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标准网
ICS 65.020.20 B 05 备案号:61268-2019 内 蒙 DB15 古 自 治 区 地 方 标 准 DB15/T 1551—2018 救灾备荒谷子赤早 1 号旱作栽培技术规程 Technical regulation for cultivation of millet Chizao 1 of resistance to disasters in dry-farming area 2018-12-28 发布 内蒙古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2019-03-28 实施 发布 DB15/T 1551—2018 前 言 本部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赤峰市农牧科学研究院提出。 本标准由内蒙古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M/TC20)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赤峰市农牧科学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白晓雷、柴晓娇、王显瑞、刘艳春、付 颖、沈轶男、刘丹竹、李洪磊、 李书 田。 I DB15/T 1551—2018 救灾备荒谷子赤早 1 号旱作栽培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内蒙古地区旱作农业抗灾备荒谷子品种赤早1号的产地环境以及选地、整地、播种、 施肥、田间管理及收获等栽培技术。 本标准主要适用于内蒙古自治区赤早1号的栽培。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4404.1 粮食作物种子 第一部分:禾谷类 GB/T 832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NY/T 2683 农田主要地下害虫防治技术规程 NY/T 49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通则 DB13/T 840 无公害谷子(粟)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赤早 1 号 Chizao 1 该品种自谷子农家品种“60天还仓”经系统选育而出,抗性和农艺性状好,株高1.1米左右,穗长 24.6厘米,千粒重3.9g,穗纺锤形,略有秃尖,黄壳黄米,生育期可塑性强,早种生育期偏长,晚种也 能成熟,最短生育期70天左右。旱作条件下,若发生严重早霜春冻、大风、沙暴和冰雹等灾害毁种后, 可以补种该品种救灾备荒。 4 栽培技术 4.1 播前准备 4.1.1 选地 土壤厚度﹥30cm,坡度﹤5℃,排水良好,pH值7.0~8.5,有机质含量1%以上的地块,以前茬为豆 类、油菜、马铃薯、麦类或玉米等作物茬口为宜,避免重茬和迎茬。 4.1.2 整地 播种前深松要求深度25cm以上,深浅一致、扣垄均匀严实、不漏耕。早春耙耢保墒,打碎根茬、坷 垃,要求地平土细。 1 DB15/T 1551—2018 4.1.3 施基肥 2 2 结合整地施腐熟农家肥,均匀撒施地面,用量20000 kg/hm ~2500kg/ hm 。播种时可根据当地测土 2 2 2 配方推荐的使用量,肥料参照NY/T 496要求,施磷酸二铵200 kg/ hm ~250kg/ hm 、硫酸钾肥70kg/ hm 。 4.1.4 种子处理 播种前10天,用清水清洗,捞出漂在水面上的秕粒,再用10%盐水漂去不饱满的籽粒,将下沉籽粒 捞出用清水洗2遍~3遍,晾干。 播种前5天~7天,将种子摊放2cm~3cm厚,翻晒2天~3天,以杀死种 子表面病原菌和虫卵,种子质量符合GB 4404.1。播种前使用2%戊唑醇湿拌剂或60g/L立克秀悬浮种衣剂 按种子重量0.2%拌种,防治黑穗病。农药使用符合GB/T 8321规定。 4.2 播种 4.2.1 播期 严重早霜春冻、大风、沙暴和冰雹等灾害发生导致毁种后,其他品种不能播种情况下,内蒙古地区 6月底之前可以播种。 4.2.2 播种方法 条播,行距45cm~50cm 。 穴播,宽行距70cm,窄行距40cm,穴距8cm~12cm。 播种深度为3cm~5cm,覆土压实。 4.2.3 播量 每亩播种量为0.15kg~0.40kg。 4.3 田间管理 4.3.1 间苗定苗 2 2 3叶~4叶期开始间苗,5叶~6叶期进行定苗,保苗30万株/ hm ~45万株/ hm 。 4.3.2 中耕除草 结合间苗进行一次浅中耕,深度3cm~4cm。拔节期进行一次深中耕,深度5cm~10cm。整个生育期 内及时拔除杂草。 4.3.3 追肥 2 2 拔节-孕穗期采用中耕培土机追施尿素125kg/ hm ~300/ hm kg。 4.4 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防治方法要符合GB/T 8321、NY/T 2683及DB13/T 840规定。 4.4.1 白发病 用35%甲霜灵种子处理干粉剂按种子重量0.2%~0.3%拌种,防治白发病。 2 DB15/T 1551—2018 4.4.2 黑穗病 使用2%戊唑醇湿拌剂或60g/L立克秀悬浮种衣剂按种子重量0.2%拌种,防治黑穗病。 4.4.3 地下害虫 用10%二嗪磷颗粒剂400g/亩~500g/亩,拌10公斤沙壤土,播种时随肥料施入播种沟内,保证药剂 均匀分布在土层5cm处左右,地下害虫严重地块可适当增加用药量。防治蛴螬、地老虎、金针虫等地下 害虫。 4.4.4 玉米螟、粟灰螟、粘虫、粟茎跳甲 出苗后1个月左右,根据虫情,用高效、低毒、低残留氨基甲酸酯及菊酯类农药,兑水常规喷雾。 4.5 收获与脱粒 4.5.1 收获 蜡熟期后及时收获,避免受鸟害及风吹落粒。 4.5.2 晾晒 收获的谷穗及时摊开晾晒,降低含水量。 4.5.3 脱粒与贮藏 脱粒后的谷子含水量低于14%后贮藏,注意防热、防潮、防杂、防鼠害及虫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pdf文档 DB15-T 1551-2018 救灾备荒谷子赤早1号旱作栽培技术规程 内蒙古自治区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7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7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15-T 1551-2018 救灾备荒谷子赤早1号旱作栽培技术规程 内蒙古自治区 第 1 页 DB15-T 1551-2018 救灾备荒谷子赤早1号旱作栽培技术规程 内蒙古自治区 第 2 页 DB15-T 1551-2018 救灾备荒谷子赤早1号旱作栽培技术规程 内蒙古自治区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23 02:07:04上传分享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