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标准网
ICS 65.150 B 51 DB13 河 北 省 地 方 标 准 DB 13/T 2848—2018 虾蜇贝混养技术规范 2018 - 09 - 21 发布 河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2018 - 10 - 21 实施 发 布 DB13/T 2848—2018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唐山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唐山曹妃甸区源泽水产养殖有限公司、唐山市曹妃甸区市场管理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洁、王刚、霍飚、岳强、马国臣、张洁、张根柱、王广宇、刘学会、刘卫 国、姜延颇、贾光辉、刘永刚、魏源、曹大军。 I DB13/T 2848—2018 虾蜇贝混养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对虾、海蜇和贝类混养技术中环境条件、放养前准备、养殖模式、苗种放养、养殖 管理、及收获。 本标准适用于中国对虾、海蜇(或黄斑海蜇)与缢蛏(或菲律宾蛤仔或毛蚶)混养。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3078 饲料卫生标准 GB/T 15101.2 中国对虾 苗种 NY/T 394 绿色食品 肥料使用准则 NY 5052 无公害食品 海水养殖用水水质 NY 5070 无公害食品 水产品中渔药残留限量 NY 5071 无公害食品 渔用药物使用准则 NY 5072 无公害食品 渔用配合饲料安全限量 SC/T 2002 对虾配合饲料 SC/T 2058 菲律宾蛤仔 亲贝和苗种 SC/T 2066 缢蛏 亲贝和苗种 SC/T 2079 毛蚶 亲贝和苗种 《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令(2003)第[31]号 3 环境条件 3.1 场地选择 养殖地应生态环境良好,无工业“三废”及农业、城镇生活、医疗废弃物污染。 3.2 养殖用水 水源为自然海水,池塘养殖水质应符合NY 5052的规定。 3.3 养殖池 3.3.1 面积、水深 面积一般30亩以上,泥沙质底,池底淤泥厚度不超过5 cm。水深应达到1.5 m~2.0 m。养殖缢蛏需 要构建蛏台,台上水位0.4 m~1.4 m。 3.3.2 进排水渠道 1 DB13/T 2848—2018 进、排水渠道应分开设置,进水口远离排水口。 4 放养前准备 4.1 清池 养殖池内积水排干,清除淤泥、曝晒,翻耕、平整,整修池埂、闸门。 4.2 构建蛏台 蛏台平行于进排水方向,长度与池塘底部长度相等。蛏台宽2.0 m~3.0 m,高出池底50 cm~60 cm, 间距5 m~10 m,中间稍高,两边略低,便于排水和操作管理。蛏台面积一般占虾塘面积的15 %~20 % 为宜。 4.3 安装保护网 池塘四周内侧,离岸1 m处插设8目筛绢网,拐角处围成圆弧形,网高出水面30 cm。 进水闸口设置锥形网,养殖前期网目40~60目,网袖长度为14 m~16 m,待对虾体长7 cm~8 cm, 网目20目,网袖长度为10 m~12 m。排水闸口设置半径5 m~6 m的半圆围网,网高超出水面50 cm,养殖 前期网目20目,待对虾体长8 cm~9 cm,网目8目。 4.4 药物清塘 清整池塘之后,放贝苗前15 d~30 d,采用药物清池。药物使用应符合NY 5071的要求。常用清塘 药物及使用方法见表1。 表 1 常用清塘药物及使用方法 药物名称 用 生石灰 每亩(100~150)kg ≥10d 杀灭野杂鱼、鱼类寄生虫和病原菌 每亩(20~30)mg/L ≥5d 杀灭鱼类寄生虫和病原菌 漂白粉 (有效氯含量25 %~30 %) 量 休药期 用 途 用 法 干法清塘 带水清塘(10~20)cm 4.5 进水 4.6 休药期结束后,开始进水,进水须经 40~60 目筛绢网过滤,首次进水 1.0 m 左右。 4.7 施肥 可用有机肥、无机肥和生物肥料,所用肥料应符合NY/T 394的规定,常用肥料的施用量及施用方 法见表2。无机肥施用根据池水藻相、水色及透明度进行,池水水色以浅绿色、淡黄色或淡褐色为宜。 透明度30 cm~40 cm。 表 2 常用肥料的施用量及施用方法 肥料种类 肥料名称 有机肥 发酵粪肥 2 量 施用方法 每亩(20~25 )kg 堆放在池塘向阳浅水处,每隔(2~3)d翻动一次 3 氮肥 每亩(2~4 )g/ m 磷肥 每亩(0.2~0.4) g/ m 无机肥 生物肥料 用 3 分别溶水稀释后,全池泼洒 按产品说明使用 DB13/T 2848—2018 4.8 培养或移植饵料生物 4月初,在放虾苗前10 d~15 d,向养殖池内移植蜾蠃蜚,使其在池内繁殖,移植量每亩为3 kg~ 6 kg。 5 养殖模式 常见虾蜇贝混养模式见表3。 表 3 不同养殖模式的放养品种及放苗密度 养殖模式 中国对虾、海蜇与缢蛏混养 品 种 苗种规格 放苗密度 中国对虾 (0.8~1)cm (4000~5000)尾/亩 海 蜇 伞径(3~5)cm (200~300)片/亩 缢 蛏 中国对虾、海蜇与菲律宾蛤仔 每千克6000粒(壳长1~2 cm) 每亩(13~17)kg(虾塘水面计算) 中国对虾 (0.8~1)cm (4000~5000)尾/亩 海 蜇 伞径(3~5)cm (200~300)片/亩 菲律宾蛤仔 每千克(220~280)粒 每亩(20~30)kg 中国对虾 (0.8~1)cm (4000~5000)尾/亩 海 蜇 伞径(3~5)cm (200~300)片/亩 毛蚶 每千克(240~300)粒 每亩(40~50)kg 混养 中国对虾、海蜇与毛蚶混养 6 苗种放养 6.1 苗种选择与运输 符合GB/T 15101.2、SC/T 2058、SC/T 2066、SC/T 2079的规定。 6.2 放苗时间 对虾苗种4月底,自然水温稳定在14 ℃以上放苗。海蜇苗种5月下旬,水温稳定在20 ℃以上, 30 d~ 50 d一茬,放养2~3茬。贝类苗种4月上旬,水温10 ℃以上,在进水消毒半月后放苗。 6.3 放苗条件 放苗时应选择晴朗、无大风天气,苗种培养池与养成池水盐度差应小于5,温度差应小于5 ℃。 6.4 放苗规格和密度 苗种放苗规格和密度见表3。 6.5 放苗方法 3 DB13/T 2848—2018 对虾和海蜇放苗时,运苗袋先放入池中进行水温过渡,后打开袋口,将苗种慢慢放入池中。缢蛏 苗种均匀播撒于蛏台上,菲律宾蛤仔和毛蚶苗种均匀播撒在池塘底部。 7 养殖管理 7.1 巡塘 每日早晚巡塘,查看池塘的水环境变化,检查池塘设施安全情况、观察对虾摄食情况及海蜇的活 动情况并做好记录。 7.2 水质调控 水质调控通过换水和使用微生态制剂进行。养殖前期以添加水为主,每次添加10 cm~15 cm,水深 控制在1 m左右(蛏台上50 cm左右)。7月下旬,养殖中后期半个月换水一次,每次换池塘总水量的15 %~ 30 %,水位达到1.5 m以上。5月中旬开始人工施肥(施肥同4.6施肥部分)。6月中旬开始,为保持水质 清新,每15 d~20 d使用光合细菌、EM菌等有益微生态制剂。 7.3 饵料投喂 7.3.1 中国对虾饵料 对虾在体长6 cm之前,主要摄食基础饵料,少量投喂人工配合料和小卤虫。 6 cm以上以投喂大卤虫、蓝蛤等鲜活饵料为主,以投喂配合饲料为辅。5月中旬至6月中旬投喂大 卤虫,6月中旬至8月中旬投喂蓝蛤,蓝蛤粒径由小到大逐渐增加。鲜活饵料投喂量为对虾体重的30 %~ 50 %,配合饲料为对虾体重的4 %~5 %。 饵料全池投喂。虾苗体长6 cm~8 cm时,每天上午一次性投喂;9 cm~11 cm时,上午7:00~8:00 投喂一次,下午16:00~17:00投喂一次,两次投喂量相等;11 cm以上,每天上午一次性投喂。配合饲 料质量和安全卫生应符合GB 13078、NY 5072和SC/T 2002的规定。 7.3.2 海蜇饵料 海蜇苗种放养10 d之后,开始投喂海蜇生态合成饵料,加水搅拌成悬浊液,全池泼洒,日投喂量 每亩为1.5 kg~2 kg。有条件的养殖场可以泼洒人工配制的面包酵母菌液作为添加饵料投喂。配合饲料 质量和安全卫生应符合GB 13078、NY 5072的规定。 7.4 日常检测 定期测量水温、透明度、盐度、溶解氧、氨氮等常规水质指标。定期检测池内浮游生物种类及数 量变化。每隔5 d~10 d 测量一次对虾及混养品种的生长情况,并做好养殖生产记录。 7.5 病害防控 以预防为主,治疗为辅。病害防控采取以下措施: a) 引进对虾良种,如中国对虾“黄海”系列良种; b) 开展苗种检疫,虾苗 WSSV、IHHNV、TSV、IMNV 和 YHV 不得检出; c) 投喂饵料经过检测,不携带 WSSV 等病毒,定期用乳酸菌、酵母菌等有益微生物拌料投喂; d) 测水调水,定期使用光合细菌、EM 菌等有益微生态制剂调控水质,NH4+-N﹤0.1,NO2-N﹤0.1, 80﹤总碱度﹤160; e) 开展虾蜇贝鱼多品种立体健康养殖模式,生物防治对虾疾病。 4 DB13/T 2848—2018 药物使用应符合 NY 5071 的规定,药物残留应符合 NY 5070 的规定。 f) 8 收获 8.1 海蜇收获 7月上旬开始,海蜇达到每片2.5 kg的规格时陆续收获。凌晨5:00~7:00和晚上17:00~19:00海蜇 浮到水面时拉网出池,或乘船在池中用抄网捕捞。 8.2 中国对虾收获 10月中旬,采取拉网、排水收虾的方法收获。 8.3 螠蛏收获 12月初,壳长(6 cm以上)达到每公斤50粒时收获。采取人工挖取的方法收获。 8.4 菲律宾蛤仔收获 11月至翌年初春,壳长(3 cm以上)达到每公斤80~100粒时收获。采取人工挖取的方法收获。 8.5 毛蚶收获 11~12月份,壳长(3.5 cm以上)达到每公斤60~80粒时收获。采取人工挖取的方法收获。 8.6 产品质量 收获产品质量符合《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规定》规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pdf文档 DB13-T 2848-2018 虾蜇贝混养技术规范 河北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9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9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13-T 2848-2018 虾蜇贝混养技术规范 河北省 第 1 页 DB13-T 2848-2018 虾蜇贝混养技术规范 河北省 第 2 页 DB13-T 2848-2018 虾蜇贝混养技术规范 河北省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23 03:21:23上传分享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