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标准网
ICS 93.080 P 66 DB34 安 徽 省 地 方 标 准 DB 34/T 3272—2018 高速公路绿色服务区建设指南 Guideline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Expressway Green Service Areas 文稿版次选择 2018 - 12 - 29 发布 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2019 - 01 - 29 实施 发 布 DB34/T 3272—2018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安徽省交通运输厅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安徽省交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安徽省交通规划设计研 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苏新国、徐静、简丽、曹进、吴叶茂、杨艳刚、王玉滴、刘毅、张颖、吴其舜、 张秋婷、蒋群、薛铸、孔亚平、陈学平、沈阳、杨群山、马兵辉、贾珍珍、王涛、关磊、石琼、陶犇、 王培、彭玉明。 I DB34/T 3272—2018 引 言 为贯彻国家技术经济政策,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落实交通绿色发展理念,提升公众出行服务质量, 规范和指导高速公路绿色服务区的建设工作,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 环境保护法》、《交通运输节能环保“十三五”发展规划》(交规划发〔2016〕94号)、《关于实施绿色 公路建设的指导意见》(交办公路[2016]93号)以及《交通运输部关于进一步提升高速公路服务区服务 质量的意见》(交公路发〔2014〕198号),特编制本标准。 目前国内尚无针对高速公路绿色服务区建设的标准。本标准根据高速公路服务区建设和运营特点, 对绿色服务区建设的技术要求及方法进行了有益探索,对于推动服务区建设绿色转型升级,提升服务功 能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 II DB34/T 3272—2018 高速公路绿色服务区建设指南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安徽省高速公路绿色服务区的选址与用地、场地规划、房屋建筑、节能系统、节水系 统、环保设施、景观与绿化、绿色服务等建设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安徽省高速公路服务区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建设,高速公路停车区和普通公路服务区 可参照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 5768 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 GB/T 7106 建筑外门窗气密、水密、抗风压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 GB 18613 中小型三相异步电动机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 GB/T 18870 节水型产品通用技术条件 GB/T 18883 室内空气质量标准 GB/T 19939 光伏系统并网技术要求 GB 20052 三相配电变压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 GB 50011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 50015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 GB 50034 建筑照明设计标准 GB 50189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GB 50325 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 GB 50376 橡胶工厂节能设计规范 GB 50400 建筑与小区雨水控制及利用工程技术规范 GB 50763 无障碍设计规范 GB 50788 城镇给水排水技术规范 CJ/T 164 节水型生活用水器具 JT/T 645.1 公路服务区污水再生利用 第1部分:水质 JT/T 1147.2 公路服务区污水处理设施技术要求 第2部分:人工湿地处理系统 JTG D80 高速公路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设计通用规范 JGJ 134 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JGJ 203 民用建筑太阳能光伏系统应用技术规范 DB34/ 1466 安徽省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DB34/T 1922 公共建筑能耗监测系统技术规范 DB34/ 5076 安徽省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1 DB34/T 3272—2018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服务区 service area 设在公路沿线的专门为驾乘人员及车辆提供停车、休息、就餐、购物、如厕、加油、加气、加水、 充电及维修车辆等服务的设施、建筑及场地。 3.2 绿色服务区 green service area 在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提升服务,为驾乘人员提供安全健 康、舒适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服务区。 3.3 非传统水源 non-traditional water source 不同于传统地表水供水和地下水供水的水源,包括再生水、雨水、海水等。 3.4 再生水 reclaimed water 污、废水经处理后,达到规定水质标准、满足一定使用要求的非饮用水。 3.5 装配式建筑 prefabricated building 用预制部品部件在工地装配而成的建筑。 3.6 可再生能源 renewable energy 风能、太阳能、水能、生物质能、地热能和海洋能等非化石能源的统称。 3.7 绿地率 greening rate 各类绿地用地总面积与服务区用地面积之比。 3.8 标识站 path-identifying station 用来识别车辆行驶路径,便于收费结算而设置的识别系统站点。 4 总则 2 DB34/T 3272—2018 4.1 绿色服务区建设除应符合本标准的要求外,尚应符合国家、地方和交通行业现行标准中对服务区 建设的相关要求。 4.2 绿色服务区建设应落实绿色发展理念,提高服务区资源和能源利用效率,完善服务功能,为驾乘 人员提供安全健康、舒适高效的使用空间。 4.3 绿色服务区建设应坚持创新驱动,推广应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强化创新在绿色 服务区建设中的驱动与支撑作用。 5 5.1 选址与用地 选址 5.1.1 场地选址应满足如下基本要求: a) 应避免在各类保护区及准保护区布设服务区;因受工程条件和自然因素限制无法避免时,应符 合保护区功能要求,并取得有关管理部门的行政许可,采取保护措施减轻对保护区及准保护区 的影响; b) 应无洪涝灾害、泥石流及含氡土壤的威胁,场地安全范围内无高压输电线穿过并无电磁辐射危 害和火、爆、有毒物质等危险源,场地内无排放超标的污染源。 5.1.2 相邻服务区的间距应符合 JTG D80 的规定,且不宜大于 50 km。 5.1.3 场地选址应多利用荒山、荒坡地、废弃地,不占或少占耕地,在技术可行、经济合理、满足运 营管理要求的条件下,宜与收费、监控通信、养护等站所同址合建。 5.1.4 服务区选址应根据与地形地貌、周边环境、公路主线的关系灵活布置,可采用主线双侧分离对 称式、主线双侧分离非对称式、主线单侧集中式等方式及依地势梯级布局、远离主线布置等形式,远离 主线布置的服务区距主线距离不宜大于 2 km。 5.1.5 服务区应结合周边自然地理特征、风景名胜、历史文脉等地域文化特色进行选址。 5.2 用地 5.2.1 用地指标应符合公路工程项目建设用地指标相关规定或建设用地批复。 5.2.2 用地面积和建设规模应根据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路网规划、交通发展需求及周边环境、 土地、资金等条件确定;建设规模应根据预测的 15~20 年交通量设计,并应满足 JTG D80 的规定。 6 6.1 场地规划 功能区布设 6.1.1 服务区应合理设置停车场、综合服务楼、汽修间、加油加气站、充电桩、人员休息广场等功能 区,根据条件可以设置旅游服务、公共交通转换、物流转运等配套功能区。 6.1.2 服务区布局应根据原地形地貌灵活布设,保护场地内原有的山川形态、自然水域、湿地和植被 等;靠近山体选址的服务区应减少大填大挖,宜利用地形分隔服务区各功能区。 6.1.3 综合服务楼位置应与行车路线适当分离,避开交通影响和噪音污染。 6.1.4 停车场地及停车位的布设应符合下列要求: a) 停车位数量应根据服务区当前车流量及潜在车流量确定; b) 容量饱和的服务区应规划增加停车位,鼓励规划建设立体停车场; c) 停车场地应客、货车分区及大、小车分区,各分区之间应有隔离措施; d) 小型客车、大型客车车位宜靠近综合服务楼布置; 3 DB34/T 3272—2018 e) f) g) 6.1.5 a) b) c) d) 6.2 大型货车的停车位及通道距离综合服务楼宜大于 25 m,并宜远离人员休息广场; 危险品运输车辆和牲畜运输车停车位应远离综合服务楼及人员休息广场布置,并应设灭火设施 和卫生冲洗设施; 同类车辆停车位宜分组布置,每组停车位数量不宜超过 50 个,相邻两组之间应留出不小于 6 米的防火间距。 辅助功能设施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汽修间宜靠近服务区入口设置,并宜设置独立的修理广场; 加油、加气站宜靠近服务区出口设置,并宜设置不加油通道和不休息直接加油通道; 充电桩宜结合小型客车停车位和大型客车停车位设置; 高压变配电室等有危险性的设施、污水处理等有异味的设施应远离人群聚集处设置。 交通组织 6.2.1 在服务区入口处宜采取硬隔离设施渠化行车道,以组织不同类型车辆进入各自的停车区、汽修 间、加油站等功能区。 6.2.2 停车场车位划线应保证交通组织的顺畅,方便车辆进出;停车场内应采用单向行驶路线,避免 车流相互交叉,且宜与服务区进出口行驶方向一致。 6.2.3 在人流穿行车行道的位置应设置人行横道线,有条件的服务区可设置人行优先按钮式信号灯。 6.2.4 鼓励在两侧相对的服务区之间设置车辆通道,并设标识站以便于服务区的管理和车辆折返。 6.3 场地排水 6.3.1 6.3.2 6.3.3 7 应合理组织场区地面排水,排水系统通畅,地面无积水、无洼水。 靠近山体的服务区应增设防洪沟排除山坡雨水,避免发生洪涝。 人行道、小型车停车场和人员休息广场等鼓励采用渗透性铺面。 房屋建筑 7.1 建筑布局 7.1.1 建筑布局应功能分区明确、流线组织合理,避免流线交叉和视线干扰。 7.1.2 建筑布局应合理划分建筑使用空间,动静分区,避免互相干扰。 7.1.3 建筑布局不宜形成完全封闭的围合空间,宜结合地形特点采用错列式、自由通透式等排列方式; 宜利用建筑的组团阻隔冷风,减少建筑物冷风渗透耗能。 7.1.4 建筑朝向宜以南北向为主;当建筑处于不利朝向时,应采取补偿措施。 7.1.5 建筑节能设计应按照被动措施优先的原则,优化建筑空间布局,充分利用自然采光通风,降低 建筑的供暖、空调等能耗。 7.1.6 建筑设计应提高建筑空间的利用率,在满足功能需求的前提下,减少交通等辅助空间的面积。 7.1.7 建筑设计应充分考虑使用功能、使用人数和使用

pdf文档 DB34-T 3272-2018 高速公路绿色服务区建设指南 安徽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7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7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34-T 3272-2018 高速公路绿色服务区建设指南 安徽省 第 1 页 DB34-T 3272-2018 高速公路绿色服务区建设指南 安徽省 第 2 页 DB34-T 3272-2018 高速公路绿色服务区建设指南 安徽省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23 03:33:20上传分享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