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标准网
ICS 67.080 B 31 备案号: 湖 DB42 北 省 地 方 标 准 DB 42/T 1463—2018 羊肚菌大棚设施栽培技术规程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shelter facility cultivation of Morchella (报批稿) 2018 - 09 - 11 发布 湖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2018 - 12 - 10 实施 发 布 DB42/T 1463—2018 目 次 前言 ............................................................................... I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大棚设施要求 ...................................................................... 1 5 栽培技术 .......................................................................... 2 6 病虫害防控 ........................................................................ 4 7 采收 .............................................................................. 4 附录 A(规范性附录) 菇棚结构示意图 .................................................. 5 附录 B(资料性附录) 菌种配方 ........................................................ 7 附录 C(资料性附录) 外源营养袋配方 .................................................. 8 I DB42/T 1463—2018 II DB42/T 1463—2018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 1 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标准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由宜昌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提出、湖北省农业厅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宜昌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宜昌市坤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世玲、王友海、王昌付、李克彬、林建新、李云飞、周 刚、姚玉玲、朱 红、 施昌华、杨迎春、尚 淼、刘兴乐、李莉云、彭慧雯、王方、李建海。 III DB42/T 1463—2018 羊肚菌大棚设施栽培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羊肚菌大棚设施、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控以及采收的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湖北省羊肚菌大棚设施栽培。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4456 包装用聚乙烯吹塑薄膜 GB 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T 12728 食用菌术语 NY/T 393 绿色食品 农药使用准则 NY/T 528 食用菌菌种生产技术规程 NY/T 5010 无公害农产品 种植业产地环境条件 NY 5099 无公害食品 食用菌栽培基质安全技术要求 3 术语和定义 GB/T 12728规定的术语和下列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外源营养袋 External nutrient bag 指按一定规格的塑料袋,装有按一定比例混合的杂木屑、小麦、谷壳、玉米芯、腐殖土等营养物质, 适合羊肚菌菌丝生长,有一定规格的塑料袋。 3.2 补料技术 Feeding technique 将“外源营养袋”放置在菌床上进行营养补充的技术。 4 大棚设施要求 4.1 大棚搭建 设施栽培棚采用拱形结构,材质用钢构,采用Φ 25×Φ 1.5直缝电焊钢管。结构参数:顶高2.35m, 跨度8m,肩高1.7m,拱间距1m,长度25m。结构如附录A所示。 4.2 微喷设施安装 在棚中装配微喷喷灌设施,保证每个地方有雾状水直接喷洒。 1 DB42/T 1463—2018 4.3 遮阳网和塑料膜 大棚遮阳网的遮光率应达到90%以上,塑料膜的厚度要求为1mm,内盖遮阳网,外盖塑料膜。 5 栽培技术 5.1 生产季节 生产季节安排应符合表1的要求。 表 1 羊肚菌大田避雨设施化栽培生产季节的要求 栽培场所海拔高度 播种期 菌丝培养期 出菇期 h≥700 m 10 月底~11 月底 10 月底~翌年 3 月底 3 月底~5 月中旬 400 m≤h≤700 m 11 月上旬~11 月底 11 月上旬~翌年 3 月初 3 月初~5 月初 h≤400 m 11 月上旬~12 月上旬 11 月中旬~翌年 2 月底 2 月底~4 月中旬 5.2 菌种 5.2.1 品种选择 应使用经多年多点试验、农艺性状稳定的羊肚菌栽培品种。 5.2.2 菌种生产 菌种生产应符合NY/T 528规定要求。菌种配方见附录B。 菌种生产时间:按各地的播种期不同而变化,在播种前40天开始生产三级种。 5.3 栽培场地要求 5.3.1 栽培场地选择 场地符合NY/T 5010规定的要求,最好选择水稻田或菜地,不宜太陡,背风。土质符合种植业产地 环境条件,最适宜选用既透气又保水富含腐殖质的壤土。就近有干净的水源,水质符合GB 5749规定要 求。 5.3.2 土壤处理 栽培土地要深耕暴晒约7d~10d,喷洒广谱高效低毒杀虫杀菌剂,5天后在再用石灰处理,每亩石灰 用量一般在50kg~75kg。农药使用应符合NY/T 393规定要求。流程如下: 地表喷洒杀虫杀菌药→撒石灰→旋耕→暴晒→把大的土块耙细到蚕豆大小→喷洒杀虫杀菌药。 5.3.3 整厢 栽培场地处理后即可进行整厢。 根据各种场地的形状,沿着沥水(流水)的方向起厢,一般厢宽60cm~ 80cm、厢高20cm~30cm,走道宽30cm。 2 DB42/T 1463—2018 5.4 播种 5.4.1 播种温度条件 日最高温度稳定低于20℃即可进行播种。 5.4.2 菌种用量 每亩地菌种用量175kg~225kg。 5.4.3 播种方式 播种方式一般有穴播、撒播、条播。在生产过程中多用撒播,即将菌种掰成小块(2cm×2cm×2cm) 后均匀的撒在厢面上,然后宜用1cm见方的细土覆盖。覆土厚2cm~3cm。 5.4.4 覆地膜 播种后,立即覆地膜。使用黑色的地膜进行直接平铺覆盖,质量符合GB/T 4456标准,根据厢的宽 度,地膜应从厢面覆盖到厢沟。然后打孔透气,孔径1.5厘米,打孔间距20cm×20cm。 5.5 补料技术 5.5.1 外源营养袋的制作 外源营养袋应在放置前10天进行生产,营养袋规格为(12~14)cm ×(24~30)cm。生产必须符 合NY/T 528中的装袋和灭菌要求。 5.5.2 外源营养袋配方 见附录C 5.5.3 外源营养袋的放置数量 羊肚菌栽培过程中,外源营养袋每亩放置数量为1600袋~2000袋。 5.5.4 外源营养袋的放置时间及方法 一般情况下,播种7天~15天后,当菌床上长满灰白色菌丝时,开始放置外源营养袋。外源营养袋 的放置方法是将营养袋的一侧面打孔或划口,将打孔或划口的一面平放在菌床表面,稍用力压实,均匀 排放,每平方米约3~4袋。 5.5.5 外源营养袋的撤离 在温度适宜的情况下,20天左右菌丝就会长满菌袋,约40天~45天后,外源营养袋麦粒的营养被羊 肚菌菌丝耗尽,麦粒由饱满变瘪以后,即可移开外源营养袋。若外源营养袋未被杂菌污染,也可不撤离。 5.6 保育和出菇 5.6.1 菌丝保育 在整个菌丝生长过程中,土壤变干时及时补水。保持地表面的土壤不发白,使土壤持水量保持在 20%~25%之间。每天要进行通风,保持棚内空气新鲜。 5.6.2 出菇管理 3 DB42/T 1463—2018 当春季气温回升到6℃~10℃左右时,可将避雨栽培设施的避雨塑料膜和遮阳网全部覆盖。首先进 行一次重水催菇,使土壤能够手搓成条不粘手,刺激菇蕾的发生。保持空气湿度到85%~90%,土壤水分 为20%~28%,增加散射光照射,保持空气新鲜。 6 病虫害防控 6.1 基本防控原则 预防为主,综合防治,以农业防治和物理防治为主。 6.2 病虫害种类 6.2.1 病害 镰刀菌:子实体表面出现白色霉状菌丝,后期侵染部位收缩,出现空洞,子实体无法发育,畸形, 最后全部腐烂。 细菌性腐烂病害:高温高湿条件下,子实体菌柄变红,停止生长,局部腐烂整体倒伏。 6.2.2 虫害 蛞蝓、蜗牛:昼伏夜出,在子实体发生阶段咬食菌柄基部和主干,造成子实体倒伏。 跳虫:个头很小,数量多,啃食菌丝体和子实体,导致子实体倒伏。 6.3 病害虫防控方法 在菌丝培养和出菇阶段加强通风,保持菇棚内的湿度不超过 50%~55 %,温度不超过22℃,避免杂 菌滋生。栽培场四周挖深沟每隔10天洒一次石灰和喷洒高效低毒杀虫杀菌药或用塑料纱网隔离,防止害 虫进入。宜用黑光灯、频振式杀虫灯、黄色粘虫板等诱杀害虫。其物理防治设施挂置应高于微喷头。不 允许直接向羊肚菌喷施杀虫剂。 7 采收 7.1 采收标准 采收标准:早期菇采收菌盖长度以5cm~7cm为宜,中期菇采收菌盖长度以4cm~5cm为宜,尾期菇采 收菌盖长度以4cm~4.5cm为宜。 7.2 采收方法 采收时,用锋利的小刀,在子囊果菌柄近地面,沿地面水平方向切割摘下,采摘时保持手干净,避 免泥物沾染在子囊果特别是菌柄上,影响后期的商品性状。一次采收完毕后,应将遗留在土壤里的菌柄 地下部分挖出。 4 DB42/T 1463—2018 AA 附 录 A (规范性附录) 菇棚结构示意图 图 A.1 至图 A.3 分别给出了菇棚正面图、菇棚剖面图和菇棚立体图。 A.1 菇棚正面图。 图 A.1

pdf文档 DB42-T 1463-2018 羊肚菌大棚设施栽培技术规程 湖北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2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2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42-T 1463-2018 羊肚菌大棚设施栽培技术规程 湖北省 第 1 页 DB42-T 1463-2018 羊肚菌大棚设施栽培技术规程 湖北省 第 2 页 DB42-T 1463-2018 羊肚菌大棚设施栽培技术规程 湖北省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23 03:36:59上传分享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