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 31.120 L 47 DB13 河 北 省 地 方 标 准 DB 13/T 2789—2018 显示用向列相热致液晶 通用技术要求 2018 - 07 - 16 发布 河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2018 - 08 - 16 实施 发 布 DB13/T 2789—2018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石家庄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石家庄诚志永华显示材料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奎、丰景义、张兴、梁志安、员国良、邵哲、徐凯。 I DB13/T 2789—2018 显示用向列相热致液晶通用技术要求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显示用向列相热致液晶的术语和定义、技术要求、检验方法、检验规则。 本标准适用于显示用向列相热致液晶。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8910.11 液晶显示器件 第1-1部分 术语和符号 SJ/T 11203 液晶材料术语 SJ 20746-1999 液晶材料性能测试方法 3 术语和定义 GB/T 18910.11、SJ/T 11203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向列相热致液晶 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呈现液晶相的材料,此液晶相为分子具有一个分子轴(单轴向列液晶)或两个 分子轴(双轴向列液晶)的长程有序排列。 4 产品分类 显示用向列相热致液晶分类见表1。 表 1 分类 名称 扭曲向列相液晶 按显示原理分类 高扭曲向列相液晶 超扭曲向列相液晶 按用途分类 特征 介电各向异性>0,适用于多路驱动产品,驱动路数为4路 (1/4Duty) 介电各向异性>0,适用于多路驱动产品,驱动路数为8路 (1/8Duty) 介电各向异性>0,适用于多路驱动产品,驱动路数为16 路及以上(≥1/16Duty) 垂直配向液晶 介电各向异性<0 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用液晶 电压保持率≥95.0% 1 DB13/T 2789—2018 5 技术要求 5.1 外观 显示用向列相热致液晶在使用温度范围内为乳白色液体或浅黄色液体。无悬浮物、无沉淀、无可见 杂质。 5.2 性能要求 5.2.1 扭曲向列相液晶、高扭曲向列相液晶、超扭曲向列相液晶、垂直配向液晶、薄膜晶体管液晶 显示器用液晶性能要求见表 2。 表 2 项目 要求 使用温度 0 ℃~40 ℃,存储温度 使用环境 -20 ℃~60 ℃ ≤80℃时 允差±1 ℃ >80℃时 允差±2 ℃ 阈值电压≤1.00V 时 粘度≤200 mm /s 阈值电压>1.00V 时 粘度≤150 mm /s 清亮点 2 粘度 2 10 Ω ·cm 11 Ω ·cm 阈值电压<2.00V 时 电阻率≥1.0×10 阈值电压≥2.00V 时 电阻率≥1.0×10 电阻率 ≤0.150 时 允差±0.001 >0.150 时 允差±0.002 ≤10.0 时 允差±0.3 >10.0 时 允差±0.5 ≤2.00 V 时 允差±0.05 V >2.00 V 时 允差±0.07 V ≤3.00 V 时 允差±0.17 V >3.00 V 时 允差±0.30 V ≤5.0 mV/℃时 允差±0.5 mV/℃ >5.0 mV/℃时 允差±0.8 mV/℃ 光学各向异性 介电各向异性 阈值电压 饱和电压 阈值电压随温度变化率 5.2.2 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用液晶还应满足表 3 性能要求。 2 DB13/T 2789—2018 表 3 项目 要求 电压保持率 ≥95.0% 离子浓度 ≤200.0 pC/cm 水含量 ≤3×10 密度 允差±0.0005 g/cm -5 3 <50.0 μ m 时 允差±3.0μ m ≥50.0 μ m 时 允差±5.0μ m <100 mPa·s 时 允差±3.0 mPa·s. ≥100 mPa·s 时 允差±5.0 mPa·s. 螺距 旋转粘度 6 试验方法 6.1 试验条件 环境温度:23℃±2℃,环境相对湿度:≤ 50%。 6.2 外观 目测混合液晶的外观,观察其颜色、状态。 6.3 清亮点 应符合SJ 20746-1999中方法101规定。 6.4 粘度 应符合SJ 20746-1999中方法102规定。 6.5 电阻率 应符合SJ 20746-1999中方法103规定。 6.6 光学各向异性 应符合SJ 20746-1999中方法104规定。 6.7 介电各向异性 应符合SJ 20746-1999中方法105规定。 6.8 阈值电压 应符合SJ 20746-1999中方法107规定。 3 DB13/T 2789—2018 6.9 饱和电压 应符合SJ 20746-1999中方法107规定。 6.10 阈值电压随温度变化率 6.10.1 检验仪器 液晶性能综合测试仪,准确度:0.1 mV/℃。 6.10.2 检验方法 打开液晶性能综合测试仪,调整光路;将样品固定在恒温系统中,打开恒温系统,设置测试温度 为0 ℃并开启温度调节,将温度降到0 ℃并恒温10 min;设置驱动条件,运行测试程序测试;测得光 电曲线后,按阈值电压和饱和电压定义选取计算数据区间并确认,由计算机处理得到0 ℃下的阈值电 压V90, 0, 0和饱和电压V10, 0, 0;设置测试温度为40 ℃,重复以上操作,得到40 ℃下的阈值电压V90, 0, 40和 饱和电压V10, 0, 40; 按式(1)计算: ……............................... ........(1) 其中: V90,0,T1 为0 ℃时的阈值电压; V90,0,T2 为40 ℃时的阈值电压; T1=0 ℃; T2=40 ℃。 6.11 电压保持率的测量 6.11.1 检验仪器 液晶性能综合测试系统,准确度:0.1%。 6.11.2 检验方法 将液晶灌入测试盒,放入恒温箱内,待温度稳定后,进入测试程序,程序自动给出电压保持率数 2 值。测试盒为7.0 μ m TN液晶盒,电极面积为1 cm ,测试电压为5V,加电时间60 ms,测试时间为16.61 ms,测试温度为20 ℃±0.1 ℃。 6.12 离子浓度的测量 6.12.1 检验仪器 液晶性能综合测试仪,准确度:0.1 pC。 6.12.2 检验方法 4 DB13/T 2789—2018 2 将液晶灌入测试盒,测试盒为7.0 μ m TN液晶盒,电极面积为1 cm ,放入恒温箱内,待温度稳定 后,进入测试程序,手动取点,得到离子浓度值。测量波形为三角波,测量频率0.1 Hz,测试温度为 20 ℃±0.1 ℃。 6.13 水含量的测量 6.13.1 检验仪器 -6 水分测试仪,准确度:1×10 。 6.13.2 检验方法 用卡尔·费休试剂滴入定量的样品中至终点,读数。测试环境温度为23 ℃±2 ℃,环境相对湿度 ≤30%。 6.14 螺距的测量 6.14.1 检验仪器 读数显微镜、楔形盒,准确度:0.1 μm。 6.14.2 检验方法 将液晶灌入楔形盒内,显微镜下读出向错线之间的间隔d,螺距P=tgθ×2×d,tgθ=0.0185。测试温 度:25 ℃±2 ℃。 6.15 密度测试 6.15.1 检验仪器 -5 密度计,准确度:1×10 3 g/cm 。 6.15.2 检验方法 使用注射器抽取1.5 ml待测液晶,仔细排出注射器中的气泡。将注射器与进样口连接,缓慢进样, 至液晶从出口端压出5 mm~10 mm。在屏幕上观察测量池中是否有气泡,如果存在气泡,重新进样;设 置温度:使用触摸屏设置测试温度,到达设定温度后恒温10 min;开始测量,测量结束后自动显示数 据。 6.16 旋转粘度测试 6.16.1 检验仪器 液晶参数测试系统。 6.16.2 检验方法 将液晶灌入20 μ m反平行测试盒,放入恒温箱内,待温度稳定后(测试温度±0.1 ℃范围内), 进入测试程序,测试液晶旋转粘度。 7 检验规则 5 DB13/T 2789—2018 7.1 产品应经质量检验部门检验合格,并附有合格证后方可出厂。 7.2 产品检验分为出厂检验和型式检验。 7.2.1 出厂检验项目包括:阈值电压、饱和电压、清亮点、电阻率;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用混合 液晶还包括电压保持率、离子浓度、水含量的要求,旋转粘度、密度、螺距由供货方和使用方共同协 商约定是否进行检测。 7.2.2 下列情况之一应进行型式检验: a) b) c) d) 新产品投产时; 正常生产 1 年; 原材料、工艺发生改变; 检验结果与型式检验结果不相符。 7.3 组批 一次投料为一个检验批。 7.4 判定规则 检验项目全部合格,判定为合格。如有一项不合格,重新抽样复检,复检仍不合格,判该批产品 不合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DB13-T 2789-2018 显示用向列相热致液晶通用技术要求 河北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0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0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23 02:33:33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