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标准网
ICS 65.020 B 05 DB34 安 徽 省 地 方 标 准 DB 34/T 3298—2018 四季秋海棠工厂化种苗生产技术规程 Technical regulation for factory seedling of Begonia cucullata 文稿版次选择 2018 - 12 - 29 发布 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2019 - 01 - 29 实施 发 布 DB34/T 3298—2018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提出。 本标准由安徽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安徽省大地园林工程有限公司、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淮北市农业委员 会、淮南市果树站、滁州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合肥市农业科学研究院、黄山市园艺站。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金云、凌利宏、李博平、朱军、史树仁、夏得月、潘海发、江平、孟祥侦、 邵百惠、陈晶和、高霞、王安文、郑冬梅、汪继发。 I DB34/T 3298—2018 四季秋海棠工厂化种苗生产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四季秋海棠工厂化种苗生产的设施、基质、品种选择、种子质量、播种、催芽、苗期 管理、炼苗、病虫害防治、种苗出圃、包装、标识、运输。 本标准适用于安徽省四季秋海棠工厂化种苗生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3095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 3838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T 8321(所以部分)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GB/T 18247.4 主要花卉产品等级 第4部分:花卉种子 JB/T 10594 日光温室和塑料大棚结构与性能要求 NY/T 49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通则 3 3.1 设施 选址条件 环境空气质量应符合 GB 3095 中二类区标准,灌溉用水应符合 GB 3838 中 Ⅳ 类标准。 3.2 塑料大棚及日光温室 生产所用的塑料大棚(单棚或联栋)或日光温室的结构与性能应符合 JB/T 10594 的规定。 3.3 催芽室 催芽室可精准控制室内温度、湿度及光强。 4 基质 采用泥炭土:(蛭石或珍珠岩)=(1~3):1 的比例进行混配,pH 5.5~6.5。 5 品种选择 选择‘烈酒’系列(Bongo Series)、‘鸡尾酒’系列(Coktail Series)、‘和谐’系列(Harmony Series)、‘维多利亚’系列(Semperflore Series)、‘大使’系列(Ambassador Series)、‘依 1 DB34/T 3298—2018 沙贝拉’系列(Bella Vista Series)、‘序曲’系列(Prelucle Series)、‘超奥林’系列(Supper Olympia Series)、‘樱桃’系列(Cherry Series)、‘皇后’系列(Queen Series)。 6 种子质量 应符合 GB/T 18247.4 花卉种子等级规定,宜选用包衣种子。 7 播种 7.1 穴盘选择 采用工厂化育苗专用穴盘,一般用 288 穴/盘或 128 穴/盘。 7.2 播种方法 采用自动播种机播种,每穴一粒。播种前对播种容器用 1%甲醛溶液消毒,播种后不需要覆盖。 7.3 播种时间 设施内可全年播种,一般要求在“五一”节开花的四季秋海棠应 10 月上旬播种,有加温条件的可 推迟至 11 月中旬。“国庆”开花的应五月中旬播种,夏季注意降温。 8 催芽 8.1 温度 室内温度控制在 24.5℃ ~ 26.5℃。 8.2 湿度 空气湿度接近 100%,基质相对含水量保持在 80%~90%,待胚根展出后,降低基质湿度,控制 在 75%~80%。 8.3 光照。 无光(催芽室内) 8.4 时间 待 70%左右的种子拱土后即可出室,催芽时间随品种而异,一般需要 7 d ~ 14 d。 9 苗期管理 9.1 幼苗期管理 9.1.1 温度 温度应在 22℃~26℃。 9.1.2 2 湿度 DB34/T 3298—2018 空气湿度宜在 80%~90%,基质相对含水量应在 60%~70%之间。 9.1.3 光照 开始宜用双层的 70%遮阳网,光照强度控制在 5000 lx~10000 lx。5 d 后缩短遮阴时间,光强 可逐渐加强,最强应小于 25000 lx。 9.1.4 肥料 应符合 NY/T 496 的规定,当苗长到 3 片真叶时,每 7 d 喷施一次浓度为 100 mg/L 水溶性专用 肥料(N:P:K=15:0:15),或与浓度为 120 mg/ L 的水溶性专用肥料(N:P:K=20:10:20)交 替使用;EC 值控制在 0.7 ms/cm~1.0 ms/cm。 9.1.5 病虫害防治 宜发生猝倒病、立枯病,具体症状及防治措施参见附录 A。 9.1.6 时间 幼苗期需要 28 d~35 d。 9.2 大苗期管理 9.2.1 温度 昼温保持 20℃~28℃,夜温在 15℃~20℃。 9.2.2 湿度 空气湿度宜在 70%~80%,保持基质相对含水量在 50%~60%。 9.2.3 光照 光照强度控制在 25000 lx~35000 lx,中午光照强时用一层遮光率 75%的遮阳网遮光。 9.2.4 肥料 应符合 NY/T 496 的规定,宜每隔 7 d 喷施 1 次浓度为 100 mg/L~120 mg/L 的硝酸钙或硝酸钾 肥水溶性肥料,交替喷施 4 次。EC 值控制在 0.6 ms/cm~1.2 ms/cm。 9.2.5 病虫害防治 宜发生立枯病、细菌性叶斑病、蚜虫、红蜘蛛、白粉虱,具体症状及防治措施参见附录A。 9.2.6 时间 当种苗长到叶片覆满穴盘时,应及时炼苗。大苗期需要 30 d 左右。 10 炼苗 10.1 光照 光照强度控制在 30000 lx~35000 lx,中午光照强时,用一层遮光率 50%的遮阳网。 3 DB34/T 3298—2018 10.2 温度 温度控制在 24℃~28℃。 10.3 湿度 空气湿度宜在 60%~75%,保持基质相对含水量在 40%~55%。 10.4 肥料 宜喷施浓度为 100 mg/L~120 mg/L 水溶性肥料(N:P:K=15:0:15)1 次,EC 值控制在 0.6 ms/cm~ 1.2 ms/cm。 10.5 病虫害防治 清除黄、病叶,宜喷施 1 次预防性的杀虫剂和杀菌剂。 10.6 时间 炼苗期约 7 d~10 d。 11 病虫害防治 农药使用应符合 GB/T 8321 的规定。 12 种苗出圃 种苗长出 5 片~6 片真叶,株高 3.5 cm 左右,即可出圃。 13 包装、标识、运输 13.1 包装 纸箱等包装容器须按产品的大小规格设计,每批产品所用的包装、单位质量应一致,规格一般为 53 cm×53 cm×28 cm,每箱装 4 盘~6 盘。 13.2 标识 13.2.1 穴盘标签 在每一穴盘的短边贴上标签,内容包括品种名、出圃日期、规格、生产负责人。 13.2.2 包装标识 每一包装上应标明产品名称、标准编号、商标、生产单位(或企业)名称、详细地址、产地、规格、 净含量、包装日期和认证号;标记上的字迹应清晰、准确。纸箱上面印有“严禁重压,切忽倒置”字样, 侧面应标有明显的方向箭头。 13.3 运输 4 DB34/T 3298—2018 装箱前种苗基质相对含水量宜在 40%~50%,运输适宜温度 15℃~25℃,在此温度条件下运输种 苗在包装箱内不应超过 2 d。 5 DB34/T 3298—2018 AA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主要病虫害防治 表A.1 主要病虫害 主要病虫害防治 症状 幼苗出土后,幼茎基部易受病菌的侵染。开 始病部呈小渍状斑,后变为淡褐色至褐色并 猝倒病 凹陷缢缩。 病部迅速发展绕茎 1 周,使幼叶依然翠绿色 时即从基部倒伏死亡 防治措施 1、严格选用无病菌基质; 2、苗期要控制灌水量;使苗床保持通风良好; 3、出苗后及时剔除病苗;发病初期可用 72%霜霉威水 剂喷淋(每平方米喷药液 1 kg~2 kg),或选用 38%恶 霜嘧铜菌酯、72%霜脲·锰锌、41%聚砹·嘧霉胺等药 剂喷淋,每 7 d~10 d 喷 1 次。 主要为害茎基部及靠近土表的叶片。初期近 立枯病 土面的茎基部染病生暗色斑点,扩展后变为 1、穴盘育苗的基质严格消毒; 棕褐色腐烂状。叶片染病生暗绿色水渍状圆 2、发现病叶及时摘除,加强通风;发病初期喷施 95% 形病斑,侵染叶柄时现褐色腐烂。湿度大的 绿亨1号(恶霉灵)精品或 20%甲基立枯磷乳油、50% 早晨可见病斑处长有白色至浅褐色茵丝状 立枯灵可湿性粉剂、高锰酸钾等。 物。发病重的病株倒伏或腐烂死亡。 初期叶片上有淡绿色水浸状小点,后逐步扩 细菌性 叶斑病 大呈圆形疱状隆起,起褐色至黑褐色,病斑 1、避免在低洼地种植;穴盘育苗的基质严格消毒; 周围有明显晕圈,对光看呈黄色透明圈。 2、在发病初期立刻隔离病株并尽快销毁,及时喷洒 后期,病斑扩大并连接成片,形成枯斑。也 50%嘧菌酯悬浮剂或 25%苯醚甲环唑悬浮剂。 可干裂成穿孔。 初期为害植株顶部嫩梢及花蕾上,之后嫩叶 蚜 虫 萎缩卷曲,叶片发黄,若不及时除去,不仅 会影响开花,还会引起植株枯萎死亡。 1、用黄色捕虫板诱杀; 2、发病初期用苦参碱、吡虫啉、啶虫咪乳油、吡蚜酮 或氟啶虫胺腈等交替使用,每 7 d~10 d 喷 1 次,可 连喷 3 次~4 次。 1、以预防为主,保持通风; 主要在叶背后吸食汁液,叶片出现小的褐色 红蜘蛛 斑点,后逐渐扩展到全叶,使叶片卷曲,危 害严重时会使叶片发黄脱落。 有时还会发现一些丝状网。 2、发现红蜘蛛危害时一定要严格隔离,以防在浇水等 作业人员走动时传染; 3、在虫卵孵化成若虫时,用 2%阿维菌素乳油或 73% 克螨特乳油等喷雾,每 5 d~7 d 喷一次,连续 2 次~ 3 次。也可用灭幼脲、甲氧虫酰肼悬浮剂或苏云金杆菌 等交替使用。 成虫和若虫刺吸汁液,为害叶片褪绿、发黄、 白粉虱 萎蔫,白粉虱自身分泌蜜露易导致煤污,影 响观赏价值,并传播病毒病。 6 1、用黄色捕虫板诱杀; 2、在若虫时,及时喷雾 2.5%溴氰菊脂、25%扑虱灵 可湿性粉剂、或 10%吡虫啉等,每 3 d~5 d 一次, 连喷 2 次

pdf文档 DB34-T 3298-2018 四季秋海棠工厂化种苗生产技术规程 安徽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0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0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34-T 3298-2018 四季秋海棠工厂化种苗生产技术规程 安徽省 第 1 页 DB34-T 3298-2018 四季秋海棠工厂化种苗生产技术规程 安徽省 第 2 页 DB34-T 3298-2018 四季秋海棠工厂化种苗生产技术规程 安徽省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23 02:07:42上传分享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