钾。氮(N)、磷(P2O5)、钾(K2O)施用比例为1.0︰0.5︰1.2,施用量分别为10 kg/666.7 m ~12 kg/666.7 2 2 2 2 2 m 、5 kg/666.7 m ~6 kg/666.7 m 、12 kg/666.7 m ~15 kg/666.7 m 。 6.3.1 基肥 种植前,将肥料点施于木薯种茎两端,距离种茎5 cm~10cm,N、P2O5、K2O施用量分别为5 kg/666.7 2 2 2 2 2 m ~6 kg/666.7 m 、5 kg/666.7 m ~6 kg/666.7 m 、6 kg/666.7 m ~7.5 kg/666.7 m 。 2 6.3.2 壮苗肥 2 种植后30 d,将肥料点施于木薯植株行间的两侧,N、K2O施用量分别为3 kg/666.7 m ~3.6 kg/666.7 2 2 2 m 、2.4 kg/666.7 m ~3.0 kg/666.7 m 。 2 DB36/T 1114—2019 6.3.3 结薯肥 2 种植后70 d,将肥料点施于木薯植株株间的两侧,N、K2O施用量分别为2 kg/666.7 m ~2.4 kg/666.7 2 2 2 m 、3.6 kg/666.7 m ~4.5 kg/666.7 m 。 6.4 田间管理 6.4.1 补苗、间苗、定苗 缺苗时应及时补苗。在木薯植后20 d,选择阴雨天补苗,带土移栽。间苗以去密留稀、去弱留强为 原则。当苗高20 cm~30 cm时进行间苗,每穴留1根~2根生长旺盛、粗壮的苗。木薯幼苗再次发生时, 应及时定苗,确保适宜的株数。 6.4.2 中耕除草 植后7 d内,用除草剂对木薯种植地进行封闭除草,化学农药用量应符合GB/T 8321的要求。植后30 d~40 d,苗高15 cm~20 cm时,结合苗肥进行第1次中耕除草,促进幼苗生长。植后70 d,结合结薯肥 进行第2次中耕除草。 6.4.3 水分管理 7月~9月降雨稀少,若植株在上午发生叶片萎焉,应进行浇灌。用水标准应符合GB 5084的要求。 6.4.4 病虫害防治 木薯应重点防治细菌性萎蔫病、朱砂叶螨。化学农药使用及防治应符合GB/T 8321和NY/T 2046的要 求。 7 采收与贮存 7.1 采收期 木薯进入快速膨大期后,就可开始采收。在江西,一般于10月20日之后可以采收,11月进入采收高 峰期,江西中北部于12月初采收结束,江西南部于12月中旬采收结束。 7.2 采收方法 人工采收、拔薯器采收和机械设备采收。 7.3 块根贮存方法 木薯块根采收后,易变质,常规条件下贮藏不宜超过5 d。采用浸水法、冷藏法和速冻法延长贮存 时间。 7.3.1 浸水法 块根去皮洗净后,浸入干净清水中,每天更换清水,可保持10 d左右。 7.3.2 冷藏法 块根去皮洗净后,装入保鲜袋,放入4°C的冷柜中,可以保存30 d~45 d。 7.3.3 速冻法 3 DB36/T 1114—2019 块根去皮洗净后,放置于-20°C的冷库中,贮藏时间120 d~180 d。 8 留种 8.1 时期 在11月中下旬进行留种。 8.2 砍种 选择无病虫危害、未损伤、未受霜冻、健壮成熟、叶片自然脱落的木薯茎杆作为次年种茎。在砍取 种茎时,去除茎杆上部尚未完全成熟的部分,种茎长度一般以1.3 m~1.5 m为宜,并晾晒1 d~2 d至种 茎水分适宜。 8.3 打捆 每1捆木薯种茎一般为25根~30根,不同品种分别成捆,并标记品种名称。 8.4 存窖 木薯种茎需要挖地窖进行越冬贮藏,具体操作方法参照DB36/T 715执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DB36-T 1114-2019 红壤旱地食用木薯生产技术规程 江西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8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8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23 02:04:41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