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 67.140.10 X 55 江 DB 32 苏 省 地 方 标 准 DB32/ T 635—2019 代替 DB32/T 635-2003 阳羡雪芽茶生产技术规程 Technical regulation for the production of Yangxianxueya tea 2019-2 -28 发布 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2019-3 -30 实施 发 布 DB32/T 635—2019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 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DB 32/T 635-2003《无公害农产品 阳羡雪芽茶加工技术规程》,与DB 32/T 635-2003相 比,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变化如下: ——增加了阳羡雪芽茶、单芽、一芽一叶初展、一芽一叶半展、一芽一叶的术语和定义; ——精简了基地选择与规划的表达; ——细化了茶树种植要求,增加了早、中、晚品种合理配置比例,茶苗种植方法; ——优化了土壤管理表达、明确了基肥施用时间; ——优化了茶树病、虫、草害防治的表达; ——增加了茶树定型修剪高度、时间等参数; ——规范了鲜叶采摘要求; ——修改了加工要求,增加了加工过程应遵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等规定; ——增加了贮存和记录的具体要求。 本标准由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宜兴市茶果指导站、宜兴市茶叶协会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许梦华、张坚强、徐建陶、顾卫忠、许晴暖、李明。 2 DB32/T 635—2019 阳羡雪芽茶生产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阳羡雪芽茶生产的术语和定义、基本要求,包括基地选择与规划、茶树种植、土 壤管理和施肥,病、虫、草害防治,茶树修剪,鲜叶采摘、加工技术、贮存、记录。 本标准适用于阳羡雪芽茶的生产和加工。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3095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 4806.7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接触用塑料材料及制品 GB 4806.8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接触用纸和纸板材料及制品 GB 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 9683 复合食品包装袋卫生标准 GB 11767 茶叶种苗 GB 1488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 GB 15063 复混肥料(复合肥料) GB/T 8321.5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五) GB/T 8946 塑料编织袋通用技术要求 GB/T 17419 含有机质叶面肥料 GB/T 17420 微量元素叶面肥料 GB/T 18877 有机—无机复混肥料 NY 525 有机肥料 NY 884 生物有机肥 NY/T 5010 无公害农产品 种植业产地环境条件 NY/T 5018 茶叶生产技术规程 NY/T 5019 无公害食品 茶叶加工技术规程 GH/T 1071 茶叶贮存通则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阳羡雪芽茶 Yangxianxueya tea 以宜兴地区的茶鲜叶为原料,按照产品规格,采用特定加工技术处理后形成的针形绿茶,其特点是 外形紧直锋妙、色泽翠绿显毫、内质香气清雅、滋味鲜醇、汤色清澈、叶底嫩匀。 3.2 单芽 single bud 3 DB32/T 635—2019 不含展开叶片的茶芽。 3.3 一芽一叶初展 one bud on leaf beginning showing 茶芽和茶芽下部一片初期展开的嫩芽。 3.4 一芽一叶半展 one bud one leaf half showing 茶芽和茶芽下部一片中等程度展开的嫩叶。 3.5 一芽一叶 one bud one leaf whole showing 茶芽和茶芽下部一片全部展开的叶片。 4 基地选择与规划 4.1 茶园产地环境条件应符合 NY/T 5010 的要求。 4.2 基地规划、道路水利系统、茶园生态建设应符合 NY/T 5018 的规定。 5 茶树种植 5.1 品种选择 5.1.1 选择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并由国家或省级审(认、鉴)定的适制阳羡雪芽的多毫中小叶茶树品 种,如鸠坑、福鼎大白茶、龙井 43 等。 5.1.2 种苗质量应符合 GB 11767 中Ⅰ、Ⅱ级标准要求。 5.1.3 合理配置早、中、晚生品种,早生品种宜占 40%,中晚生宜各占 30%。 5.1.4 从外地引种时,茶苗应进行植物检疫,符合 GB 11767 的规定。 5.2 新拓、改种 5.2.1 茶园开垦 5.2.1.1 平地和坡度 15°以下的缓坡地等高开垦;坡度在 15°以上时,不宜种茶。 5.2.1.2 开垦深度在 50cm 以上,开垦时间在夏季高温前或冬季严寒前。 5.2.2 换种改植 对立地条件好、茶树树龄大的老茶园,宜采用换种改植。 5.3 种植方法 5.3.1 种植前施足底肥,以有机肥和矿物源肥料为主,底肥深度在 30cm~40cm,茶苗移栽前一个月 施入。 5.3.2 单行条栽行距 1.5m~1.8m,丛距 0.3m,双行条栽行距 1.5m~1.8m,列距 0.3m,丛距 0.3m,每 丛 1 株~2 株,每亩需栽苗 3000 株~5000 株。时间宜选择在 2 月中下旬到 3 月上旬或 10 月中下旬。 5.3.3 种植茶苗根系离底肥 10cm 以上,防止底肥烧伤茶苗。 6 土壤管理和施肥 6.1 土壤管理 4 DB32/T 635—2019 6.1.1 6.1.2 6.1.3 采用地膜、杂草、稻草地面覆盖等措施,提高茶园保水蓄肥能力。 幼龄或台刈更新改造茶园,宜间作豆科绿肥,培肥土壤和防治水土流失。 土壤相对含水量低于 70%时,茶园宜节水灌溉;灌溉用水符合 GB 5749 的要求。 6.2 施肥 6.2.1 宜多施有机肥料,化学肥料与有机肥料应配合使用,避免单纯施用化学肥料和矿物源肥料。有 机肥料、复混肥料(复合肥料) 、有机—无机复混肥料应符合 NY 525、GB 15063、GB/T 18877 的规定。 农家肥等有机肥料施用前应经无害化处理,微生物肥料应符合 NY 884 的要求。 6.2.3 基肥以有机肥为主,于当年 9 月中旬至 10 月上旬开沟深施,施肥深度 20 cm 以上。施肥时,一 般每 667 m2 施饼肥或商品有机肥 200 kg~400 kg 或农家有机肥 1000 kg~2000 kg。根据土壤条件,配 合施用磷肥、钾肥和其他所需营养。 6.2.4 每年进行 2 次~3 次追肥,以化学肥料为主,在茶叶开采前 15 d~30 d 开沟施入,沟深 10 cm 左右。追施化学氮肥每 667 m2 每次施用量(纯氮计)不超过 15 kg,年最高总用量不超过 60 kg,施用 后及时盖土。 6.2.5 根据茶树生长状况,可使用叶面肥,施用的商品叶面肥应经农业部登记许可,符合 GB/T 17419、 GB/T 17420 的规定。叶面肥应与土壤施肥相结合,采摘前 10d 停止使用。 7 病、虫、草害防治 7.1 防治原则 遵循“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原则,综合运用各种防治措施,创造有利于各类天敌繁衍和不利于有 害生物孽生的生态环境条件。 7.2 农业防治 7.2.1 7.2.2 7.2.3 7.2.4 7.2.5 换种改植或发展新茶园时,应选用对当地主要病虫抗性较强的品种。 分批、多次、及时采摘,抑制假眼小绿叶蝉、茶橙瘿螨、茶蚜病等危害茶叶的病虫。 春茶结束后,通过修剪,减轻毒蛾类、蚧类、橙瘿螨、黑刺粉虱等害虫的危害。 秋末宜结合施基肥进行茶园深耕,降低土壤中越冬鳞翅目和象甲类害虫基数。 将茶树根际附近的落叶及表土清理至行间深埋,可有效防治叶部病害和表土中越冬的害虫。 7.3 物理防治 7.3.1 7.3.2 7.3.3 用人工捕杀,减轻茶毛虫、茶蚕、蓑蛾类、茶丽纹象甲等害虫危害。 利用害虫的趋性,进行灯光诱杀,色板诱杀或性激素诱杀。 采用机械或人工方法清除杂草。 7.4 生物防治 7.4.1 7.4.2 保护和利用茶园中的草蛉、瓢虫、蜘蛛、捕食螨、寄生蜂等有益生物,减少对天敌的伤害。 宜使用生物源农药,如微生物农药、植物源农药和矿物源农药。 7.5 化学防治 使用药剂、施药量、使用方法和安全间隔期等按照 GB/T 8321.5、NY/T 5018 的规定执行。 5 DB32/T 635—2019 8 茶树修剪 8.1 根据茶树树龄、长势和修剪目的分别采用定型剪、轻修剪、深修剪、重修剪和台刈等方法。 8.2 茶苗移植后进行定型修剪,每次抬高 10 cm~15 cm,于 2 月底至 3 月初进行;轻修剪剪去树冠表 面 3 cm~5 cm 枝叶,平整树冠。 8.3 重修剪和台刈茶园应清理树冠,宜使用波尔多液冲洗枝杆,以防治苔藓和剪口病菌感染等。 8.4 覆盖度较大的茶园,每年进行茶行边缘修剪,保持茶行间 20 cm 左右的间隙。 8.5 修剪后的枝叶应留置在茶园内,病虫枝条和粗干枝清除出园。 9 鲜叶采摘 9.1 应根据茶树生长特性和阳羡雪芽茶的加工原料要求,严格按标准适时嫩采,每批鲜叶嫩度、匀度、 净度、新鲜度应达到一致。 9.2 鲜叶采摘应做到提手采,芽梢长度掌握在 1.5 cm~3.0 cm,不带鱼叶、紫芽、单张、夹叶老片和 非茶类夹杂物。 9.3 盛装鲜叶的器具应用清洁卫生、通风性能良好的竹编茶篮或篓筐,不得使用布袋、塑料袋等软包 装。 9.4 采下的芽叶应及时运抵茶厂,在运输过程中,应轻放、轻压,减少机械损伤。切忌紧压、日晒、 雨淋,防止鲜叶质变和混入有毒有害物质。 10 10.1 加工技术 加工要求 10.1.1 厂房、设备、人员 按 NY/T 5019 的规定执行。 10.1.2 卫生要求 应符合 GB 14881 中的规定执行。 10.2 加工工艺 10.2.1 摊放 鲜叶及时分级摊放在洁净的贮叶槽、竹匾或竹帘上,厚度 2 cm~3 cm,摊放时间 4 h~6 h,含水 率 70%,以鲜叶散发出清香为宜。 10.2。2 杀青 杀青一般使用滚筒杀青机,滚筒杀青机的温度为 110 ℃,转速为 30 r/min。芽叶要杀匀、杀透, 叶色变暗、叶质变软、略有粘性,青气消失、茶香溢出,含水量 56%~58%为杀青适度。杀青结束后 用风扇吹凉,散发水分、降低叶温、保持翠绿。 10.2.3 轻度揉捻 杀青叶完全冷却后进行初揉,可采用手工或机械方式。一般使用揉捻机。初揉时需空揉 3 min~5 min,然后加压 3 min~5 min,再松压空揉 2 min。 10.2.4 初烘 初揉叶及时解块后进行初烘,可采用微型茶叶烘干机。初烘温度掌
DB32-T 635-2019 阳羡雪芽茶生产技术规程 江苏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7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7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23 02:07:30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