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 65.020 B 16 吉 DB22 林 省 地 方 标 准 DB 22/T 2931—2018 捕食螨防治叶螨技术规程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controlling leaf mites by predatory mites 2018 - 11 - 12 发布 吉林省市场监督管理厅 2018 - 12 - 30 实施 发 布 DB22/T 2931—2018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吉林省农业农村厅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吉林省农业科学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鲁新,李丽娟,张国红,周淑香,常雪,丁岩。 I DB22/T 2931—2018 捕食螨防治叶蟎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捕食螨防治防治时期、害螨调查、防治技术、防治效果评价。 本标准适用于保护地蔬菜、果树和农作物叶螨的防治。 2 术语与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2.1 捕食螨 predatory mites 蛛形纲 Arachnidae,蜱螨目Acarina,植绥螨科 Phytoseiidae,小植绥螨属 Phytoseiulus 的智 利小植绥螨 Phytoseiulus persimilis(Athias-Henriot)。见附录 A。 2.2 叶螨 leaf mites 蛛形纲 Arachnidae,蜱螨目 Acarina,叶螨科 (Tetranychidae) 危害植物茎叶的一类害螨。 2.3 益害比例 proportion of predatory mites and leaf mites 根据捕食螨在生命周期内的平均捕食量和控制叶螨种群数量的能力确定的捕食螨相对叶螨数量的 比例。 3 防治时期 在叶螨发生早期,果树和蔬菜一般每叶片达到平均 2 头 ~ 3 头叶螨,玉米等高杆作物一般每叶 达到平均 5 头 ~ 10 头叶螨时释放。 4 害螨调查 4.1 果树上随机抽取 3 棵 ~ 5 棵,每棵树冠不同方位抽查 5 片 ~ 10 片叶片上的叶螨数量。 4.2 蔬菜上随机抽取 5 点,每点上、中、不同部位抽查 3 片 ~ 5 片叶片上的叶螨数量。 4.3 农田作物释放时,田间随机 5 点取样,每点 1 株,调查作物上、中、下部各 1 片叶片上的叶螨 数量。 5 防治技术 5.1 5.1.1 释放方式 果树上释放可将捕食螨释放袋剪开一个袋角后挂在树干上即可。 1 DB22/T 2931—2018 5.1.2 蔬菜上释放可选择中心株释放,以 2 m ~ 3 m 为半径,确定中心释放株,然后将释放袋挂在 中心株上即可。 5.1.3 大田作物释放可按每隔 4 垄为 1 个释放垄,释放垄上每 20 m 确定一个释放株。将装捕食螨 纸袋固定到释放植株的叶片上。 5.2 释放数量 根据调查叶螨密度,按益害比 1 : 20 ~ 1 : 40 确定捕食螨释放量。 5.3 释放次数 一次释放,如果第一次释放 7 天~10 天后叶螨数量没有明显降低,可再释放一次。 5.4 防治禁忌 释放前后 20 天内禁止使用杀虫、杀螨剂。 6 防治效果评价 6.1 调查方法 释放捕食螨后 10 天 ~ 20 天对释放田和对照田(不放捕食螨和不施用农药田块)分别进行调查, 对照田相距释放田在 300 米以上,按照 4 的方法调查记载叶螨数量。 6.2 防治效果计算 利用田间调查数据,依照公式(1)和(2)分别计算释放田和对照田叶片平均叶螨数和叶螨减退率。 N f .c ....................................... (1) M f .c T 式中: M f .c ——释放田或对照田的平均每叶片叶螨数量; N f .c ——释放田或对照田的调查叶片叶螨数量之和; T ——释放田或对照田的调查叶片总数。 D 式中: D ——释放田叶螨减退率 Mc ——对照田叶片平均叶螨数量 Mf ——释放田叶片平均叶螨数量 2 Mc Mf 100 ................................... (2) Mc DB22/T 2931—2018 AA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智利小植绥蟎形态特征及生物学 智利小植绥螨 Phytoseiulus persimilis(Athias-Henriot),属蛛形纲 Arachnoidea 蜱螨目 Acarina 植绥螨科 Phytoseiidae 小植绥螨属 Phytoseiulus Evans,一生经过卵、幼螨、若螨和成螨 4 个时期, 足相对躯体比较长,所以爬行较快。 A.1 形态特征 A.1.1 雌螨 体长约 350 微米,橙色。背侧缘有网状结构,后部内方区域有不规则的皱纹,背板刚毛 14 对, 其中 14、15、M 2、17、D 4 刚毛强大(15 长可达 100 微米,其它均在 100 微米以上,特别是 14与D 4 为最长),有锯齿。11、M 3、D 2、D 3 刚毛长度中等,有锯齿。D 1 及 S 2 短,平滑,12、111、D 6 刚毛微小。气门沟前伸达 D 1 与 17 之间水平。胸毛 3 对。腹肛板卵形。生殖板狭。肛前毛缺如。 受精囊颈都内方部分环状,中央部分细管状,外方部分纺锤状。Ⅳ足 3 根巨毛中,胫节上的毛不显。 A.1.2 雄螨 体长 300 微米左右,腹肛板有肛前毛 3 对。 A.2 生物学特性 A.2.1 历期 在恒温 15 ℃ 时,智利小植绥螨的全世代发育历期为 19.60 天;在 22 ℃、24 ℃、28 ℃、32 ℃ 条件下发育历期分别是 8.50 天、8 天、7 天和 5 天;在 36 ℃ 恒温条件下,幼螨孵化后 1 - 2 天 死亡。在 23 - 25 ℃ 时,智利小植绥螨完成一代需 5 天,其中卵、幼螨和若螨分别为 2、1、2 天。 在 32.50 ℃ 时死亡率增高;29 ℃ 时的发育历期最短,完成一个世代仅 3.50 天。雌螨的发育历期 较雄螨短。 A.2.2 发育起点温度与有效积温 智利小植绥螨全世代发育的起点温度为 11.60 A.2.3 ℃,有效积温为 65.80 日度。 孵化率与成活率 孵化率与成活率的大小与温度和湿度关系密切。在 32 ℃ 时成活率仅 19 %,适宜温度范围为 25 28 ℃,在此温区内孵化率和成活率均较高。湿度对智利小植绥螨孵化率有较大影响。在同一温度条件 下,相对湿度愈高,孵化率愈大。如在 25 ℃ 时,相对湿度在 30% 时则完全抑制了卵的孵化;相对湿 度在 50 % 时孵化率为 28.50%;相对湿度 90 % 时,卵的孵化率为 95%;相对湿度 100%,卵的孵化率 为 100 %。卵期的最适相对湿度为 70 – 100 %。 A.2.4 捕食 3 DB22/T 2931—2018 智利小植绥螨对叶螨的探索行为,一般来说是机遇性的,只有在和叶螨接触时才能捕食。因此,它 在单位时间内能够活动的面积,特别是爬行速度与活动频率便成为表示探索能力的重要指标。智利小植 绥螨具有较大的爬行速度,活动频率也较高,故具有较大的探索能力。尤其是在饥饿状态下,行动极为 活泼。智利小植绥螨食性较专一,仅捕食叶螨才能繁殖后代。平均 1 头智利小植绥成螨日捕食棉叶螨 成螨 1.20 头,卵 28 粒。每捕食 1 头棉叶螨成螨约需 20 分钟。取食时常吸尽叶螨体液,才丢弃猎 物。成螨和若螨不取食静止期的叶螨。在无食的情况下可取食自已的幼、若螨和卵,但成螨之间却很少 自相残杀。当叶螨与智利小植绥螨的比例低于 1︰1 时,智利小植绥螨便急剧地分散。这样,直至叶螨 密度相对低时,智利小植绥螨还能与它共存。最后,当食料被食尽后,它也就自然地全部消失。 4 DB22/T 2931—2018 BB 附 录 B (资料性附录) 叶蟎发生情况调查表 果树叶蟎密度调查表见表B.1。 表B.1 果树叶蟎密度调查表 调查时间: 调查人: 不同方位平均叶蟎密度 植株序号 平均叶蟎密度 头/叶 东 南 西 北 头/叶 蔬菜、大田作物叶蟎密度调查表见表B.2。 表B.2 蔬菜、大田作物叶蟎密度调查表 调查时间: 调查人: 不同部位平均叶蟎密度 调查点序号 平均叶蟎密度 头/叶 上部 中部 下部 头/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DB22-T 2931-2018 捕食螨防治叶螨技术规程 吉林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9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9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23 02:21:24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