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 11.020 C 05 吉 DB22 林 省 地 方 标 准 DB 22/T 3025—2019 间质性肺疾病中医诊疗规范 TCM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 2019 - 05 - 27 发布 吉林省市场监督管理厅 2019 - 06 - 17 实施 发 布 DB22/T 3025—2019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吉林省中医药管理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檀、袁成波、仕丽、张丽秀、胡少丹、王秀江、管明、齐文龙、王芳。 I DB22/T 3025—2019 间质性肺疾病中医诊疗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间质性肺疾病的诊断、辨证、治疗、预防和调护。 本标准适用于间质性肺疾病(肺痹)的诊断与治疗。 2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2.1 间质性肺疾病 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 一组主要累及肺间质和肺泡腔,导致肺泡-毛细血管功能单位丧失的弥漫性肺疾病,亦称作弥漫性 实质性肺疾病。应属于中医肺痹范畴。 3 诊断 3.1 症状 咳嗽,多为干咳,或咳少量粘液痰;喘促,早期多在活动后出现,渐至静息状态下即喘。 3.2 相关病史 既往病史包括心脏病、结缔组织病、肿瘤、脏器移植等;药物应用史;家族史;吸烟史;职业或家 居环境暴露史;宠物嗜好或接触史。 3.3 体征 两肺底闻及吸气末爆裂音。 3.4 辅助检查 肺CT表现包括弥漫性结节影,磨玻璃样变、肺泡实变、小叶间隔增厚、胸膜下线、网格影伴囊腔形 成或蜂窝状改变,常伴牵拉性支气管扩张或肺结构改变。肺功能以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和弥散功能障碍 为特征。 4 辨证 4.1 4.1.1 邪盛痹重期 寒饮伏肺、肺络痹阻 1 DB22/T 3025—2019 咳喘气急,动则尤甚,痰白清稀,心胸憋闷,面色青灰,口唇紫绀,手足欠温,畏寒肢冷,舌质紫 暗,舌下脉络迂曲,脉浮弦或沉弦细。 4.1.2 脾经伏火、痰热内蕴 喘促,气短,动则尤甚,咳嗽,咳痰色黄,量少质粘,不易咳出,口唇干红,口干渴喜饮,小便少, 大便干,舌质红,苔黄根腻,脉弦数或弦滑。 4.1.3 湿热蕴于三焦 咳嗽,咳痰,痰多,色灰黄,质粘,难咳,动则喘促,口干,身热,周身困重,面红,倦怠乏力, 小便短赤,大便粘滞,舌质红,苔薄黄,脉滑数。 4.1.4 肺肾阴虚、肺络不畅 咳嗽,无痰或少量黄痰,或痰中带血丝,动则喘促,气短,咽喉燥痛,手足心热,心烦,口干,舌 红,少苔,舌有瘀斑或舌下脉络紫暗,脉细数。 4.1.5 肠胃湿热、痰饮痹肺 咳喘气急,动则尤甚,咳少量黄痰,质粘难出,口干鼻燥,自汗,背冷,脘腹胀满,口中异味,大 便干或排便困难、便质粘腻,舌红,苔腻,脉滑数或沉实。 4.2 邪微痹缓期 4.2.1 肺肾虚冷、痰瘀阻络 咳嗽,咳少量泡沫痰,喘促,气短,语声无力,气不得续,乏力,动则汗出,畏寒肢冷,四肢肿胀, 或骨节疼痛,舌质淡,苔白滑,舌有瘀斑或舌下脉络紫暗,脉沉无力。 4.2.2 肾精不足、肺络痹阻 咳嗽,咳少量泡沫痰,喘促,气短,动则尤甚,乏力,头昏耳鸣,虚烦不寐,腰腿酸软,自汗或盗 汗,舌质暗红,苔少,舌有瘀斑或舌下脉络紫暗,脉沉细无力。 5 治疗 5.1 原则 化饮除瘀、宣肺通痹。 5.2 分证治法 5.2.1 5.2.1.1 寒饮伏肺、肺络痹阻 治法 温肺化饮,除痹通络。 5.2.1.2 主方 温肺通痹汤加减。 2 DB22/T 3025—2019 5.2.1.3 常用药 炙麻黄、细辛、干姜、五味子、姜半夏、炙甘草、桂枝、白芍、桃仁、没药、豨莶草、威灵仙、蜂 房。 5.2.1.4 加减 5.2.1.4.1 5.2.1.4.2 5.2.1.4.3 5.2.1.4.4 5.2.2 面色红、胸中烦热,加生石膏。 口干、烦渴,加天花粉。 咳甚,加葶苈子。 若夹痰湿,痰粘,加茯苓。 脾经伏火、痰热内蕴 5.2.2.1 治法 升散郁火,宣肺通痹。 5.2.2.2 主方 宣肺通痹汤加减。 5.2.2.3 常用药 防风、藿香、栀子、生石膏、半夏、陈皮、黄芩、川芎、生甘草、浙贝母、桃仁、没药、豨莶草、 威灵仙、蜂房、海桐皮。 5.2.2.4 加减 5.2.2.4.1 5.2.2.4.2 5.2.2.4.3 5.2.2.4.4 5.2.3 口干渴,加芦根。 喘促、气短,加葶苈子。 咽痛,加连翘。 痰粘难出,加瓜蒌仁、胆南星。 湿热蕴于三焦 5.2.3.1 治法 清热解毒,泻火止咳。 5.2.3.2 主方 清瘟败毒饮加减。 5.2.3.3 常用药 生石膏、黄连、栀子、黄芩、生甘草、水牛角、生地黄、赤芍、竹叶、知母、牡丹皮、桔梗、玄参、 连翘。 5.2.3.4 5.2.3.4.1 5.2.3.4.2 加减 痰黄量多,加桑白皮、地骨皮 咳甚,加枇杷叶、款冬花。 3 DB22/T 3025—2019 5.2.4 肺肾阴虚、肺络不畅 5.2.4.1 治法 养阴润肺,化痰止咳。 5.2.4.2 主方 滋补肺肾汤加减。 5.2.4.3 常用药 百合、生地黄、熟地、玄参、浙贝母、桔梗、甘草、麦冬、当归、白芍、桃仁、威灵仙、豨莶草、 没药、桑枝、蜂房。 5.2.4.4 加减 5.2.4.4.1 5.2.4.4.2 5.2.5 口干渴,痰粘难出,加知母、瓜蒌。 咳甚,加款冬花、杏仁。 肠胃湿热、痰饮痹肺 5.2.5.1 治法 行气导滞,通腑泻浊。 5.2.5.2 主方 泻浊宣痹汤加减。 5.2.5.3 常用药 生大黄、枳实、黄连、黄芩、炒白术、茯苓、泽泻、神曲。 5.2.5.4 加减 5.2.5.4.1 5.2.5.4.2 5.2.6 5.2.6.1 痰粘难出,加浙贝、知母。 脘腹胀满,加杏仁、厚朴。 肺肾虚冷、痰瘀阻络 治法 通经助阳,除湿通痹。 5.2.6.2 主方 助阳通痹汤加减。 5.2.6.3 常用药 熟地、炙麻黄、白芥子、干姜、鹿角胶、肉桂、炒白术、生晒参、熟附子、桃仁、没药、威灵仙、 豨莶草、桑枝、蜂房。 5.2.6.4 4 加减 DB22/T 3025—2019 5.2.6.4.1 5.2.6.4.2 5.2.7 腰膝酸软、头晕目眩,加枸杞子。 口渴咽干,加麦冬。 肾精不足、肺络痹阻 5.2.7.1 治法 补益肾精,宣肺通痹。 5.2.7.2 主方 补肾益精汤加减。 5.2.7.3 常用药 熟地、山药、山萸肉、泽泻、牡丹皮、茯苓、桃仁、没药、豨莶草、威灵仙、桑枝、蜂房。 5.2.7.4 加减 5.2.7.4.1 5.2.7.4.2 5.2.7.4.3 5.3 手足、腰膝凉冷,下肢无力明显,加桂枝、熟附子、杜仲、巴戟天、补骨脂。 水肿、小便不利,加牛膝、车前子。 盗汗、手足心热,加麦冬、五味子。 中成药 见附录 A。 5.4 中药外敷塌渍 5.4.1 5.4.1.1 分类 清肺化痰方 防风、藿香、冰片、川芎、栀子、公英、黄芩。适用于脾经伏火,痰热蕴肺之证。 5.4.1.2 通络散结方 乳香、没药、冰片、天南星、炙麻黄、细辛、生蒲黄。适用于肺肾阴虚,肺络不畅;肺肾虚冷,痰 瘀阻络;肾精不足,肺络痹阻之证。 5.4.1.3 温肺散寒方 石菖蒲、麻黄、细辛、桂枝、良姜、白芥子。适用于寒饮伏肺,肺络痹阻之证。 5.4.1.4 解毒通络方 赤芍、酒军、公英、射干、地丁、甲珠、白芥子。适用于肠胃湿热,痰饮痹肺;湿热蕴于三焦之证。 5.4.2 方法 将药研成细末,用蜂蜜调制成稠糊状,取适量均匀涂抹于于胸背部两侧,厚度2 mm, 敷以纱布, 保鲜膜,防过敏胶布固定,也可用固定带固定。每次约2 h~4 h,每日1次。 5.4.3 注意事项 塌渍时加用可见光治疗仪照射,患者皮肤出现红、痒时即时停用,必要时给予对症脱敏治疗。 5 DB22/T 3025—2019 5.5 内科推拿及手指点穴 5.5.1 部位 腹部,胸部,背部。 5.5.2 方法 主要手法为摩法、一指禅推法、按揉法、拿法、平推法,具体实施如下: a) 摩腹、摩丹田,顺时针摩腹然后逆时针摩腹; b) 一指禅推阑门、巨阙、上脘、中脘、建里、左梁门、右石关;按揉带脉穴;一指禅推气海、关 元穴; c) 勾点天突;点按璇玑、华盖、膻中穴; d) 按揉云门、中府穴; e) 拿胸大肌,掌根按压胸大肌; f) 平推前胸; g) 按揉大椎、肩井、定喘、肺俞穴; h) 平推肩背; 以上施术30 min,每日 1 次,连续 5 d为一疗程,间隔 2 d,进行下一疗程。 5.6 针刺疗法 5.6.1 主穴 肺俞(双侧)、列缺(双侧)、太渊(双侧)、定喘(双侧)、内关(双侧)、曲池(双侧)、合谷(双侧)、膈俞(双侧)、血海 (双侧)、足三里(双侧)、脾俞(双侧)、肾俞(双侧)、丰隆(双侧)、中脘、气海、关元。 5.6.2 方法 主要取穴以调理肺、脾、肾三脏为原则,实证宣肺、止咳、平喘,虚证健脾、益气、补肾。实证用 泻法;虚证用补法。取毫针针刺,得气后留针30 min,每日1次。 5.7 运动疗法 运动前进行心肺功能康复评定等综合情况,评估患者运动能力,制定运动处方。运动处方主要包括: a) 有氧运动训练。上下肢训练器、四肢联动、功率车、跑台等,选其一,每日 1 或 2 次,时间 20 min~30 min,每周 5 d。 b) 抗阻训练。上肢训练、下肢训练,每次 3 组,每组 8 个~12 个重复动作,每周 2 次。 c) 功法练习。八段锦或呼吸操,每日 1 次。 5.8 其他疗法 见附录B。 6 预防和调护 6.1 6.1.1 6 预防 减少职业环境暴露,避免接触污染的环境,加强劳动保护。 DB22/T 3025—2019 6.1.2 6.1.3 6.2 6.2.1 6.2.2 6.2.3 6.2.4 积极预防和治疗呼吸道感染。 适当锻炼身体。 调护 保证充足的休息。 注意避免感冒。 适当的家庭康复锻炼。 对病人要关怀与爱护,多鼓励,不可在精神上施加压力。 7 DB22/T 3025—2019 AA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中成药 A.1 利舒康胶囊 手参、甘青青兰、红景天、烈香杜鹃、黄柏、甘草。适用于肺肾阴虚,肺络不畅;肺肾虚冷,痰瘀 阻络;肾精不足,肺络痹阻之证。口服,1 次2 粒,1 日3 次。 A.2 右归丸或右归胶囊 熟地黄、炮附片、肉桂、山药
DB22-T 3025-2019 间质性肺疾病中医诊疗规范 吉林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4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4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23 03:30:27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