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标准网
ICS 65.020 B 16 吉 DB22 林 省 地 方 标 准 DB 22/T 2327—2019 代替 DB 22/T 2327-2015 森林害鼠综合防治技术规程 Technical regulation for integrated management of forest rodent pests 2019 - 05 - 27 发布 吉林省市场监督管理厅 2019 - 06 - 17 实施 发 布 DB22/T 2327—2019 前 言 本标准按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DB22/T 2327-2015《森林鼠害综合防治技术规程》,与DB22/T 2327-2015相比,除编辑 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标准名称修改为《森林害鼠综合防治技术规程》; ——增加了规范性引用文件(见 2) ; ——修改了森林害鼠术语(见 3.1,2015 版的 3.1) ; ——修改了抗生育剂术语(见 3.3,2015 版的 3.3) ; ——修改了发生及成灾指标(见 4,2015 版的 4) ; ——删除了程度划分(见 2015 版的 4.1.1); ——修改了应施调查的寄主林分(见 5.1,2015 版的 5.1) ; ——增加了种类和密度调查中的“布设 100 个鼠铗”(见 5.4); ——删除了预防措施中“封山育林” (见 2015 版 6.1.2); ——修改了化学防治(见 6.4,2015 版的 6.2.3); ——增加了森林害鼠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及危害(见附录 A)。 本标准由吉林省林业和草原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吉林市林业科学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桓、田俊德、杨晓光、张海军、陈玉宝、刘音、李晶、王辉、孙震、杨小平、 蒋忠伟、王永和、颜世敏、张守江、陈明光、孟祥红、胡艳、刘双印。 本标准历次发布情况为: ——DB22/T 2327-2015。 I DB22/T 2327—2019 森林害鼠综合防治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森林害鼠的发生及成灾指标、监测调查、综合防治技术及安全措施。 本标准适用于森林害鼠防治。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LY/T 2849 抗生育剂防治森林地上害鼠技术规程 NY/T 1276 农药安全使用规范 总则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森林害鼠 forest rodent pests 栖息在森林内,在冬季食物匮乏期,取食林木地径表皮,对树木造成严重为害的鼠类。包括棕背䶄 长白山亚种(Clethrionomys rufocanus changbaishanensis)、红背䶄 (Clethrionomys rutilus)、 沼泽田鼠(Micritus fortis)、大林姬鼠(Apodemus peninsulae)、黑线姬鼠(Apodemus agrarius)。 各鼠种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及危害见附录A。 3.2 抗凝血杀鼠剂 anti clotting rodenticide 通过破坏血液的凝固,损害毛细血管管壁,增加毛细血管渗透性,使中毒害鼠死于内出血的一类慢 性药剂。 3.3 抗生育剂 antifertility agent 能够对害鼠生殖生理产生破坏作用,致使其单性或两性短时不育甚至永久不育,从而降低害鼠种群 密度的一类药剂。 3.4 林木保护剂 tree protection agent 对害鼠有驱避作用、不伤害天敌、对生态环境安全的一类药剂。 4 发生及成灾指标 见表 1。 1 DB22/T 2327—2019 表1 划分方法 森林害鼠监测指标划分表 发生危害程度及成灾指标 低鼠口 轻度发生 中度发生 重度发生 成灾指标 林木受害率(%) A<3 3≤A≤10 10<A≤20 A>20 A>20 铗日捕获率(%) B<1 1≤B≤5 5<B≤15 B> 16 注:表中A为林木受害率(%),B为铗日捕获率(%)。 5 监测调查 5.1 应施调查的寄主林分 5.1.1 二针松(pinus spp.)、五针松(pinus sp.)和落叶松 Larix spp.等针叶树种的新植林、未 成林造林地、幼龄林和中龄林。 5.1.2 水曲柳 Fraxinus mandshurica 、黄菠萝 Phellodendron amurense、糠椴 Tilia mandschurica、 紫椴 Tilia amurensis、杨树 Populus spp. 等阔叶树种的新植林、未成林造林地、幼龄林和中龄林。 5.2 踏查 5.2.1 踏查地块的划分 按林龄组相同的原则,将相邻的林龄相近、林相近似寄主林分小班合并为一个踏查地块,面积不超 2 过200 hm 。 5.2.2 线路调查 于4 月中下旬,在踏查块中沿踏查线路,随机选取100 样株,观察样株干基部表皮有无前一年冬季 或当年春季被害状。调查结果填入附录B。 5.3 标准地调查 2 对于踏查块林木受害率达到3%以上的林分,以小班为单位进行标准地调查。标准地面积0.2 hm , 在标准地中设100 样株进行调查。观察样株干基部表皮有无前一年冬季或当年春季被害状。调查结果填 入附录C。 5.4 害鼠种类和密度调查 10 月上旬在调查标准地内采用5 m铗日法,即铗行距和铗间距均为5 m,布设100 个鼠铗,诱饵为 白瓜子,连续2 d布铗,每天调查捕获鼠的种类和数量,同时在原地重新布铗,满200 铗日为止。调查 结果填入附录C。 6 综合防治技术 6.1 6.1.1 2 营林预防 营造混交林;在营造针叶林时适当栽植接骨木、稠李等驱鼠植物。 DB22/T 2327—2019 6.1.2 6.1.3 6.2 及时补植和幼林抚育,促进林木尽快郁闭成林。 用林木保护剂对苗木喷干后造林。 物理防治 采用铁板鼠铗、弓形铗、捕鼠笼、捕鼠井等物理器械,用炒熟的白瓜子等为饵料进行人工灭鼠。 6.3 天敌控制 6.3.1 6.3.2 6.3.3 6.4 禁猎、禁捕,保护鼠类天敌资源。 在人工林内堆积石头堆或枝柴、草堆,招引鼬、蛇等害鼠天敌。 在人工林缘或林中空地,保留较大的树木或设置招引杆,招引天敌。 化学防治 药剂及投放方法见表 2。 表2 防治 杀鼠剂 时间 (4 月 上旬) 秋季 (10 月下 旬) 名称 投药方法 抗生 育剂 莪术醇雌性 抗生育剂或 雷公藤甲素 颗粒剂 20 m×5 m 生化 灭鼠 剂 20.02%地芬. 硫酸钡颗粒 剂 抗凝 血杀 鼠剂 生化 灭鼠 剂 抗凝 血杀 鼠剂 7.1 7.2 10 m×10 m 或 20 m ×5 m 中度危害 投药量 1500 g/hm 2 1500 2 g/hm 重度危害 投药方法 投药量 20 m×5 m 2500 g/hm2 10 m×10 m 或 2250~2500 20 m×5 m 投药方法 2 g/hm 20.02%地芬. 硫酸钡颗粒 剂 溴敌隆、溴鼠 灵、杀它仗等 10 m×10 m 或 20 m×5 m 5 m×5 m 或 溴敌隆、溴鼠 灵、杀它仗等 备注 7 轻度危害 种类 春季 森林害鼠化学防治 10 m×5 m 20 m×5 m 1500 g/hm 2 5 m×5 m 或 10 m×5 m 5 m×5 m 或 10 m×5 m 2250~2500 g/hm 2 1500 g/hm 5 m×5 m 或 10 m×5 m 2 重要林分受到中度危害采用 高投药量进行防治。 投药量 4000 g/hm2 2000 g/hm2 ~2500 g/hm2 4000 g/hm2 5 m×5 m 或 2000 g/hm2~ 10 m×5 m 2500 g/hm2 重要林分受到重度危害采用 高投药量进行防治。 安全措施 在鼠药投放区域要设置严禁放牧的警示牌,以免人畜中毒事件发生。 药剂使用应符合 NY/T 1276 的规定。 A 3 DB22/T 2327—2019 BA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森林害鼠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及危害 森林害鼠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及危害见表A.1。 表 A.1 森林害鼠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及危害表 鼠种 棕背 䶄 红背 䶄 东方 田鼠 大林 姬鼠 黑线 姬鼠 形态特征 生活习性 危害 体长 100 mm~130 mm,尾短不到体 长的 l/3,纤细而毛稀。体背面通 常红棕色。腹面灰色,有的带白色; 后足背面褐灰色或带灰白色。第 3 上臼齿有 3 个突起 2 个缺刻。 栖息于混交林、杨桦林、红松林、落叶松林及坡地林缘等生 境中。主要在夜间活动。冬季可在雪层下活动,在雪面上有 洞口,雪下有纵横的洞道。杂食性,除植物外还采食小型动 物和昆虫。可采食的地榆、凤毛菊等 30 多种植物。对樟子松、 落叶松、杨树等乔木树皮也较喜欢。繁殖期 5 个月。寿命约 1.5 年。每年产仔 2 窝~3 窝,平均每窝 4 仔~6 仔。 主要危害林 木种子;早春 或秋季时啃 咬幼树的树 皮,有时啃咬 枝梢。 体长 70 mm~110 mm。尾短约为体 长的 1/3。尾毛较长,尾粗毛密。 体毛为鲜艳的赭褐色或棕红色,四 肢短小,脚掌前部被毛。耳较小, 匿于毛下,向前折到眼耳间 1/2 处。 第 3 上臼齿有 4 个突起 3 个缺刻。 在倒木或树根下的枯枝落叶层中。不冬眠,冬季可以在雪被 下活动,在雪下可以找到其活动的跑道。喜吃延胡索的球茎, 凤毛菊的嫩枝,五福花,红脉巢菜,山芝麻,乌头等。樟子 松、落叶松新植苗、3 年生左右的幼林取食危害特别重。繁 殖期 6 个月。每年产 2 胎~3 胎,每胎平均 5 只~6 只。寿 命约为 1.5 年。 喜食植物的 嫩枝、嫩叶, 有时亦食植 物的花及果 实,更喜食林 木种子。 体型较大短粗,体长 100 mm~160 mm,尾长超过体长的 1/3,不及体 长 1/2。耳短圆。体毛黄褐色,体 侧稍淡,腹面污白色,颜色相同。 新生幼鼠略深于成鼠呈黑色。 主要栖息于低湿多水的沼泽、湖河漫滩或沿湖草甸及沟谷水 湿地中。有迁移现象。昼夜取食,春夏季不储食,以大叶樟、 三岔蒿、各种苔草的根茎为食。在越冬窝周围地下有 2 个~4 个储藏室,每室储存食物 250 g~600 g。繁殖期 5 个月。出 窝捕食的幼鼠 12 g~14 g。胎仔数多为 4 个~6 个

pdf文档 DB22-T 2327-2019 森林害鼠综合防治技术规程 吉林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0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0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22-T 2327-2019 森林害鼠综合防治技术规程 吉林省 第 1 页 DB22-T 2327-2019 森林害鼠综合防治技术规程 吉林省 第 2 页 DB22-T 2327-2019 森林害鼠综合防治技术规程 吉林省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23 03:21:53上传分享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