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标准网
ICS 65.100.01 B 16 DB36 江 西 省 地 方 标 准 DB36/T 1065—2018 巴氏新小绥螨生产技术规程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production of Neoseiulus barkeri Hughes 2018 - 11 - 28 发布 江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2019 - 06 - 01 实施 发 布 DB36/T 1065—2018 目 次 前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巴氏新小绥螨保持方法 .............................................................. 2 5 人工繁育巴氏新小绥螨的饲料粉螨及扩繁 .............................................. 2 6 巴氏新小绥螨生产 .................................................................. 2 7 方法 .............................................................................. 3 8 产品标志、标签、包装、贮存、运输 .................................................. 4 I DB36/T 1065—2018 前 言 本标准根据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江西省农业农村厅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江西省植保植检局,赣州市植保植检局,国家脐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钟玲、丁清龙、何益民、钟喜发、欧阳才辉、邱高辉、苏华楠、史建苗。 II DB36/T 1065—2018 巴氏新小绥螨生产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巴氏新小绥螨生产、检验、包装、标签、贮藏、运输等技术。 本标准适用于巴氏新小绥螨的工厂化生产、贮藏和运输。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T 1604 商品农药验收规则 GB/T 1605 商品农药采样方法 GB 3796 农药包装通则 NY/T 5010 无公害农产品 种植业产地环境条件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巴氏新小绥螨 Neoseiulus barkeri Hughes 属于寄螨目、植绥螨科,为多食性捕食螨,具有发育历期短、死亡率低、产卵率高、扩散力强等优 点,国内主要分布于江西、湖南、广东、云南等地。 3.2 巴氏新小绥螨来源 原始来源,于秋季从赣南生态环境保护较好的柑橘园采集捕食螨,经鉴定确认具有巴氏新小绥螨典 型特征,作为巴氏新小绥螨生产的原始来源。 3.3 捕食螨扩繁器 可方便将相对湿度控制在60%~80%,且能有效防止宿主和捕食螨逃逸的高大于200cm、底部为300 目~400目丝网的敞口容器。 3.4 捕食螨防雨释放器 纸质杯装容器,外覆防雨材料,杯底开小孔,内置捕食螨和食用饲养料后粘合杯口。 1 DB36/T 1065—2018 4 巴氏新小绥螨保持方法 4.1 原始来源经人工饲养筛选出来的优良种群,作为一级来源。 4.2 用原始来源与一级来源进行混交,提纯复壮,形成繁育生产用二级来源。 4.3 冬季保存 秋季生产出来的二级种源,常温保存。 5 人工繁育巴氏新小绥螨的饲料粉螨及扩繁 5.1 粉螨种类 椭圆食粉螨Aleuroglyphus ovatus(Troupeau) 5.2 椭圆食粉螨来源 5.2.1 原始来源,从面粉仓库、面粉食品店等环境中采集,或用面粉制成的食品引诱收集,经鉴定具 有椭圆食粉螨典型特征。 5.2.2 扩繁用来源,原始种源用人工饲料饲养获得。 5.3 椭圆食粉螨的扩繁 采用单头、多头提取法或者面食、面粉引诱分隔提取法,获得生活力强的种群,并注意保持纯度, 防止其他粉螨、肉食螨或病菌污染。 6 巴氏新小绥螨生产 6.1 生产环境 6.1.1 生产厂房:标准厂房。 6.1.2 扩繁器具:捕食螨扩繁器。 6.1.3 环境条件:气温 15℃~30℃,水质、大气和其他条件按 NY 5010 执行。 6.1.4 标准车间设备:生产架(双向 3 层架 40m)、扩繁器 480 个、空调 1 台,调湿机 1 台,摄像解 剖镜 1 台,调湿调温箱 2 台,电脑 1 台。 6.1.5 生产基地设备(按 100 万盒的生产能力配量):扩繁器 4000 个,灭活器 300 个,封口机 5 台, 包装杯 100 万个,包装箱 2000 个,饲料 100 万包。 6.2 食料 6.2.1 椭圆食粉螨的食料 麦麸。 6.2.2 巴氏新小绥螨的食料 人工饲养的椭圆食粉螨。 6.3 生产时间 6.3.1 自然温湿度条件下,每年 3 月~6 月和 9 月~10 月比较适宜生产。 6.3.2 人工智能控制温、湿度和光照条件下(最适温度:25℃~28℃,最适湿度:60%~80%),可周 年正常生产。 2 DB36/T 1065—2018 6.4 生产方法 6.4.1 麦麸的消毒处理 饲养椭圆食粉螨的麦麸,用磷化铝熏蒸处理,清除麦麸中的昆虫和螨类。方法是:用全密封容器装 好麦麸,麦麸量占容器容量的80%,严格按照“磷化铝”使用操作规程及用量放入磷化铝,随后快速全密 封存,封存时间为7d~15d,开盖透气1d后方可使用。 6.4.2 饲养器具的准备 安全清洗捕食螨扩繁器及扩繁器底托盘,凉晒干,并按照生产要求安置好。 6.4.3 椭圆食粉螨接种 将经过熏蒸并透气1d后的麦麸盛入扩繁器内,每个扩繁器装入麦麸1000g,将扩繁器外围的麦麸清 理干净后,把扩繁器放入加好2cm~3cm水深的底托盘里。经2d~3d后,用手检查麦麸有湿润感觉时进行 椭圆食粉螨接种。每个扩繁器接入含椭圆食粉螨种螨的麦麸料200g,每克含种螨60只~100只,即接种 量为1万只~2万只。 6.4.4 椭圆食粉螨生产管理 在椭圆食粉螨生产过程中,经常检查温度、湿度条件和托盘水位情况。关好门、窗,保持生产环境 清洁。 6.4.5 巴氏新小绥螨接种 麦麸接种椭圆食粉螨10d后检查,当每克麦麸料中平均含有椭圆食粉螨60只以上时,在每个扩繁器 中接种巴氏新小绥螨种螨麦麸料约200g,其中每克含巴氏新小绥螨50只以上,确保巴氏新小绥螨接入量 万只以上。 6.4.6 巴氏新小绥螨的生产管理 6.4.6.1 在巴氏新小绥螨生产过程中,每天要检查温度、湿度,定期检查椭圆食粉螨和巴氏新小绥螨 密度,做好详细记录。 6.4.6.2 检查温、湿度 每天上午 9:00、下午 17:00 各记录一次温、湿度,算出两次温度的平均数, 一并记录,保证室内平均温度在 25℃~28℃,空气相对湿度不低于 80%。 6.4.6.3 检查椭圆食粉螨密度 在生产过程中,前期每 5d、后期每 3d 检查一次椭圆食粉螨密度,前 15 天椭圆食粉螨与巴氏新小绥螨的比例低于 60:1 时,应加入一定数量的椭圆食粉螨,提高椭圆食粉螨 密度。 6.4.6.4 检查巴氏新小绥螨密度 在生产过程中,前期 5d、后期每 3d 检查一次巴氏新小绥螨密度,并 作好记录。当每个检测样中巴氏新小绥螨达到 10 只以上,平均达到或超过 12 只时,完成生产过程。 6.4.6.5 注意托盘水位情况,适量加水以保证水位。 6.4.6.6 关注天气预报,室外空气湿度小时,关好窗户;室外空气湿度大时,每天开窗交换空气一次。 7 方法 7.1 检测用具 3 DB36/T 1065—2018 40W白炽灯(乳白色)台灯;简易漏斗,下面垫普通纱布用胶带纸封牢;8cm培养皿;划有1cm宽小方 格的10cm×10cm透明胶片;小吸管;移液管;1/100台式天平;水盘;手持记数器;解剖镜。 7.2 取样方法 7.2.1 在扩繁器中取样,从中间剖面垂直取样 5g,混合后随机从中取 3 个 0.2g 样品进行检测; 7.2.2 在培养床上分层取样,上、中、下各取两点,每点 2g,充分混合后,取其中 3 个 0.2g 样品进 行检测; 7.2.3 生产包装好的巴氏新小绥螨产品,每批次随机抽查 3 箱,每箱随机从上、中、下层各抽查 1 盒, 共计 9 盒。每盒检查 3 个样,每个样 0.2g,取其中有活动能力的巴氏新小绥螨幼、若、成螨计数。 7.3 提取椭圆食粉螨或巴氏新小绥螨 7.3.1 将抽取的每个检测样 0.2g 平铺在漏斗中,取一洁净 100mL 烧杯,加 3mL~5mL 清水并滴入 3 滴 20%洗洁精溶液,将铺好样品的漏斗放在烧杯上(此时漏斗口离液面约 5cm),再将烧杯置于水盘中。 7.3.2 将台灯压低至烧杯上方 2cm 进行烘烤,在室温(16℃~30℃)下,烤 10min~15min,让椭圆食 粉螨或巴氏新小绥螨从漏斗落入烧杯中。 7.4 记数椭圆食粉螨或巴氏新小绥螨 将烧杯放在划有1cm方格的透明胶片上,在解剖镜(6.5×40)视野下观察,逐格记录椭圆食粉螨或 巴氏新小绥螨的数量。如数量太多(1000只以上时),可用小吸管吸取含有螨的液体,滴20滴到培养皿 中,水平震动数下,静置2min,在解剖镜下逐格观察记数,视数量多少移动2次~4次。 7.5 检测准确性 椭圆食粉螨,密度在200只以下时,准确率90%以上;在200只~500只以下时,准确率80%;在500 只以上时,准确率约70%。巴氏新小绥螨的数量检测结果基本准确。 8 产品标志、标签、包装、贮存、运输 8.1 产品标志、标签和包装应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则及 GB 191、GB 3796 的有关规定。 8.2 包装 生产的巴氏新小绥螨,用捕食螨防雨释放器包装,

pdf文档 DB36-T 1065-2018 巴氏新小绥螨生产技术规程 江西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8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8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36-T 1065-2018 巴氏新小绥螨生产技术规程 江西省 第 1 页 DB36-T 1065-2018 巴氏新小绥螨生产技术规程 江西省 第 2 页 DB36-T 1065-2018 巴氏新小绥螨生产技术规程 江西省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23 02:30:22上传分享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