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 67.080.20 B 23 DB36 江 西 省 地 方 标 准 DB36/T 520—2018 代替 DB36/T 520-2007 有机食品 毛豆生产技术规程 Organic food—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green soybean (Edamame) 2018 - 11 - 28 发布 江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2019 - 06 - 01 实施 发 布 DB36/T 520—2018 目 次 前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条件与要求 ........................................................................ 1 4 种子选择与处理 .................................................................... 2 5 选地整地 .......................................................................... 2 6 栽培与管理 ........................................................................ 2 7 病虫草害防控 ...................................................................... 3 8 采收与贮运 ........................................................................ 4 9 质量控制 .......................................................................... 5 I DB36/T 520—2018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DB/T 520-2007,与DB36/T 520-2007《有机食品 毛豆生产技术规程》相比,主要技术 变化如下: ——第三章删除 3.1 节和 3.7 节内容,总则修改为产地与环境要求,基地土壤条件的内容修改为土 壤条件符合 GB 15618 要求,4.1、4.2、4.3 内容合并; ——4.1 修改为种子要求,第五章整地播种修改选地整地,5.1 整地修改为选地,5.2 做畦修改为整 地; ——第六章节修改为栽培与管理,内容调整为两大节,修改为 6.1 育苗栽培、6.2 直播种栽培,其 余小节做相应调整,第七章、第八章内容合并为第七章,内容调整为三大节; ——新增档案管理章节,第九章、第七章修改为病虫草害防控,小节内容做相应修改调整; ——标准的范围内容要按修改后的章节名称做修改。 本标准由宜春市市场和质量技术监督管理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万载县科技局、万载县农业局、万载县市场和质量监督管理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朱业斌、巢红专、刘向众、杨家远、辛会英、辛建庆、杨荣。 本部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DB36/T 520-2007。 II DB36/T 520—2018 有机食品 毛豆生产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有机食品 毛豆生产过程中的条件与要求、种子选择与处理、选地整地、栽培与管理、 病虫草害防治、采收与贮运、质量控制等规范和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有机毛豆的生产管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3095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 4404.2 粮食作物种子 第2部分:豆类 GB 5084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 3095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 15618 土壤环境质量 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 GB/T 19630.1 有机产品 第1部分:生产 GB/T 19630.3 有机产品 第3部分:标识与销售 GB/T 19630.4 有机产品 第4部分:管理体系 3 条件与要求 3.1 产地环境要求 有机毛豆生产基地应远离城区、工矿区、交通主干线、工业污染源、生活垃圾物等。要求隔离条件 好,不受化学农药的漂移和化肥的污染。基地环境经省级环境监察部门检测,应符合以下要求: a) 环境空气质量符合 GB 3095 中的二级标准; b) 土壤环境质量符合 GB 15168 中的二级标准和 GB 3095 的规定。 c)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符合 GB 5084 规定。 3.2 气候条件 毛豆为喜温作物。种子发芽的最低温度为10℃~11℃,适温15℃~25℃。生育期适温为20℃~28℃。 3.3 缓冲带 在有机基地和常规地块之间设置有效的缓冲带或物理障碍物,保证有机地块不受污染。 3.4 转换: 按GB/T 19630.1标准的规定执行。 3.5 污染控制 1 DB36/T 520—2018 按GB/T 19630.1标准的规定执行。 4 种子选择与处理 4.1 种子与要求 品种应选择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选择抗病、抗逆性强、生育期适中、品质优、产量高、商品性好 的毛豆品种。加强不同遗传特性品种的搭配。种子质量应符合GB 4404.2 的规定。毛豆种子应来自有机 农业生产系统,在得不到认证的有机种子和种苗的情况下(如在有机种植的初始阶段),可使用未经禁 用物质处理的常规种子,但需要有获得有机种子的计划。禁止使用转基因种子。 4.2 种子处理 种子应采用天然材料制作且未被化学物质污染(含化学油漆)的器皿盛装,选晴天晒2h~3h以杀死种 子表面部分病原菌,增强种子通透性,提高种子活力。切忌在水泥地面曝晒。 5 选地整地 5.1 选地 选择土壤深厚,肥力中等,排灌方便土壤种植,不宜连作,可以采取轮作方式。如春大豆——晚稻; 春大豆——番薯——油菜;玉米、毛豆——蔬菜等。但轮作的作物必须按有机农业生产方式栽培、管理。 5.2 整地 春毛豆最好在头年冬季进行土壤翻耕,夏秋毛豆在栽种15d之前进行土壤翻耕,细耙1~2遍。 地面 整平耙细后,依地块周围环境、毛豆生长有利的方向做畦,畦面宽1.2m~1.5m,沟宽30cm,沟深30cm。 6 栽培与管理 6.1 育苗栽培 6.1.1 苗床整地 深耕20㎝~25cm,无漏耕,并充分耙细。苗床畦宽1.2m~1.5m,沟深30cm,沟宽30cm。 6.1.2 播种 种子萌动发芽临界温度为地温10℃~11℃,以15℃~25℃最适宜,无论是设施栽培或露地栽培,都 应满足这个条件。春季小拱棚加地膜育苗,在2月中下旬播种。小拱棚加地膜育苗,每平方米落粒200g~ 250g。 6.1.3 苗床管理 若苗床干燥,要打足底水。播后覆盖2cm~3cm厚的细土,再盖上地膜或稻草,以保温保湿,最后盖 上小拱棚。出苗后要及时揭去平铺地膜。苗期应根据气温情况,充分见光,保持适应温度,促进生长。 如温度高于25℃时,要及时揭去棚两头膜通风,防止高脚苗、烧苗。雨天要做好开沟排水,降低地下水 位,防止烂种烂苗。 2 DB36/T 520—2018 6.1.4 移栽 2 以两片真叶展平时较为合适移栽。行株距26cm×30cm,每667m 栽5000蔸~6000蔸,每蔸栽2株~3 2 株,即每667m 栽12000株~15000株。 6.2 直播栽培 6.2.1 总则 春季宜在3月下旬或4月上旬,海拔高的地区,可以适当晚些播种,夏秋可随时播种,一般夏季4~6 2 月,秋季7月下旬播种。每667m 播4kg~5kg,每穴3粒~4粒。在挖穴落种时,复盖锯屑。 6.2.2 间苗 出苗后要及时间苗、匀苗、补苗。 6.2.3 水份管理 大豆播种期,土壤湿度20%~40%适于发芽,幼苗期水分少,有利于根系向下扎,培育壮苗。“干花 湿荚”,结荚期应保持田地湿润。水质符合GB 5084农田灌溉三级规定水质标准。 6.3 施肥 6.3.1 肥料种类 有机肥指来自有机畜牧业生产体系的牲畜粪便;来自有机体系经有机认证机构评估许可的堆肥、沤 肥、厩肥、沼气肥、绿肥、饼肥及有机蔬菜专用肥;矿物源肥料、微量元素肥料和微生物肥料,只能作 为培肥土壤的辅助材料。微量元素肥料在确认大豆有潜在缺素危险时作叶面肥喷施。禁止使用化学肥料 和含有毒、有害物质的城市垃圾、污泥和其他物质等。 6.3.2 施肥方法 6.3.2.1 基肥 2 每667m 施腐熟农家肥1000kg~2000kg,加磷矿粉100kg~150kg,或经有机认证机构评估的商品有机 肥200kg~300kg。 6.3.2.2 追肥 在豆苗子叶转黄即将脱落时进行一次追肥,每蔸点施充分腐熟农家肥0.1kg,并覆盖田土。叶面肥 根据豆苗生长情况喷施,叶面肥料在毛豆采摘前10d停止使用。 6.3.2.3 注意事项 所施用有机肥其原料均来自有机体系并符合GB/T 19630.1要求;有机堆肥、沤肥、必须经充分腐热; 有机肥在采购前须经有机认证机构的评估评审。 7 病虫草害防控 7.1 原则 3 DB36/T 520—2018 遵循防重于治的原则,从整个毛豆生态系统出发,以综合防治为基础,运用农艺措施、物理防治和 生物防治措施,创造不利于病虫草孳生而有利于各类天敌繁衍的环境条件,增进生物多样性,保持毛豆 田地生态平衡,减少各类病虫草所造成的损失。 7.2 病虫害防控 7.2.1 农艺措施 7.2.1.1 选择抗病虫、抗逆性强的品种。从国外或外地引种时,必须进行植物检疫,不得将危险性病虫 草随种子带入 7.2.1.2 播前晒种 2h~3h。 7.2.1.3 合理调控肥水,做好清沟排水工作。 7.2.1.4 间作套种,在毛豆田内及周边套种玉米、蕃薯、葱等植物。 2 7.2.1.5 播种前整地,每 667m 均匀撒施 75kg 熟石灰。 7.2.1.6 在毛豆收获结束时,做好清园工作,将田间的作物残株、树枝烂叶及杂草去除干净,集中烧毁。 7.2.2 物理措施 7.
DB36-T 520-2018 有机食品 毛豆生产技术规程 江西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9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9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23 03:13:35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