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 65.020 B 67 福 DB35 建 省 地 方 标 准 DB35/T 83—2019 代替 DB35/T 83—1997 麻竹、绿竹培育技术规范 Technical regulation on cultivating for Dendrocalamus latiflorus and Bambusa oldhamiis 2019 - 04 - 18 发布 福建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2019 - 07 - 18 实施 发 布 DB35/T 83—2019 目 次 前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竹林营造 .......................................................................... 1 5 幼林管理 .......................................................................... 2 6 成林管理 .......................................................................... 3 7 病虫害防控 ........................................................................ 4 8 检查验收 .......................................................................... 4 9 建立档案 .......................................................................... 4 附录 A(资料性附录) 麻竹、绿竹林主要病害防控 ........................................ 5 附录 B(资料性附录) 麻竹、绿竹林营造档案卡 .......................................... 6 附录 C(资料性附录) 麻竹、绿竹林栽培管理档案卡 ...................................... 7 I DB35/T 83—2019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DB35/T 83—1997《麻竹、绿竹丰产培育技术》,与DB35/T 83—1997相比主要技术变化 如下: ——修改了标准名称; ——增加了“规范性引用文件”(见第2章); ——删除了“优良品种”(1997年版第4章); ——删除了“产量指标”(1997年版第5章); ——修改了“技术措施”(见第4、5、6章,1997年版第6章); ——增加了“病虫害防控”(见第7章)。 本标准由福建省林业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尤溪县林业局、福建农林大学、福建省林业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朱勇、吴承文、荣俊冬、吴朝明。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DB35/T 83—1997。 II DB35/T 83—2019 麻竹、绿竹培育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麻竹(Dendrocalamus latiflorus)、绿竹(Bambusa oldhamii)培育中的竹林营造、 幼林管理、成林管理、病虫害防控、检查验收、建立档案等技术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麻竹、绿竹的培育。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3095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 5084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 15618 土壤环境质量 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 GB/T 32770—2016 竹子名词术语 DB35/T 549 无公害竹笋生产技术规范 DB35/T 1685 绿竹主要害虫综合防治技术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GB/T 32770—2016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4 4.1 竹林营造 造林设计 主体内容,林地选择、林地清理与整地、造林密度、基肥种类、基肥数量、造林时间、母竹(或苗 木)规格、栽植方法、抚育方式、次数、时间、施肥种类、数量、时间、方法、留笋养竹等。 4.2 林地选择 造林地要求,土层深厚、水肥条件好、腐殖质含量高、质地疏松、交通方便、坡度<20°。麻竹, 南亚热带海拔<300 m,中亚热带海拔<150 m,一月均温>8.5 ℃;绿竹,南亚热带海拔<500 m,中亚 热带海拔<300 m,一月均温>7.5 ℃。 环境要求,空气质量应符合GB 3095规定(二类区质量),土壤环境质量执行GB 15618规定,灌溉 水质执行GB 5084规定。 4.3 造林地清理与整地 全面劈杂、块状或带状整地,在造林一个月前完成。挖穴规格70 cm×50 cm×40 cm,表土与心土 分开置放。 1 DB35/T 83—2019 4.4 造林密度 造林密度要求见表1。 表1 竹 种 麻 竹 绿 竹 4.5 造林密度表 株行距 密度 m 株/hm2 山地 4×4 或 4×5 625~500 平地 4×5 或 5×5 500~400 山地 3×4 或 4×4 833~625 平地 4×4 或 4×5 625~500 地类 施基肥 每穴施20 kg~30 kg有机肥,亦可施1 kg~1.5 kg过磷酸钙或钙镁磷,与表土拌匀,施肥时间在栽 植前7 d~10 d。 4.6 造林季节 3月至4月,选雨天或阴天进行。 4.7 造林方法 4.7.1 移竹造林 母竹准备:选1年生、竹蔸具有饱满笋目(亦称笋芽或秆芽)、无病虫害、直径适中的幼竹为母竹。 在1.0 m~1.5 m处快刀倾斜劈去竹秆,斜口向竹丛中心。挖掘时不伤笋目,少伤根,秆柄与母竹连接处 快刀切断,不撕裂。 母竹栽植:母竹挖、运、栽时间要尽量短,最好当天完成,栽植时顺向斜放,斜角30°~45°,覆 土至没秆深10 cm,分层踩实,浇透水,盖草保湿,数日无雨须浇水。翌年补植。 4.7.2 移苗造林 起苗:起苗时少伤根,多留宿土,剪去部分枝叶。当天起苗,当天造林。长途运输不得超过2 d, 根蔸最好包扎。 栽植:扦插苗可成丛栽植,竹苗地径1 cm以上的可分蔸栽植。栽植时比原入土深3 cm~5 cm,其余 同4.7.1。 5 幼林管理 5.1 土壤管理 5.1.1 抚育:除草松土每年 2 次至 3 次,局部或全园实施,可结合施肥进行。 5.1.2 水肥管理:干旱季节应根据土壤湿度情况及时浇水。施肥可单独或水肥一体进行,浇施或沟施, 见表 2。 2 DB35/T 83—2019 表2 项 2 月至 3 月 5月 7月 9月 (长叶肥) (笋前肥) (笋中肥) (养竹肥) 尿素 尿素 复合肥 施 肥 量 25 g/丛 100 g/丛 100 g/丛~150 g/丛 施肥方式 浇施 浇施 浇施 有机肥 尿素 尿素 复合肥 施 肥 量 25 kg/丛~35 kg/丛 250 g/丛 250 g/丛 150 g/丛~250 g/丛 施肥方式 扒土沟施 沟施 沟施 沟施 目 肥 第一年 麻竹第二、三年 绿竹第二年 5.2 幼林施肥 肥 种 种 林地套种 栽后当年或第二年可以套种豆科作物,或其它矮秆作物,以耕代抚,养护土壤。套种作物须离母竹 0.5 m以上。 5.3 留笋养竹 保留健壮笋,养护成竹,对有多株新竹的竹丛,应留优去劣,直至成林。 6 6.1 成林管理 技术要求 成林管理执行DB35/T 549。 6.2 扒晒 即扒土晒目,清明前,将竹丛根际的土壤挖开暴露所有笋目,并清除缠绕在笋目上的须根,暴晒 20 d~30 d。 6.3 覆土 扒土晒目后,结合第1次施肥(长叶肥)进行培土,重新覆盖笋目。将周围土壤向竹丛中央聚拢, 覆土显龟背状,以高出原竹蔸10 cm~15 cm为宜。 6.4 施肥 一年4次,推荐测土施肥、优化施肥等科学方法。每次施肥结合锄草、松土、培高。 2 第1次(长叶肥):结合扒晒、覆土进行,施有机肥3 000 kg/hm 左右,注意不要直接接触笋目, 施肥后覆土培高。 第2次(笋前肥):5月进行,以氮肥为主,每丛施化肥0.5 kg~1.0 kg,穴施或撒施后覆土或浅耕。 第3次(笋中肥):7月进行,以氮肥为主,每丛施化肥0.5 kg~1.0 kg,环状沟施、穴施后覆土。 第4次(养竹肥):9月进行,每丛施复合肥0.5 kg,沟施、穴施或撒施,施肥后覆土。 6.5 水分管理 林地积水要及时排除,笋期如遇7 d以上连续干旱要灌溉。 3 DB35/T 83—2019 6.6 竹笋、竹材生产 6.6.1 竹笋生产:除留母外,其余的竹笋均宜用利刃(专用割笋刀)割取笋体,留下笋柄和一定的笋 基。割笋切口应平滑,垂直笋体,笋基不开裂。麻竹笋出土 15 cm~20 cm、绿竹笋出土小于 3 cm 即要 割取。 6.6.2 竹材生产:4 年生及以上麻竹、3 年生及以上绿竹,应伐除。竹材生产在冬春季节时进行,或与 扒土同时进行。每年生产数量与留母数量一致,伐除后要挖去竹蔸和没有笋目的笋蔸。 6.7 留笋养竹 每丛年留笋养新竹2~4株。每年留笋时间为8月底前。 7 病虫害防控 应按照“预防为主、科学防控”的方针,根据病虫害发生、发展规律,以营林措施为基础,综合运 用生物、物理、化学等防治措施。麻竹、绿竹害虫防控按照DB35/T 1685执行。麻竹、绿竹的病害防控 参照附录A。 8 检查验收 施工应实行工程式管理。进行
DB35-T 83-2019 麻竹、绿竹培育技术规范 福建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6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6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23 03:34:05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